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模式研究

2021-03-08 02:54龙玫杏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互联网高校

龙玫杏

摘要: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代表我国正式迈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这一概念从此登上我国历史的舞台,并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中迅速发展壮大,“互联网+”的影响力逐渐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时至今日,在各行各业中都能看到“互联网+”的身影。而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参与性也在日趋上升,在该背景下,高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也应重新规划。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政教育

引言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的身影相比其它领域看起来更加活跃一些。尤其是在各大高校,互联网几乎应用到了所有的课程中,当下,随着“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高校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势必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思政课程就是其中之一。

一、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

传统互联网是基于多个单独的网络,从而形成的一个网络集合体,它与传统行业的关系是相互合作,各取所需。从劳动密度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行业也能归纳进传统行业。而“互联网+”的概念则是要以互联网为基础,与其他事物进行结合,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将传统的各行各业都融入到互联网中,而它和传统互联网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坚持“互联网+”的群体认为,未来一切的行业都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任何行业在未来若想提高生产效率或者管理效率,只能使用互联网这一技术。

二、思政教育应用“互联网+”理念的必要性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塑造他们的思想,是在中学阶段以后对学生思想、心灵的进一步培养。而在过去的思政教育中,由于时代背景限制了技术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只能通过教材上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也并无不可,在那个年代,信息的流通不如现在迅速、流畅,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量比当下要少许多。除此以外,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种类也无法与现在相比。因此那个年代的思政教育只使用教材是完全可行的。然而过去的教学方式在当下却行不通,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得到了显著性的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远超以前。因此,辅导员对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再沿用过去只使用教材的教学方式。

在当下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个体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而大学生作为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主要使用人群,这个群体接收到的信息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在大学生群体接收到的信息中,种类繁杂,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大学生很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就陷入了陷阱。因此需要辅导员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将互联网与课堂教育充分的结合起来,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完善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避免大学生陷入劣质信息的陷阱。但是,假若辅导员仍然采用过去的那套教学方法,即只使用教材,只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而在课下不对学生的思政情况进行跟踪辅导,那么大学生很有可能还是会迷失在互联网大量的信息之中。因此,高校的全体辅导员急需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可用于教育的工具来改善自己的思政教育方式。

而符合这些条件的工具,互联网应当是首选了。首先,大学生群体占到了互联网使用人群中的大部分,因此,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肯定不会对互联网感到陌生。其次,若是想对学生的思政情况进行改变并加以巩固,那么除了教材里的内容以外,辅导员还应该引入大量的课外拓展资料,通过对引入的例子进行透彻的分析,逐渐地改善大学生的思政情况,并达到最终完善大学生人格的目的。而互联网恰好就能提供大量的例子,虽然互联网上的信息种类繁杂,但同时互联网也包含了许多有益的信息,因此辅导员可以借助互联网这项工具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最终形成“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

三、“互联网+”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在互联网上充斥着不计其数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有些是完全无用的,而有一些则是个别人或者群体发布出来专门用来迷惑大学生群体的,这一部分人通过这种方式默默地影响着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学生的观念,淡化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因此高校的辅导员有责任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去重新塑造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爱国情怀。而如何将“互联网+”的概念有效地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就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

1.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得互联网能充分的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能通过互联网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机会寻求一种新颖的、高效的、省力的教学模式。但想要搭上互联网教育的这趟顺风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中国有句谚语叫做“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想要顺利搭上互联网教育的顺风车,教师自身就应该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技术。因为“互联网+”在思政教育上的应用不是简单的将书本理论复制到网络上,而是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片段将教材里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内容,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思想熏陶。因此教师需要懂得如何将互联网上的碎片化信息整理成册,以便大学生能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思政的核心观点。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政教育

“互联网+”本身追求的目标便是将互联网科技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从而形成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高效率、高产出的新型行业模式。那么在教育领域,高校的辅导员自然也可以应用这一概念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而形成“互联网+思政”的新型教育模式。比如辅导员可以通过类似学习通和微信这样的网络平台来进行思政教育模式的改变。在学习通这款软件上,辅导员可以创建一个网络虚拟班级,加入进来的学生可以在这个虚拟平台上相互交流意见,辅导员还可以在这个虚拟班级之中发布自己从互联网上整理得来的资料和视频,还能通过这款软件里的功能,设置一些对大学生的思政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测评的测试和问卷。而微信的功能和学习通在大體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只是在微信里,学生还可以通过关注类似“共青团中央”这样的微信公众号来获得思政学习的资料以及阅读公众号推送的有关思想政治的文章。

3.网上课堂与线下课堂融合

目前高校的许多课程都搬到了网上进行教学。思政课程同样可以在网上以新颖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选择像“钉钉”“腾讯课堂”这样的网上直播平台进行教学,网上教学同样可以进行互动,动动手指打开摄像头便能够和所有学生面对面。网上教学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学生可以不受地点限制,随时随地的接受思政知识的熏陶,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其次,网课直播平台的数据统计非常精确,学生什么时候进入直播,什么时候退出直播都能够清晰地显示在界面当中,教师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对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改进。利用互联网对线下教育进行融合,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当然,在线下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同样可以使用一些互联网设备对其进行教学。首先可以播放一些蕴含思想政治哲理的电影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才更容易开展后期的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平板电脑代替传统的笔和本子,对课堂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记录,例如Ipad可以使用电子笔对教师所讲的课本知识进行记录,并且还可以标注重难点以及在笔记相關部分导入教材,相较于传统的记笔记方式,效率会更高,学习起来也更为轻松。

4.运用网络进行分组,线上进行研讨

美国的韦伯斯特曾经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由此可以看出,小组研讨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分组学习的好处非常多,,多人学习可以针对思政当中的重难点集中地进行探讨研究。学生可以将知识点基于自己的理解将其传授给这方面不足的同学,帮助他们可以轻松容易地明白这部分的知识要义,从而取得长远的发展。对于分组进行学习研讨同样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完成。学生可以组建微信群、qq群,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随时随地的对自己的疑问或者是对某方面知识的理解进行阐述,让其他人来给予解答,这种方式使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面对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非常方便、快捷。同时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也便于知识互相进行流通传播。并且小组在研讨的过程当中,对学生与其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较大的改善,学生在今后的生活或工作当中免不了要与他人进行合作,锻炼这部分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为今后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在当下这个互联网科技急剧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群体所能接触到的信息相比过去有了明显的增长,倘若想要大学生的思政状况仍然保持稳定,高校的辅导员理应通过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来改善自己的思政教育方法,同时利用互联网在线上对大学生的思政状况进行实时测评、跟踪,而最终的目的仍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完善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以及利用新型教学设备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当然,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和对国家有用的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邱续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J].智库时代,2019(36):268+271.

[2]王军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J].农家参谋,2019(14):258.

[3]陈燃.“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J].智库时代,2019(09):60-61.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互联网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