浅析曹保平影片叙事特点

2021-03-08 07:00刘慧敏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保平小人物人性

刘慧敏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曹保平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剧作系,电影风格鲜明,具有独特的叙事特点,他将笔触和镜头对准社会中的小人物,讲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根据表层的现实,挖掘现实之下的人性的复杂性,而这也直接影响了曹保平影片类型的形成,犯罪成为影片中的主要元素。

《李米的猜想》《追凶者也》的剧本均取材于中国当下社会新闻。《李米的猜想》将爱情元素和犯罪元素结合起来,李米为爱寻找和等待,方文为爱走上贩毒的道路,而《烈日灼心》由小说改编,《追凶者也》上演的是因拒绝迁坟而引发的一场关于憨包宋老二、乡村古惑仔王友全与夜总会领班小凤三人之间的黑色幽默追凶案件。《烈日灼心》则讲述的是三个身份各异的兄弟犯罪后共同抚养一个孤女来赎罪的故事,它虽然并非来源于真实案件,但是却展现了现实生活可能发生的戏剧性冲突,具有合理性。这四部影片的题材不同,从农村政治题材、都市爱情到犯罪悬疑。都从不同角度观照和投射当下社会现实。

二、叙事主题:大环境下小人物的挣扎与人性的灰色

(一)边缘人物的挣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高速发展的经济下,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也越加突出,生存成本的提升促使了社会中的人加快脚步,整个社会的氛围显得躁动不安,曹保平捕捉了社会氛围的信号,并在影片中通过小人物去投射出来。整体社会环境为人物的行为提供了背景和行为动机,尤其是社会中的底层人物,他们的学识与经历限制了发展,对社会压力的承担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形成了一个重要冲突,更加凸显出人物的不幸。方文贩毒之前是一名普通的的士司机,与女友李米相爱,他希望能够满足女友拥有一个超市的愿望,但微薄的出租车收入很明显无法实现愿望,法治意识淡薄以及对金钱的欲望使他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与之类似的是《追凶者也》中的董小凤,他以最恨奸商的形象贯穿角色在剧中的首尾,作为一名酒店领班,他的愿望是为女友买下省城的房子,因而对金钱充满了渴望,但他却常常被欺骗,比如去打劫了假的金店,这一点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映照,反映出市场监管体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而这也成为人格转变的导火索,小人物的愿望、目标与障碍、挫折形成主要冲突,迫使人物发生改变,小凤在此情况下充满对欺骗的厌恶,最终杀人。

小凤同方文一样,都是典型的边缘人物,他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却又对快速发展下的繁荣充满向往,矛盾的形成促成反抗,也让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曹保平影片中类似的人物角色还很多,他的多部作品都是以小人物为切入点,他将他们的欲望和对命运的反抗描写出来,同时也暗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小人物对改变自己命运的迫切和受环境制约下的无力感。

(二)人性的灰色

小说中的人物常被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福斯特将扁平人物定义为——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被创造出来,可以用一个句子描述殆尽的人物形象,并指出“假使超过一种因素,我们的弧线即趋向圆形”[1]。据此,可对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作出区分,圆形人物呈多面性格,较为复杂,而扁平人物性格单一。

曹保平笔下的男性主要人物都可以看作是圆形人物,《烈日灼心》中的小丰和自道就是圆形人物的代表,他们是犯罪者,但是他们又是赎罪者。他们杀死了一家人,却收养了该家人留下的唯一女孩,最后小丰和自道为了尾巴能没有阴影地活着,坦然接受法律的审判。在小丰和自道身上的种种反差不禁让人思考善与恶的边界,反思人性,人性本身是复杂的,小丰和自道身上恰恰呈现了人性的灰色地带,这个灰色地带无法简单用善良与罪恶来进行定义,除此之外,《追凶者也》中的宋老二、王友全同样如此,宋老二憨厚耿直,但却为人莽撞,未查清缘由就拉走王友全家中的猪,而王友全人性本善,但却是一个游手好闲、爱占小便宜的人。社会经济的大变局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此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更凸显艰难性,或挣扎或反抗都显得无力,在矛盾冲突下,人性的复杂性也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而这也成为了曹保平影片中一直关注的叙事主题,即人性的灰色。

三、多种叙事结构运用

电影叙事结构是一门以叙事为主的艺术,它指的是故事如何讲述,这直接关系到影片的质量好坏,叙事结构也与叙事角度和叙事主体相关,不同的叙事视角会导致叙事结构发生改变。曹保平在电影的叙事结构中,多次试图作出创新,他不限于采用使用倒叙、插叙、闪回等手法来制造悬念或铺垫伏笔,而是结合悬疑风格,制造悬念,增强观众感受,从而给观众以观看事件的不同视角,获取新鲜观看体验。

(一)线性叙事

《李米的猜想》中以李米为叙述主体,讲述李米寻找男友方文的故事,镜头以大篇幅的特写去呈现李米本人的表情变化和状态,让观众跟着李米的观察视角去看故事,从故事发生到结束,叙述视角都以李米为主要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危机、高潮与结尾都因李米的行动而变化,为我们呈现一个线性叙事的手法,但是由于镜头从李米出发,补充叙事视角较为单一,使得线性叙事结构反而增添了悬疑色彩,引发观众思考。

(二)多视角叙事

《追凶者也》是曹保平导演在叙事结构上的又一创新,同一事件牵扯到三个人物,分为三个独立的小片段,形成同一事件、不同视角、不同主体。在这一事件中,董小凤受人指使,杀掉拒绝迁坟的宋老二,然而称为五星杀手的他却杀错了人,宋老二被误会是杀人凶手,被警察追问,王有全则因偷了杀人凶手的摩托车,被宋老二误会是真正凶手,三人间看起了黑色荒诞的追凶故事,谁是凶手成为引发观众思考的线索,导演设计三个独立的小片段,形成三个不同的观察视角,看似独立,实则相互暗喻,留给观众悬念,在第三个片段叙事结束后,观众才恍然大悟,该类型叙事结构在故事发生的前段能够充分吊足观众胃口,吸引观众,同时又从每个不同的视角去解释故事,随着主人公视角的补充,谜底渐渐揭开,给予观众以恍然大悟之感,意犹未尽。

四、叙事空间高隐喻色彩

叙事空间作为事件的承担者,它给予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而这样的地点对于影片的叙事而言带有极强的隐喻含义。“街道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景观,体现了城市的流动性、匿名性、混乱性特征,同时也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主要空间特征之一”[2]。作为犯罪型电影,曹保平在选择影片发生的空间即地点时,重视其隐喻意义,《烈日灼心》故事重点发生在三个区域,警局、出租屋、渔船,警局虽代表正义,但警局中场景具有混乱性,这是由于警局是小丰隐藏自己杀手身份的地方,渔船靠近大海,色彩明亮,是洗涤心灵的地方,而出租屋阴暗潮湿,表现小丰作为罪犯,只能生活在见不得光的地方,叙事空间为叙事提供了完整展现场地,同时通过对叙事空间的运用,借助隐喻作用来助推人物形象的形成,表现人物的命运,曹保平导演在叙事中,强调了叙事空间隐喻色彩的应用。在《李米的猜想》中,嘈杂的街道,鸣笛声、人声混杂,一切都在显示着人物在环境中的躁动不安,而这也刚好呈现影片中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环境,犯罪电影中常见的空间有偏僻的乡村、无人的郊外,这些都是犯罪叙事最常见的地点,曹保平导演在叙事空间中也充分运用了这一特点,在影片中多次选用郊外、农村来构成叙事空间,增强情节的合理性,同时也为塑造悬疑氛围提供了极佳场所。

五、结语

曹保平导演曾言他希望电影去传达某些东西,但他并不是文艺片导演,在他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对现实和人性善与恶的思考与提问,他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表达他们的命运与心境,层层拷问人性,对叙事结构的巧妙运用,冲破观众上帝视角,而是随着情节发展,带观众一步步揭开真相面纱,为影片增强悬疑性的同时,也赋予观众解密的特权。而曹保平导演在叙事空间的高隐喻性的运用,则在促进情节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带动观众体味影片的魅力。

猜你喜欢
保平小人物人性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好人范保平
逼近人性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人性的偏见地图
曹保平:拍电影,终极是拍一种氛围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