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的必然与文化意义

2021-03-11 03:08谢麟
美术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回归都市油画

中国当代油画创作进入21世纪以来,围绕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反省20世纪各种思潮及实践中,对中国油画的文化属性及当代性再次进行了全面的思考,这是过去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油画探索发展方向思考的延续。不管是从文化、审美、语言特征等方面去判断,还是从精神层面,这些思考全面激活了中国油画的创作,呈现出空前的盛况。这种生态使中国油画活跃出新的气象和生命力。但在这种繁荣的下面,我们也看到了重“图像”而忽略精神内涵、以照片取代对生活体验的创作倾向;同时,现实主义被写实主义取代,艺术越来越远离原来的本质,我们越来越难以从作品中体验到人性的温度以及情感的交流与感动。“无根”的艺术呈现出来的苍白的“影像”,使当代中国油画的创作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们在思考中国油画本土化的过程中,更多是從语言层面上寻找本土因素,或强调画面的书写性,或在宗教和民族艺术中借用,很少能在审美精神和文化特征上进行思考。

广西一群以青年为主体的油画家,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在自己的艺术初心和时尚流行中不断地进行判断,试图找到答案。最后,我们决定“回归”,回归到我们对油画艺术产生热爱的原初,回到使我们产生创作冲动的土地。“北回归线”是我们艺术回归的地理和文化标志。

“北回归线”成为我们的选择,有两个理由:一是我们重新关注养育我们艺术的土地——广西地域的自然和人文。“北回归线”经过的广西,最具有亚热带特点,多样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文化背景,使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特征,我们的艺术生命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表现它,我们有着先天的优势,也是我们艺术的根。二是回归到我们心灵驱动的艺术追求——关注现实生活,表现自己对自然、生存环境、社会形态的思考,实现现实主义理想。但我们与古典现实主义追求的差别是,我们对现实的表现和思考,还带着强烈的表现色彩,个人情感和观念、当代视野的判断,这种更具当代性的艺术追求,我们定义为“表现现实主义”。

我们的“回归”,对我们的艺术实践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行的方向,以及与心灵契合的艺术创作。“回归”是曾经“经历”,过去我们更多以“地域”确立我们的地理身份,现在“回归”则多了文化与精神的标志。我们以当代的视野重新审视广西的地域与文化,这种视野使我们超越自然的地域属性和文化形态,从精神和情感层面去体验和思考,这种思考充分地体现在我们的作品里。

我们“回归”并不是把自己局限在“地域”里,而是通过对“地域”的研究,形成我们应有的独特视觉,再通过这种视觉,去观察、表现地域以外的“景观”。而这种表现,已具有独特的视野,是具有“地域审美特征”和个性鲜明的艺术“呈象”。这种根植在地域生发的艺术之树,将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别样的景观。

谢森的作品一直关注广西的自然和人文,创作于1982年的《苗山十月》、1991年的《夕阳》、2003年《山间流云》、2007年《蔗田农妇》、2019年的《水田》系列等作品,从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到表达对少数民族生活、生命状态的人文关怀;一种神秘、顽强而生机勃勃的生命形态,在他的笔触和色彩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神秘走向阳光、面对自然和表现在北回归线下生活的人们,他一直表现着这里生命的状态。

试图从少数民族题材的表现中寻找东方审美精神的表现,谢麟始终立足广西,以表达他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实现他的艺术理想。1989年的《纺棉花》、1993年《阳光》,到1999年的《南丹组画》、2004年的《老村系列》,再到2020年的《圣地·白裤瑶歌圩》《悠远的岁月·鼓楼》,强烈的表现语言,使他的作品体现了一种东方的写意精神,以及涵寓在作品中的东方审美和文化特征。这种从地域表现探索油画文化属性的实践,使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文化取向。

吕峰、苏雪薇、梁群峰、刘瑞森以表现人物为主,但他们对生活在红土地上的人民有不同的感受。吕峰的作品主要以在强烈阳光下的人物为题材,农民、渔民、市民的日常生活,在烈日下显得如此的充满活力。苏雪薇出生在海边,她的作品大多表现渔民生活,表现主义语言使作品呈现出粗犷奔放、充满力量的审美品格。她把海洋的性格、精神、博大和力量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壮族画家梁群峰对红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受,他的人物画有象征表现的意味,充满仪式感的画面有一种宗教般的庄肃,形成了具有古典精神的审美特征。刘瑞森的创作一直在探索中发展,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精神层面的思考。他一直在作品中寻找与自己心灵相对应的表达方式,表现他对南方的特殊感受。

柳风是在北部湾长大的,他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敏感,使他的作品在表现风景和海港时有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而罗连则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细微和整体的协调能力,使作品呈现出南方另一种生命形态——繁茂中的寂静。而陈瑶则通过《梦魇》系列,把他对南方神秘的感受通过梦中树林诡异的氛围表现出来。神秘的光把树干和树叶映射得充满梦幻色彩,符号化的树叶使作品增加了表现意味。

吴以彩以特有的视角,表现了她对南方都市女性生活的感受。她把色块与人物融会在一种场景中,营造出南方都市的特定气氛,使画中的女性呈现出轻快而多彩的生活状态。韩克伟的都市系列,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演释了都市丛林的现状,这是80后对都市复杂的感受。在《围城》中,即使他们充满对未来的希望,也让他们迷失。但“在其中”和“旁观”的两中角色转换下,他选择了前行,在其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这种朝气。他的都市是有“体温”的。潘新权带有书写性的线条,把自行车表现得意味十足,使作品带有中国画审美特点。《车影》《中午的自行车》等作品给我们呈现出了南方都市生活的另一种活力。覃泽佳的《淘书记忆》系列作品,表现了人们在都市深林里,从旧书中“淘觅”自己的精神“食粮”的景象,反映了一种亮丽的都市生态。

蔣文洁把工业题材作为创作内容,她用一种温情的色调表述她对工业对城市成长的回忆,她希望工业与城市成为一种同生共存的生态。《生命·动静》《生命·融合》等作品均体现了这种情怀。韦骍的主要创作也是表现工业题材,他表现的工厂既有对昔日的回忆,也有对城市工业的思考,《逝去的工厂》系列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情怀。

韦明思是侗族青年画家,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他的作品在体现少数民族题材中把民族精神和审美特征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我们的创作,始终关注现实生活,以个人的视角观察时代,以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去创作。我们认为,只有根植于土地,艺术之树才能成长。

以上的思考与实践,是我们“回归”后的探索。我们希望寻觅回地域文化原有的充满野性的生命力和神秘感,并使它转换成具有当代文化意义的视觉图像,为构成当代中国油画的文化属性和特征,以及形成其应有的审美品格,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猜你喜欢
回归都市油画
油画去哪了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