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道德与法治童趣课堂的策略

2021-03-16 05:19于冬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策略

于冬梅

[摘 要]构建道德与法治童趣课堂,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和实践。创设趣味情境、丰富学习活动、优化导学方法、延伸生活实践等策略,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趣味学习的机会。学生的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能够快速形成教学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道德与法治童趣课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童趣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69-02

小学生年龄小,对童趣的追求更为执着。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诉求,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内容,构建童趣课堂,为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创造良好条件。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妨从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学法指导、训练组织等方面做出努力,从激趣角度展开思考和选择,利用多种手段,对准学生学习思维进行对应调度,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一、创设趣味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处理,对教学设计手段进行创新优化,以形成更多的教学驱动力。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慮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创设情境的手段进行趣味化处理。如故事导入、图片展示、动画介入、视频投放、游戏启动、竞赛融入等,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更多冲击,使课堂学习气氛火爆起来。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其学习效果自然值得期待。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再现,或现场演绎一些场景,这样激趣效果会更好。

学生进入课堂环节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对应调度,根据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进行调研,切准学生学习心理进行操作,会赢得更多的对等回应。激趣情境创设是最为有效的调度手段,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在充分融入的情况下学习。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先展开学情调查:“课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可以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进行介绍。”课余生活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学生要经过选择来介绍,这样操作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学生介绍自己在学校最喜欢做的游戏活动,如跳绳、剪纸等;在家里喜欢与家人一起去郊游、钓鱼和读书等。也有的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玩手机,一般会在手机上看视频、玩游戏。因为话题较为轻松,学生发言比较踊跃,教师对学生介绍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节。

这里,教师借助学情调查,利用征询话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由于学生对课余生活较为敏感,教师以此展开调查,给了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有自己的爱好,对于这个问题自然有更丰富的内容要介绍。课堂学习气氛一旦形成,教师便可以顺利打开教学之门。趣味情境创设未必要借助媒体手段,教师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能够达成激趣的目的,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启迪,让学科教学顺利启动。学生对学习情境有特殊的敏感性,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和激发,能够成功调动课堂积极因素。

二、丰富学习活动,强化体验感知

学习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出精准选择,以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生活案例、社会调查、实地观察、参观访问、信息搜集、网络互动、远程教学、课堂辩论等,都属于学科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助学效果好。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适时引入学习活动,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对学习活动进行优化处理,提升教学的适配性。同时,由于学习活动设计和组织都是自由的,有更多的调整空间,教师在具体执行阶段可以随时做出修正和调整,强化学生的体验。

如教学《学会沟通交流》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沟通的重要性进行认识,然后设计一个生活案例展示活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交流的机会,如果从良性沟通和恶性沟通两个角度展开考量,你能够列举出典型的案例吗?不妨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讨论,回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在课堂展示时,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很多学生都能详细讲述交流的经过。有学生列举一个反面的案例:“小米回家后,奶奶很关心地问她:‘你肚子饿不饿?我去做饭给你吃吧。小米这样回答:‘奶奶,你真是老糊涂了。我虽然很饿,但不想吃你做的饭,太难吃了。”“在这个案例中,小米说话太刻薄了,这位老奶奶会是什么心情呢?正确的回答应该是:‘谢谢奶奶!可我现在不是很饿,您先歇歇吧,不能太劳累啦。如果这样回答,奶奶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互评交流活动,对交流技巧进行讨论。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成功激发学生交流的动机。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案例,学生对此极为熟悉,因为很多学生本身就有这样的经历,自然熟悉其细节。在案例列举过程中,学生建立反思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活的教育。教师以案例列举为契机展开教学调度,学生能够积极回应,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到位的,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优化导学方法,提升教学效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对导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找到更多适合的教学切入点。因此,教师讲解时要观照学生的学习诉求,抓住学生的学习关注点,这样才能建立更多的互动点,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观察,及时做出教学调整。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支持,而适时增加游戏竞赛方面的活动,助学效果会更好。同时,教师为学生传授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学法积累方面存在短板,教师针对性传授可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启动后,教师要对教法进行创新,借助一些有创意的活动进行具体调度。学生对一些灵动性的活动有更高接受度,自然会顺利进入学习环节,并在互动交流中达成更多学习共识。如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相关内容时,教师先介绍烟酒、毒品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要求学生分组在课堂展开采访活动,一部分人负责采访,另一部分人则扮演被采访对象。采访者需要设计好采访内容,围绕拒绝烟酒和毒品话题展开访问,说说烟酒和毒品的危害,介绍拒绝烟酒和毒品的方法。学生听说要展开采访活动,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先做好问题设计,然后进入采访环节。课堂学习互动气氛浓烈起来,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的采访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和指导,确保活动顺利展开。在采访活动归结时,教师要求负责采访的学生展示自己的采访成果。

这里,教师设计采访活动,深受学生青睐。因为操作形式新颖,学生感觉比较独特,自然有参与的主动性,不管是采访者还是被采访者都能够积极配合,围绕主要话题展开讨论和展示,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在这个操作活动中,学生的经历是深刻的,从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是丰富的。学生对烟酒比较熟悉,家里以及亲朋好友中,肯定有相关的案例,对烟酒的危害也会更了解,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会更有感觉。教法需要改进,学法也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在更多方面做出努力。

四、延伸生活实践,培养学科能力

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学生生活有很多的对接点,教师要从课内、课外融合的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展开学习和实践,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对一些生活化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参与兴趣,教师要理性应对,针对性地布设一些活动内容,让学生在生活条件下展开学科学习和训练。如信息搜集、实地观察、生活调查、操作实验等都属于生活化实践活动,教师要做出匹配性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对接实践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學生对班级事务最为熟悉,教师激活学生班级管理思维,展开创意性思考,不仅能够给班级管理带来更多的建设性意见,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规范意识,提升个人修养。如教学《班级建设人人有责》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训练环节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班级管理“金点子”活动:“班级管理需要更多的方法,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级是大家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到管理之中。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调动你的思维,为班级管理贡献一个点子,然后参与班级活动,让大家评一评,看谁的点子有更高的含金量。”任务下达之后,学生纷纷主动思考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学生的“金点子”纷纷出炉。在课堂展示环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说:“我认为,在考勤管理上,不需要专人负责点名,那样很麻烦。不如在时间节点上,利用手机拍照,谁没有到一目了然,也不耽误其他人的时间。”“我的‘金点子是班级卫生不需要设置值日,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管理区域,每天自行负责这个区域的卫生。老师不定时检查,对整理不到位的同学给予警告和处罚,这样可以保证教室常新常清。”

教师推出班级管理“金点子”活动,成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点子要有足够的含金量,自然要费一番脑筋来思考,还要对这个点子的可行性进行推敲。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得到一些启示,也培养了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心,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得到教育,这是教学的至高追求。教师要求学生献计献策,这个操作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教育,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启迪会更为现实而真切。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启动后,教师对教学环节做出优化设计,以激趣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觉醒,利用童趣课堂进行对应调动,形成丰富的教学亮点。如情境童化创设、活动趣味设计、导学灵动执行、训练生活延伸等策略都能够形成教学激发点,教师要做出理性选择,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道德品质。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