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手段和新方法创新

2021-03-08 15:24任强潘祎努尔麦麦提·吐尔孙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任强 潘祎 努尔麦麦提·吐尔孙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成才业已成为新常态,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在服务中引导学生,在管理中做好学生的引航工程是我们现在最需要思考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新常态,努力探索“互联网+”时代引领大学生思想进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 ;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中国进入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

2017年,沈阳建筑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眼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政,成为辽宁省易班建设首批试点高校,2019年辽宁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辽宁省易班发展中心)落户沈阳建筑大学。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按照辽宁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工作部署和任务安排,面对“互联网+”这一时代特征,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新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发展新模式,通过近三年的时间,学校易班建设从无到有,各项易班建设体系及工作全面铺开,易班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推动我校网络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7年11月至今,学校易班发展中心完成了与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的工作对接,开设学校机构号,将学校主页与易班网实现对接,完成了全校本科生及教师基础数据的导入工作。截止目前,学校完成实名认证人数为23656人,开设机构号19个,公共群数405个,个人开设公共号60多个,通过轻应用快搭组织开展了近千余项线上线下活动,服务学校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武装部工作30余项,很好的促进了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

一、“互联网+”思维下的新手段和新方法

1、深入研究学生需求,高速迭代开发

当代大学生,作为用户的他们,存在兴奋点高需求迷茫的现状,为切实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痛点”,使平台有粘性,学校先后召开由多层面的工作讨论会50余场,学生头脑风暴无数次,在实际工作中随着学生需求的不断完善网络思政平台的功能。

2、积极开展线上活动,紧抓学生“痛点”

通过易班等网络平台,让全校的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一起创建话题、讨论话题,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参加活动;平台在不同时间点开展不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学校通过“红色建大”、“两会时政面对面”、“建大学子热议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专栏,先后开展了“‘易马当先发,‘班动你我”知识竞赛等20余个主题活动,并在迎新晚会、新生杯篮球赛、大学生标兵评选答辩进行使用,平台还开展公益活动、书友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的报名、定期话题讨论以及“大学印象”美食劵发放及网络投票的使用等,创新学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轻松公平的环境,提高了学生参与感,增强了学生体验性。

3、推进线上班级建设,打造辅导员工作新抓手

在易班平台班级板块中,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班内讨论、评选投票、日志记录、接收辅导员通知,也可以上传班级相册,每一学年平台会自动整理该班级的大学生活,刻印下大学美好回忆,增强班级凝聚力。

辅导员通过多渠道通过网络平台给班级同学发通知,并通过班级圈子,随时关注班级情况、学生每天关注的话题、疑难问题、思想困惑等,通过实时的线上沟通,增强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准确方向。

4、丰富校园资讯内容,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

目前学校基于易班等平台,联系各二级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创建的版块共2余个,内容涉及学生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服务、校园安全、榜样力量、饮食文化等多个方面,结合学校动态及学生关注的热点发布文章,开展话题讨论,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导學生关注社会热点及学校动态,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

二、取得的成效

1、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学校通过了解学生在朋友圈发布的信息状态和班级动态,掌握学生反映的意见及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使学生的各方面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学生满意度高。同时,积极排除各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平台的扁平化体系、线上线下互动生态的建立,学生反应的问题可以成为辅导员老师下一步工作的方向,真正做到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工作,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提供准确方向和有利抓手。

2、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心

通过在现有的网络思政平台开展的话题讨论、文章舆论引导等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更加灵活,教育内容更具温度,充分体现思想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和参与交流,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改变校园文化活动方式,强化学生组织管理

通过线上校园文化活动阵地的建立、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强化了学生组织的监督、管理和引导。

线上班级建设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的凝聚力,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规划大学生活,以灵活丰富的新媒体方式赋予了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抓手。

4、良好的学生教育管理生态体系基本建立

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线上生态体系的建立,使学生通过平台自主选择喜欢参加的校园活动,自主接受吸引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反映大学期间的诉求和期许,带动了线下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开展工作的校园生态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林健丹. 论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实现路径[J].教育评论,2018(12):95- 97.

[2]钱婷婷,张艳婷.青少年网络素养:概念演进、指标构建与培育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8(7):42- 46.

[3]曹文泽“.  互联网 +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和创新[J].社会科学家,2016(12):8- 10.

2020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立项课题(思政专项)课题编号:202005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