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分析

2021-03-15 07:00戴妍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音乐教学初中

戴妍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被重新定义,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思想都需要更新,挖掘出合作学习的更高效用。本文站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视角上,分析了以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合作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瞬间点燃课堂气氛,将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一对多,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相互补充观点,完成统一的任务,减轻了独立学习时的困惑感和压力感。可以说,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陷入误区,便很难体现出上述优势。

1.初中音乐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性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作用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并带动一些兴趣不强,能力不足的学生。也就是说,只有小组中的学生存在学情差异,有好有坏,才能更好的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在组织实践的过程中,分组却往往是盲目的。最多见的形式就是让学生以前后桌为单位结成一组,这未免过于武断。如果恰巧某一坐位区域中的学生均为音乐学习的学困生,那么该小组将毫无合作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很难保障了[1]。其次是合作学习的必要性问题,在不必要的情况下突兀的插入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毫无意义,还会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而对于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时机,许多教师还不能准确的把握。最后就是合作方式单一的问题,总是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完成合作任务毫无新意,导致学生们渐渐厌倦了这种学习方式。

2.初中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

2.1审慎分组

分组的合理性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决定性因素。要想利用合作学习的活动将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就必须确保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学情均衡化。学情具体包括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因素,教师将每一名学生的学情综合考量后,按照“组内同质”的原则分别派入到不同的小组中,最终使每个小组的综合学习实力相当。

比如,在《龙船调》的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湖北民歌的艺术魅力有更深的感悟,并且从演唱、表演等角度深入走进湖北的民间风情,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要求学生联系课外资料表达自己对《龙船调》的理解,最终合作完成作品简介,每个组由一人进行汇报展示。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小组中必须有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统筹整个活动,还需要有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搜集资料,再在小组中安插一到两名学习成绩和能力一般的学生,他们在小组中会受到其他组员的带动,参与进去,得到扎扎实实的收获[2]。按照这样的方式分组才能确保每一次的合作学习活动都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而不只是表面上热闹。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在每一次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前都认真准备,做好分组的设计工作。

2.2设计任务

分组与合作学习任务的设定应该是一致的,在不同的分组方式下,给每个小组分配的任务也应该是不同的,因此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也有很大的学问。上述介绍了“组内同质”的分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可以完成统一的学习任务。但是,如果一堂课内的知识内容较多,需要完成的任务较多,而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进步,教师就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的原则去分组,也就是说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实力居中的学生以及水平较差的学生分别纳入到A、B、C三个层级的小组中,再为每个小组布置难度不同的任务。

以《青春舞曲》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出带有难度梯度的三个合作学习任务,分别是:(1)在播放歌曲的同时,能够用拍手的方式打节拍,完全跟上歌曲的节奏,并感受《青春舞曲》的节奏特点;(2)合作编创歌词,套用《青春舞曲》的节奏去演绎;(3)搜集《青春舞曲》作者王洛宾的相关资料及其它作品,鉴赏后说一说他的创作风格是怎样的。这样一来,任务的内容符合不同小组中学生的学习水平,B、C级别的小组在完成对应的任务后再尝试A级别小组的任务,如此也为他们留出了足够的学习时间[3]。

2.3创新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长期以来都以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以至于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再调动起他们的热情。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方法唯有多变,才能取得新的突破,合作的形式与内容必须调整,体现出音乐课程的特色,才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音乐课程是带有一定实践性特征的,学生光掌握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掌握发音、歌唱、演奏等技巧。因此教师应该赋予合作学习更多的实践性特征,为学生设计一些独特的训练任务。比如,在学习《雪绒花》这首经典歌曲时,学生可以准确无误的演唱,但发音却不够饱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声。练习的内容和方式如下:先进行肩颈放松练习,学生自己发出四个八拍的指令,并一起做耸肩、拍肩的练习。完成后进行口腔打开练习,可以将苹果等食物放在口中,相互监督,检查口腔的打开情况。完成这组任务后最后进行发声练习,如对着纸呼气,一起发出“si”的音等。这样带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合作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能够让学生们精神振奋,享受其中,合作的机制也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指导的作用,效果更好。

只要教师能够尽可能多的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我们的合作学习就能长期保持有效性。

3.结语

综上可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可盲目组织,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有章法可循,如果出错,自然无法得到教学的好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都还没有从日常的合作学习中得到应有的收获。教师要多反思,多创新,根据学生的需要去设计分组和合作学习任务,彻底打破合作学习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的局面,开创有效、高效合作的新时代,令合作学习成为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超英.谈中小学音乐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5(13):220-221.

[2]李娣.淺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5(9):196-196.

[3]唐丽霞.在合作与探究中进步——简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艺术评鉴, 2017(6):72-73.

3839500338250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音乐教学初中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探析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