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循环理论视域下的弹幕网站研究

2021-03-08 07:00孙依丹胡勇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哔哩亚文化弹幕

孙依丹 胡勇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一、文化循环理论概述

1977年斯图亚特·霍尔在《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循环的概念。作为伯明翰学派的一位重要代表,霍尔受到了“左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借鉴马克思的经济循环理论的基础上完善了文化循环理论。在此理论体系中,表征、认同、生产、消费和规则共五个环节构成了文化循环的过程[1]:“表征”即图片、文字和技术等符号组合构成的语言表达;“认同”则是体现“表征”在发挥作用的形式;“生产”和“消费”的背后不仅仅体现着产品的流通,还蕴含着文化的流通;“规则”则强调了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每个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循环。五个环节虽然没有主次之分和先后之别,但都必不可少、密不可分。霍尔认为,“文化与其说是一种事物(小说与绘画或电视节目与漫画),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这种观点将大众视野中的“文化”置于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范畴,突出了文化循环的过程性、实践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性。

二、哔哩哔哩弹幕网站的诞生

(一)表征与认同:哔哩哔哩弹幕网站的文化属性

哔哩哔哩弹幕网站(以下简称为“B站”)是当代视频网站中的后起之秀,无论是点击量、播放量还是用户活跃热度都拥有着与优酷、爱奇艺、抖音等知名视频平台一同竞争的实力。而与优酷、爱奇艺和抖音等视频网站不同的是,B站在创建之初只是一个小众的ACG文化社区,其内容主要为动画、音乐、游戏、娱乐、文章以及番剧[2],致力于为许多ACG文化青年爱好者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分享交流平台。随着B站的影响力不断增强,B站的用户主体从原来比较单一的二次元文化受众向整个“Z世代”不断扩大,原来小众的ACG文化社区发展成为涵盖了7000多个兴趣圈层的多元文化社区。同时,B站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PGC+UGC”内容生产模式,用户生产的内容的比重逐渐上升,进一步提高了弹幕网站整体的综合性。可以说,这种运营方式本身就存在意指实践产生意义的过程。此外,这种表征实践通常也包含着认同层面的理解。举例来说,B站按照用户兴趣和视频内容作为分类依据,形成了大小不同的专区,反映了受众情感集结的内核。在此背景下,创作者和观众的身份是流动的,即创作者可以是在某一个分区中作为新的观众,而观众也可以自由地创作自己擅长领域的内容,从而成为创作者,这样在追求青年亚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原创精神得到宣扬,而且多样化的交际需求也得以满足。

(二)哔哩哔哩的生产与消费环节

在《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中,“生产”与“消费”被放在一起研究,“生产”和“消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霍尔通过“设计”将两个环节结合从而形成整体,“设计”在这里作为一个媒介出现,并赋予产品意义。索尼随身听的生产不仅仅是生产产品,更是生产一种引领行业风尚,或者说是生产一种给行业带来积极效应的文化,而如果索尼公司这样的全球公司想要促进消费以及进一步地刺激再消费,就必须重视发挥“设计”的作用,比如索尼公司的设计人员应该开发一整套与产品匹配的产品理念,让产品价值深入人心,使广大消费者对该产品产生认同感。

此类启示同样适用于阐释作为B站流量依托的内容生产者(即“up主”)和观众之间的关系。B站吸收了一批有强烈表达欲望的群体进行大量的视频创作,在B站当中这样的创作者群体统一被称为“up主”。和传统的偶像相比,B站的up主们普遍平民化,和粉丝的距离更为贴近,关系也更为松散;他们的身份偏向于关键意见消费者层面,而非关键意见领袖层面[3]。这种导向不仅没有产生粉丝难以凝聚的消极效应,反而更加明确了B站非常关注产品本身和用户自身的实际需求的理念。B站的用户选择的范围扩大,拥有了更高的主体性,也能对产品本身产生更高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从关键处增加B站社区的社群黏度,实现促进消费和再消费的目的。

(三)哔哩哔哩的“规则”内涵

作为一个弹幕视频网站,B站逐渐超越了传统的电视行业,对固有的“规则”发出了挑战。它在打破人们对媒体的原有概念的同时,也参与构成新型的网络媒体观,影响着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2019年,B站举办了《哔哩哔哩二零一九最美的夜》跨年晚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互联网+综艺晚会”的模式在主题构思、内容设置和场景建造上都可谓独出心裁,不仅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放大了弹幕网站群体式观影的功效,还利用大数据和新型数字媒体技术增强观众观影体验[4],带来质与美的享受,让观众看到了晚会艺术的更多可能性。B站跨年晚会的成功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除了回馈B站自身文化圈的用户,它也在向社会更广大的文化群体寻求共鸣。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B站的“破圈突围”包含了商业化运作的推动。然而,商业化运作为了寻求利益扩大化,很有可能会走进大众化的套路,这对于B站的原生圈层文化来说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比如内容创作上开始迎合大众取向、涌入大量非二次元文化爱好者成员等等,与个性化标签背道而驰[5],反映了网络亚文化在与主流文化的寻求和谐共生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碰撞。如何处在拒绝封闭化、保持原生圈层活跃度的同时融入社会主流文化的趣味、增强B站社区的多元文化包容性,如何处理好个性化定位与大众化取向之间的关系,如何扩大“认同”以及制定新的“规则”,将是B站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增强观众的批判性思维,强化读者积极、正向的人文价值引领[5]将会是其发展的重要方面。

哔哩哔哩弹幕网站作为新型媒体平台的代表,在整个亚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文化循环理论的视角出发解读哔哩哔哩弹幕网站的表征、认同、生产、消费和规则环节,我们可以发现各个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各自有着独立运行的轨迹,共同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断循环。目前,哔哩哔哩弹幕网站正在经历泛二次元化的转型时期,在文化循环理论的视域下解读B站的生态模式将为B站扩大亚文化传播空间并从亚文化升级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哔哩亚文化弹幕
汽车里还能看视频刷弹幕《哔哩哔哩车机版》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HOLLOW COMFORT
哔哩哔哩商业模式分析——基于商业模式六要素理论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弹幕”防御大师
哔哩哔哩2019年全年营收67.8亿元同比增长64%
月活数据激活哔哩哔哩商业模式如何定义仍是难点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