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在社交平台使用表情包的心理探究

2021-03-16 00:09周欣园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表情包社交媒体

周欣园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中老年群体通过使用社交媒体,打破了互联网社会中被“边缘化”的地位,中老年表情包的出现成为有力佐证。从基模理论入手,试图分析中老年群体通过社交媒体使用表情包的三种心理:接受参与、抵触排斥和无感淡漠。其中,年轻群体与中老年群体通过使用表情包产生包容与碰撞的结果,从而启发我们应该关注中老年群体使用表情包背后的身份认同心理,让中老年群体使用智能媒介的权利得到保障。

关键词 基模理论;表情包;社交媒体;中老年群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9-0039-03

互联网时代,受到新技术“裹挟”的中老年人不甘成为数字弱势群体,部分开始接触智能设备,努力打破新媒体浪潮边缘化的“刻板印象”。中老年表情包的使用成为这一现象的有利佐证。

基模,指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被称为认知导引结构[1]。用基模理论与相关理论模型对中老年人使用表情包的心理进行研究,对我们了解新媒体时代中老年人使用表情包的认知过程和心理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学界还未曾给出表情包的准确定义。彭兰[2]将表情包概括为表达情感、情绪与态度的图片。表情符号从产生到发展,成为新媒体时代不可或缺的社交符号。

最早的表情符号是在1982年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发明,由标点符号构成的笑脸“:)”被用来表示“微笑”含义。刘树洁等[3]将表情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ASCLL字符应用阶段(日本衍生出的颜文字,如(ノへ ̄、));用户生成“自定义表情”阶段(如“兔斯基”、QQ魔法表情);带有夸张特点的网络传播阶段(如金馆长的系列表情包、暴走系列表情包)。

30多年表情包的发展,折射出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交已成为迅速发展的流行趋势,表情包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进行社交的符号。

而受到网络数字热潮影响的中老年人,也逐渐加入社交网络的大军,成为使用表情包的群体。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50岁及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由同年三月的16.9%上升至26.3%[4],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群体接触互联网,利用社交媒体重新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接触表情包,并逐渐将其加入网络交流表达中。不同于帶有诙谐意味的表情包,中老年表情包大多由专业的表情包生产者制作,多数为年轻人[5]。这些生产者将他们所理解的符合中老年人审美的表情包发布在社交媒体表情包平台上,既使得中老年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中得到有效传播,也方便了中老年群体使用中老年表情包。而中老年人使用的中老年表情包之所以与年轻人使用的表情包天差地别,这离不开基模对中老年人的影响。

基模最初来自康德的“图型”说,康德[6]形容图型为纯粹先天想象力的产物,全部图像通过图型才能产生。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是想象力的先验产物,先验产物必须根据视觉的统一性与概念联系起的表象相对应,与内感官的形式对应,并被内感官所规定。

基模真正被提出成为概念,则是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基模用于研究儿童的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随后,基模被引入传播学领域,用来描述受众头脑中固有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进行信息处理过程的影响。闫凤[7]描述基模是一种人们处理新信息时使用的“模板”,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基模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人们对不确定的事件进行反应的“助推器”。当部分中老年人面对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时,他们往往开始会将其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就是因为中老年人的基模在发挥作用。在中老年群体的印象里并没有对这一新兴事物的认知,他们会下意识的抵触和不理解,但新信息和旧解释会相互碰撞和妥协,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和态度。基模帮助中老年人处理信息、理解信息、形成新的信息,这也使得表情包这一形式被中老年群体或接受、或排斥,针对不同群体形成不同的反映态度。

在基模的作用下,中老年人使用表情包的心理主要分为三种态度:第一种为接受参与,积极加入到使用表情包的大军中;第二种为抵触排斥,对表情包难以理解,并表现出明显的讨厌态度;第三种为无感淡漠,认为表情包可有可无,使用表情包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

3.1 接受参与:新旧信息融合形成新的认知基模

2018年,中老年群体使用微信的月人数达6 300万[8],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拥抱互联网这一新技术。与以往的“网络文盲”不同,“银发低头族”逐渐成为形容部分中老年人的代言词。这也说明一些老年人对新技术持接受和怀抱的态度,通过社交媒体参与网络社会的积极性较高。他们以网络获取信息,并进行娱乐活动,与家人交流通讯。原有的基模将旧的信息与新的信息结合起来,并进行融合,形成新的基模,反映出中老年群体对使用中老年表情包持接受的心理态度。

中老年表情包大多图案方正、形式统一,字体多大而方正、大红大绿或五颜六色,视觉冲击性较强。袁媛和严宇桥[9]将中老年表情包从内容上分为六类:动物类(以动物形象为主);风景类(风景作背景搭配祝福文字);静物类(用常见的物品关心等意义);卡通类(用卡通动画和文字制作而成);人物类(以人物的表情动作传达情感);纯文字类(以超大的文字作为祝福和激励)。中老年表情包想要表达的意思与其所刊载的文字意义相同,易于理解,内容多为简单的祝福语和问候语,例如“早上好”“祝你平安”等,并不像年轻人使用的具有嘲讽意义。因此,中老年表情包具有以往表情包所没有的特点,是专门根据中老年人的喜好进行制作的,中老年人更易于接受。

目前,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部分中老年人疏于照顾,往往会产生孤独感。社交媒体的使用不但拉近中老年人和子女之间的距离,还使其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发出的表情包会使子女惊讶于其对新技术的接纳,也会使中老年人增长对社交媒体使用的信心,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被社会所抛弃,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认同心理。

3.2 抵触排斥:原有基模的牢固无法冲破

虽然部分老年人已经熟练地使用社交媒体,但仍有大部分中老年人对使用表情包持抵触态度。由于中老年人大部分已经年过半百,错过了接触学习互联网的黄金时期,思想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印象,自身既有的基模发生认知转变的难度较大。他们无法理解年轻人使用的表情包中“梗”的意义,也无法理解使用表情包在交流中的作用。

由于本身接触互联网时间较短,并非“互联网原住民”,中老年人对于网络的理解本就吃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随着器官的衰竭而减弱。一些想要接触互联网的中老年人,没有他人帮助进行专业的教学,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不够。或因为难度过大自动放弃,或长时间没有学习,掌握的部分技能也逐渐忘却。中老年人上网的意愿得不到满足,这也说明社会并未关注到中老年人学习互联网技术的需求,使得中老年人丧失了接触互联网学习的能力,与互联网的距离也逐渐被拉大,甚至有些中老年人因此产生排斥互联网的负面态度。

前文我们说到,中老年表情包的产生是由年轻群体根据中老年人喜好方式制作的,而并未由中老年群体主观制作。这就导致了中老年群体在使用表情包时,其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他们并未有主观使用的态度。实际上,中老年表情包这一称呼也是带着年轻人对这一群体的“戏谑”心理。在网络聊天中,部分中老年人会间接感受到这种由于意义解码不对等造成的不舒服的感觉,从而选择不使用中老年表情包,而选择文字达到意义的直接输出,这也是中老年群体原本的基模在发挥作用,旧有的基模在保护原有的认知。

3.3 无感淡漠:基模放弃对新信息的解读

部分中老年人由于反应力迟缓,无法跟上智能手机的脚步,还在使用专门的老年手机。他们没有想去了解互联网的强烈意愿,已经适应了原本没有互联网的世界,虽然使用老年手机,也只是从事简单的电话沟通和信息读取,互联网对其作用的影响可有可无,更不用说去接触和使用中老年表情包。

部分中老年人也认为自己年龄较大,处于退休或即将退休的阶段,已经没有接触和学习互联网的必要,互联网是年轻人接触的东西,与自己无关。中老年群体自动的将互联网归为了与其无关的领域,基模自动放弃了对新信息的加工和解读,或者根本对新信息不加理会,使得这部分中老年群体依旧保持原有的思考方式,对中老年表情包持无感淡漠的态度。

在中老年群体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无疑与青年人使用表情包产生明显区别。由于审美癖好和用户习惯的差异,两个群体在交流过程过唤起的基模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角色基模和认知基模。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中老年群体的基模便会与年轻群体的基模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使用表情包,是在两者共同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的。中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交流,表情包成为其沟通信息的一种方式,而这也反映出两代群体价值观的交流与碰撞。表情包作为网络沟通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承担表达意义的任务,也为两代群体进行基模的重新认知提供了助推的力量。

4.1 包容:增加交流,减少隔阂

表情符号在交流中不同于文字,其自身所带有的图像传播能力能够充当情绪的表达器,“图像+文字”的形式能够很好的消解文字所呈现的尴尬或冷漠的情绪,在聊天时起到舒缓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中老年群体在与年轻群体交流时,适当的使用表情包会拉近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因生活时代不同造成的认知和习惯差异。

在米德提出“后喻文化”的基础上,周晓虹[10]提出了文化反哺,指的是在文化变迁时代下,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文化学习。年轻一代将自己的知识和文化传授给老一辈,这种情形同样也适用于互联网时代。年轻一代制作专属于中老年群体的表情包,教给中老年群体使用表情包的方法,使他们不断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在这其中,年轻一代和中老年一代的交流不断加深,数字反哺使得中老年群体开始接触智能设备,运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

在这种情形下,中老年群体不断融入数字社会,一方面,他们通过中老年表情包的使用,满足其交流使用的意愿,另一方面,智能媒体的使用能够使他们打破在网络中被边缘化的心理,从而在与年轻群体的交流中树立信心,获得一定的归属感和群体认同。

4.2 碰撞:缺少认同,加深代沟

由此可见,表情包在代际交流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这种包容和谐的场景其实是建立在两代共同理解的基礎上的,事实上,数字代沟的现象在如今依旧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子女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承担的带领父母熟悉互联网的责任,同时,一些中老年群体自身碍于面子,也不会自动去寻求他人的帮助,从而使得数字化教学变得困难。

另外,年轻群体所使用的表情包意义更加丰富,内容也五花八门。大多数表情包携带戏谑意味,中老年群体往往不能理解此类表情包的含义。子女与父母进行交流时,往往会隐藏部分自我,故意不在父母面前发此类表情包,归根到底,这也是两代人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普林斯基将网络发展下的两代人定义为数字化土著和数字化移民[11]。数字化土著从出生开始,就浸润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但对于数字化移民来说,人至暮年赶上信息浪潮,势必接受新媒体的能力和理解力会不及数字化土著。因此,中老年群体的基模势必会与年轻群体的基模对于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数字代沟成为产生隔阂的必然推动因素,双方的基模在一定程度上都拒绝做出改变,从而导致双方观念的不同,认同感也因此降低。

目前,针对上文提到的中老年人目前使用表情包的问题,例如中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身份认同的区隔的扩大、中老年群体拒绝数字接触导致认同感的危机,笔者从基模理论出发,试图提出让中老年群体在网络社会得以实现自我发展的做法。

5.1 优化原有基模,子女帮助中老年群体减少隔阂

子女作为中老年群体的直接赡养者,有责任帮助中老年群体加入智能设备的使用潮流中,防止中老年群体被“边缘化”。在交流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创造出更多适合中老年群体的表情包,并尝试让中老年群体自主尝试制作表情包,回归中老年表情包的主流地位。在此基础上,中老年人才会不断接受新信息,从而优化原有的基模,家庭关系也不断改善。

5.2 形成新的基模,政府保障中老年群体使用权利

面对数字代沟的加深,政府应该重视对老年人的保障,避免其因“数字恐慌”加深对数字化社会的抵触。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措施,配备专业的人员对中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辅导,带领中老年人制作和使用表情包,也可以将青年群体中代表积极意义的表情包科普给中老年群体,使其不断接受新兴文化,从而建立起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模。

数字浪潮下,中老年群体使用智能媒介的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利用基模理论有效了解中老年群体使用表情包背后的身份认同心理,让中老年群体在网络社会得以实现自我发展,有助于代际间相互理解,这也是互联网持续向中老年用户不断渗透的必然规律。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8.

[2]彭兰.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1):104.

[3]刘树洁,刘懿璇.“斗图时代”:表情包在网络传播中的意义与作用[J].新闻世界,2019(3):74-75.

[4]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2021-09-05].http://www.cac.gov. 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5]彭兰.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1):105.

[6]康德.纯粹理性判断[M].李秋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版社,2011:149-150.

[7]闫凤.从基模理论谈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J].采寫编,2017(2):130.

[8]腾讯科技.微信老年用户超6100万老人也过智能生活[EB/ OL].(2018-10-16)[2021-09-05].https://tech. qq.com/a/20181016/013129.htm.

[9]袁媛,严宇桥.表情包传播现象研究:以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的中老年表情包为样本[J].新闻与写作,2020(1):50.

[10]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2):52.

[11]黄秋彤.认同·转变·重塑:老年人在微信使用中的身份认同与建构[D].重庆:西南大学,2019:30.

1347501186296

猜你喜欢
表情包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我的“表情包”里没有难过
我的“表情包”里没有发怒
黄子韬:一个“表情包”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