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分析

2021-03-15 22:47陈翼妃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际生活数学小学数学

陈翼妃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之中,培养学生生活观察能力,并善于利用各种合宜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很大益处,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质量。为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适应时代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际生活;数学

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学习各类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运用比较能够让学生接受的直观的事物来强化对数学抽象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实现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知识有效地融入到生活,引导学生明白所有的知识都源于生活,最终学完知识后要应用在生活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进行分析。

一、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优点

因为数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实践的时候就会受到阻碍,容易让学生产生固定化的思维方式,并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影响了学生提升学习效率[1]。所以,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符合小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增强参与度,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在实际生活之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求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使理论转化为实践,体验知识的强大创造力。数学知识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引入生活案例的同时,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更加地将较难的知识点也能够消化,理解和掌握。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数学知识。也使学生兼顾知识理解与生存技能的雙重目标,促使学生发现生活问题之中的共同特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综合能力也得到开发。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增强数学思维思考能力

在日常生活之中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并不是很强,虽然经常也会使用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当时没有认识到,只有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之中,才能够明白原来是曾经接触过的部分[2]。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明白如何将数学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合在一起,也造成了许多用错用的现象发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能力,应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发现者,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能够提出疑问,并结合所学习的知识找到答案,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理念。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这一内容讲解时,线段这一内容是学生没有接触过,比较抽象的部分,所以可以拿实物给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可以准备一根毛线拉直,让学生去摸一摸,看一看,进行观察。通过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认识线段的含义。也可以拿黑板为例,黑板的边也可以从一点到一点,看作是线段。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两点之间就能够连成线段,线段是不能够再继续进行延长。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之中所使用的物品里面可看作为线段的,例如桌子的一边、书籍的一边等更加的有助于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材,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的方案时,要合理的将教材有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选择一些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同时,对教材的内容也要进行研读,根据内容找到生活之中与之更加相符的事例,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更加的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中的学习热情,使其对数学知识更好地进行理解[3]。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认识时间》的讲解中,可以通过模拟采访场景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如早上几点起床?什么时候吃午饭?晚上什么时候睡觉等。然后出示一名学生的起床时间,通过钟面模型拨动出时间,让学生自主的读出时钟的时间。学生在读取过程之中有困难的时候,顺势能够引出今天的课题。因为时钟钟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所以钟面儿上都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能够回忆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也能够强调时针短又粗,分针长又细。让学生能够发现一个大格,里面有五个小格,然后引导学生数一数,知道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分针和时针。一大格是一小时通过手动的拨动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在时针转动一小格的时候,分针需要转动15圈,进一步得出一时等于60分。通过生活之中的演绎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象化,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课堂生活化,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学生生活周边的事物为着手点,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打造熟悉的课堂环境。激励学生勇于探索,能够发现生活之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数学奥秘。明白很多时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已经运用了许多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求欲望[4]。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中,可举例在节假日的时候,父母带孩子去商场购物。买了一件皮夹克60元,一条牛仔裤20元,又买了一块手表十元,给了店员100块钱,请问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将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提出自己计算的方式,将竖式的应用教学给学生。通过自主演绎生活的情景,更加理解小学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使学生更能够感受数学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师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就要有意识地实现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善于利用学生生活之中的素材,融入到教学案例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价值,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的合理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润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J].学周刊,2021(05):111-112.

[2]徐欢.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94.

[3]韩彩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分析[J].家长,2020(35):112-113.

[4]黄胜英.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数学思想,提高运算能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12):52-54.

3569500338276

猜你喜欢
实际生活数学小学数学
电气工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重要领域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