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2021-03-08 07:44郑玉洁
文教资料 2021年23期
关键词:四史道德修养军人

郑玉洁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0)

“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军人道德规范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对培养学员政治素养、道德情操、法治观念,扣好军旅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独立与国家解放的历史、带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以及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1]“四史”教育对引导学员树立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并系统性地提出了“四史”学习的重要命题。可见,“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其与“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深度融合,是育人能力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四史”教育与“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

对于军队院校而言,“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核心是塑造学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四史”教育的核心是历史观教育,历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四史”教育与“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融合,就是将“四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贯通起来,这是新时代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理解这项重要任务,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考察。

(一)理论逻辑

从理论逻辑上看,“四史”教育与“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看似内容各有不同,实质上高度契合。从性质上看,“四史”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讲历史,而是在历史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则是生长军(警)官通用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入门课,是一门极具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可见,两者在课程性质上高度一致,在课程形态之间呈现出融通互构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历史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价值体现。

(二)历史逻辑

从历史逻辑上看,“四史”承载着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形成的历史基因,思政课建设需要从“四史”中寻根问路。在思政课建设史上,课程体系和名称虽经历了数次调整变化,但历史类课程始终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2],将政治理论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 传统。

(三)现实逻辑

从实践逻辑上看,“四史”融入教学具有强大的现实基础,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四史”教育与“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推动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目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活性养分,后者为前者增添了方法借鉴,它们在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动实践中相融共生、相互促进、缺一不可。[3]

二、“四史” 教育融入“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价值意蕴

“四史”的融入有助于增强课程教学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四史”蕴含与“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脉相承的逻辑体系。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革命的历史,才能讲好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问题;联系党史、新中国史,才能讲好理想信念;联系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才能讲好中国精神。

(一)助力课程内容的丰富

“四史”中包含了大量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文物等内容载体,彰显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而这些体量庞大的历史资源都可以转化为教学素材,为我们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提供历史依据,可以说“四史”为“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提供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强大资料库。

(二)助力课程方式的优化

“四史”教育具有方法论的功能与属性,将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课堂,在教学与研究中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纵向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员了解历史事实、厘清历史脉络、总结历史规律、获得历史启示,从而提升学员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三)助力课程效果的延伸

“四史”教育将育人思维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坚持以史服人、以史动人、以史感人、以史化人,党的伟大成就可以激励人,党的优良传统可以教化人,历史经验可以启迪人,历史教训可以警示人。大量有根有据的史实为枯燥的理论灌输注入有血有肉的灵魂,不仅凸显了课堂的生命力,而且更易引发学员的情感共鸣,自觉践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军,提升育人实效。

三、“四史”教育融入《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方法路径

“四史”教育与“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虽然性质相同、目标一致、内容契合,但并不意味着“四史”的融入是轻而易举之事,由于缺乏二者相融贯通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在融入实践中易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倾向,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只有抓住教育主线,创新方法路径,才能将“四史”科学精准、优质高效地融入“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中。

(一)坚持历史思维

将“四史”融入教学,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历史思维,处理好史论关系,持续挖掘“四史”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切实提升教学实效。一要秉持历史思维。授课教员须具备大历史观和全球化视野,能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融入教学,能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讲清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讲清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光荣传统、讲清爱国主义的历史传承,使学员明确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新时代依然需要爱国主义等关键问题,自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二要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4],在教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用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达到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二)整合教学内容

将“四史”融入教学,最重要的是以“四史”中的历史事件、英烈人物、感人故事为线索,努力构建一个比较完整、完备的史料体系,其中关键在于讲好历史故事。这里的历史故事包括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新时代的故事。同时,讲故事,不仅要教员讲,而且要组织学员自己讲,从而提高学员的参与度,激发学员学习的内生动力,落实育人目标。

首先,深挖历史人物故事,用好丰富的历史素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尤其要讲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如铁血男儿夏明翰、抗日英雄杨靖宇、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等,以伟大人物的故事感染教育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其次,深挖历史精神故事。“四史”中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四史”中的历史精神,就是将这些精神根植于学员的思想灵魂中,在精神的滋养下提振当代革命军人的精气神。再次,深挖历史文化遗存的故事。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为教学提供可感知的实物素材。在教学中,将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相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文化遗存的故事融入教学,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地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架设学员与历史文物和历史人物之间空间对话的桥梁,在现场教学中组织学员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增强教学内容的多维立体感。

(三)创新融合方法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创新,将四史融入教学,最核心的是开拓融入路径、创新融入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抓住学员的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但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因循守旧、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难以引发学员的共鸣。“四史”教育的融入必须在路径方法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主题鲜明的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员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一是探索融合“四史”的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可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可充分探索在紧密结合大纲与教材的基础上,融入“四史”的专题式教学法。如围绕绪论部分的教学内容,以时代变迁为主题,破解时代变迁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员明确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强国强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人生观的教学内容,设计人生选择相关的专题,比较研究历史人物在不同价值观影响下所走的不同人生道路,引导学员思考如何书写出彩的军旅人生;围绕理想信念的教学内容,设计革命理想相关的专题,以典型示范法为依托,展现革命人物的坚定信仰,揭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的重要作用;围绕绝对忠诚的教学内容,设计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专题,通过对人民军队历史的梳理和人物剖析,帮助学员树立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围绕中国精神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历史精神相关的主题,传递“四史”故事里包含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革命精神,激发起中国精神的强大伟力。教材其他章节内容,同样可以结合“四史”教育设计相关主题。比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重点分析坚定的价值观自信的历史根脉;围绕道德观,分析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道德实践;围绕法治观,梳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论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然要求。

二是探索融合“四史”的情景式教学。课堂教学不能仅是一种单向、平面的理论传输过程,还要创设双向互动、多维立体的情景和氛围,增强学员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比如在讲到理想信念、忠诚品格和崇尚英雄的部分,可运用情景教学法,以学员自编自导自演历史情景剧的模式,通过设置特定情景、营造历史氛围、人物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员置身于课堂所创设的虚拟历史情境中体悟领会,将“四史”内容具象化、生动化、可感知化,以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推向学员的内心深处,确保学员从故事中提炼信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三是探索融合“四史”的交互式教学。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员与学员的深度互动,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联动中推进课程与“四史”的有机融合。“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授课教员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提供思考和感知的空间。一方面,交互式教学要求将双向互动渗透到传统的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诵读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中,将“四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主题演讲、讨论辩论、答辩展示、模拟法庭、参观见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让学员完成从课桌走向讲台,从“要我听”到“我要讲”的转变,真正让学员“动起来”、思政课“活起来”。另一方面,交互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拓展教学空间,要将教育空间从教室小课堂辐射到社会大课堂,延伸到红色遗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伟人故居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课堂。除此之外,实现交互式教学的着力点在于丰富教学载体、拓展线上线下资源。通过小程序(APP)、军职在线、中国大学慕课、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创设云参观、云课堂、云访谈等方式,全方位打造出线下育人资源与线上育人平台深度融合的“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金课。

四、结语

将“四史”教育融入“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不仅可以饱满教学内容,达到有史有料、有根有魂、有理有情,更有助于增加课程教学的历史厚度、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推进“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需要敞开胸襟拥抱“四史”,秉持历史思维、整合素材资源、创新路径方法,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历史教育融入军队院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生动实践中,推动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四史道德修养军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