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2021-03-12 07:03尹世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稳定型心绞痛

尹世奇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造成的血小板聚集,主动脉、冠状动脉狭窄等因素引起心肌缺氧缺血等[1]。一般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方案,但是西医药物治疗一般具有较高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而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并且还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低[2,3]。因此针对常规治疗的弊端,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7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200 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例。观察组男52 例,女48 例;平均年龄(67.38±6.54)岁。对照组男51 例,女49 例;平均年龄(66.95±6.8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干预,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 次/d 以抗血小板聚集;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次,3 次/d 以扩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可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等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干预,其中宁心通痹汤的药方组成为:三七粉6 g,全瓜蒌30 g,薤白20 g,赤芍15 g,丹参30 g,川芎20 g,桂枝20 g,桃仁15 g,红花15 g,虎杖15 g,鸡血藤15 g,黄精30 g,远志20 g,水煎服。留液100 ml 左右,1 剂/d,可分3 次服用。穴位贴敷药物组成为:麝香、檀香、降香、丹参、郁金、红花、砂仁、厚朴、瓜萎、薤白、黄芪、茯苓、干姜、桂枝等研末醋调。取穴:膻中、关元、中脘、心俞(双侧)、内关(双侧),1 次/d。同时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症型进行辨证取穴,在膻中、心俞、内关等取穴的基础上,对于气虚血瘀证取穴足三里;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取穴神门;气滞血瘀证取穴气海;痰浊血瘀证取穴丰隆;阳虚血瘀证取穴关元、神阙。用法为:1 贴/穴,1 次/d,贴40 min/次,7 d 为1 个疗程。在对患者取穴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穴位情况进行观察,看是否出现皮疹等异常情况,并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LESV、LEDV 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心绞痛等症状基本消失,且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等有了显著减少;有效:患者的心绞痛等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且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有一定的减少;无效:患者的心绞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没有达到一定的改善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48.23±5.17)%高于对照组的(41.74±5.35)%,LESV(97.37±8.56)ml、LEDV(131.77±10.49)ml 均小于对照组的(105.63±9.48)、(137.68±11.41)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723、6.467、3.813,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发生胸闷3 例(3%),呼吸困难2 例(2%),心悸2 例(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对照组发生胸闷8 例(8%),呼吸困难7 例(7%),心悸5 例(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07<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n(%)]

表4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一种综合征,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发病原因和多种因素有关,一般和患者的工作压力、劳累过度以及情绪等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心绞痛发生的情况不同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类型,而且心绞痛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当中,且具有长期性、间断性和突发性的特性[4,5]。由于心脏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血液和氧气对其进行补给,而冠心病患者由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血管硬化,斑快形成,主动脉、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导致心肌供血能力不足,使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特别是在患者剧烈运动、劳力、情绪激动、受凉之后,这种反应更为强烈,从而使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血量急速降低,使得粥样斑块破裂并且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也急速升高,出现血小板聚集反应,导致患者产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6]。一般临床上对于该病主要是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干预的方式,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方法控制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常规的治疗干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对于心绞痛发作早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长期采用西医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出现耐药性,并且可能会对患者的肝肾等功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导致胃溃疡或消化道出血,从而降低其治疗效果[7]。

在中医范畴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胸痹范畴,主要是由于邪痹心络所引起的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稳定胸闷痛的心绞痛症状[8]。随着目前中医疗法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得到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和推广,并且中医主要是采用辨证论治的方式,以人五脏器官的运行等作为治疗重点,通过内脏与经络内外的联系来对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针对性[9]。中药汤剂疗法是中医治疗特有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利用各种相关的中药材制成汤剂,并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进行加减治疗,从而达到辨证论治的效果。而穴位贴敷主要是以患者的穴位经络作为治疗通道,根据不同穴位所关联的脏腑进行针对性治疗,使得药物通过皮肤渗透作用直接对相关五脏六腑进行调节和治疗[10]。本文采用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功能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在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过程中,采用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治疗的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稳定型心绞痛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俄语体与持续时间结构组合规律的认知语义阐释
晕厥的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