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1-03-12 07:03刘雅楠李国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群酯格瑞洛稳定型

刘雅楠 李国杰

心房颤动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4%~1.0%,且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80 岁的患病率为9%[1]。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栓塞发生率较高,脑栓塞是心房颤动引起的主要栓塞性事件,且为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80 岁的发生率为23%,而大约41.8%的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冠心病[2]。因此对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行抗凝治疗是必要的,而如何使用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医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3]。本文就选取的120 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 例。观察组男34 例,女26 例;年龄61~88 岁,平均年龄(78.63±6.08)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2.42±1.20)个月。对照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60~89 岁,平均年龄(78.92±6.31)岁;病程1~5 个月,平均病程(2.68±0.8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诊断标准的患者;②CHA2DS2-VASc 评分>2 分的患者;③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②有脑出血病史的患者;③对研究中所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β 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静脉硝酸酯类药物,在此基础上口服华法林、替格瑞洛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达比加群酯、替格瑞洛进行治疗。达比加群酯(勃林格殷格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65),服用剂量:110 mg/次,服用频率:2 次/d;口服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20),服用剂量:90 mg/次,服用频率:2 次/d。两组均治疗1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DiagnosticaStago公司生产的STA-REvolution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该分析仪的配套试剂,对治疗前及治疗3、12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T、TT、APTT 等凝血指标进行检测。②对两组治疗12 个月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③观察两组治疗1、3、12 个月后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T、TT、AP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12 个月后,两组PT、TT、APTT 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出血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其中对照组治疗1、3、12 个月后出血分别为5、3、3 例,总出血率为18.33%(11/60);观察组治疗1、3、12 个月后出血分别为1、0、1 例,总出血率为3.33%(2/60)。观察组总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1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 例缺血性脑卒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3%(2/60);对照组发生1 例急性心肌梗死,1 例缺血性脑卒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3%(2/60)。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同期对比,bP<0.05

表2 两组患者出血发生情况对比[n,n(%)]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n(%)]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患有心房颤动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心房颤动一般与患者的年龄有关,还可能与基础疾病类型相关。心房颤动中能够致残、致死的并发症就是血栓栓塞,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人群相比,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是窦性心律人群的4~5 倍[5]。有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6]。对高危心房颤动患者和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特别重要,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器官的退化,还可能会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导致出血并发症越来越多。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临床上的表现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就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研究显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过程中以血小板成分为主的白色血栓作用明显,多个国内外临床实验都表明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抗血小板的重要性[7]。如何给予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又不会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是抗栓治疗的关键。有研究表示,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良好,但华法林治疗窗窄,依从性较差,容易受药物以及饮食影响[8]。还有研究表明,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安全性较好。

本研究探讨了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的效果,发现效果更佳,安全性更好。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转化为达比加群,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达比加群酯有众多优点,比如不需要调整剂量、不受食物影响等,此外达比加群酯还具有很好的依从性,达比加群酯对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有降低作用[9]。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种不必经过肝酶激活的活体药物,起效更快,且个体差异小。研究发现,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10]。

目前研究新型口服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在老年人群中联合的临床实验不多,本研究用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结果显示治疗3、12 个月后,两组PT、TT、APTT 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结果表明,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进行治疗效果理想,不仅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发生,而且安全性更好,与常规治疗相比出血率更低,但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群酯格瑞洛稳定型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分析
达比加群酯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达比加群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