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引“活水”,让阅读成为“悦读”

2021-03-16 08:26倪晓燕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活水悦读阅读兴趣

倪晓燕

[摘 要]现行的统编教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增大,农村学生往往达不到要求。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等策略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悦读”。

[关键词]阅读兴趣;活水;悦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05-0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著名诗句。诗中的“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不陈腐,不污浊,不枯竭,永远“深”且“清”。农村学生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在课外阅读方面往往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鉴于此,教师应积极采取策略,引源头活水,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农村学生的阅读也能由于源头活水的注入变得“深”且“精”。

一、善用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皮亚杰曾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认识的字不多,又坐不住,没有自律性……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故事激趣

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故事的美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体现于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近两个学期,我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成语故事、诗词故事演讲。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他们准备的主要是各种故事书,如《安徒生童话》《骑鹅旅行记》《洋葱头历险记》《聊斋志异》(少儿版)、《童年》(少儿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一本本故事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个个故事的演讲,展示了学生的口才和智慧,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自然就会像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并在阅读中学会感动、学会思考、学会体验,跟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成长。

2.奖励激趣

爱因斯坦说:“激起每一位孩子的上进心、好胜心,要比任何一剂神丹妙药都管用。”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们都喜欢炫耀,根据这一特点,我对他们的阅读情况进行奖励。比如,看完一本课外书奖励一张心愿卡,心愿卡可以定期兑换各种礼物(免一次家庭作业、领一份小礼物等)。同时,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班每个月会评选一次班级的“小小阅读家”。这一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立足文本,培养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凭借学习提示,选择阅读方法

统编教材在每组课文前都有一则“导读提示”,教师不仅在备课中要充分发挥“提示”对单元课文提纲挈领的导向作用,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提示”有足够的关注,并教给学生自学“提示”的方法。

如在教六年级上册《灯光》时,我先请学生把“课前导读提示”默读一遍,再指名读一遍,要求学生在默读和听读期间,注意这篇“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按“导读提示”的内容 ,你一点,我一点地叙述了一遍,边叙述边加深对“提示”的理解,并掌握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学习起新的课文来,既心中有数,有目标,又轻松愉悦。

2.探究文章题目,选择阅读内容

题目有的是文章的中心,有的是对文章事件的概括。学生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肯定是课文的题目,而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课文题目,并学好这一课呢?如学习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一课时,在初读课文之后,有一个学生就说:“我预习过课文了,觉得题目的‘借字用错了。你们看,最后他们并没有把箭还给曹操呀,这不是‘借箭是‘骗箭。”话刚说完,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赶紧抓住这次契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地阅读课文相关段落,找一找句子,做好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表意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各抒己见。从这可以看出,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一处着眼点,根据题目,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寻找重点段落,挖掘阅读重点

重点段是指凸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读懂了重点段,再联系其余各段内容和课文题目,全文的思想感情也就心中有数了。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落花生》,第二段是重点段,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讲花生的好处与特点;二是以花生喻人,理解重点句“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从而弄清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文中这样的重点段落或理解有困难的段落,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巧设活动,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仅仅对阅读产生兴趣,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学生自觉地阅读、有效地阅读。

1. 巧用“快乐读书吧”

“快乐读书吧”是一个新的内容,是统编教材倡导大量阅读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而编排的。每一册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各有侧重。因此,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抓住侧重点和着力点进行教学。

如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阅读成长故事类书籍。教材以高尔基的《童年》为例,讲了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经历,教给大家读这类书籍时要理清人物关系,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故事。教学中,我先用高尔基谈读书的名言来导入,与学生交流后,我向大家介绍了我正在读的成长故事,并向大家出示了书中的一个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這一课的核心落脚点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渗透方法”上,教材仅仅提供了一个阅读材料。为此,我在教学时,围绕这个核心点,拓展了一系列的成长书籍,同时在设计活动时将活动有效地延伸到了课外。

2.自制“阅读课程表”

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学生的自我约束,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他们创造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为此,我让每一个学生自己设计“阅读课程表”,其中一个学生的阅读课程表设计如下。

每一个学生带着这样一份阅读表,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就能把一本又一本的好书读深。

3.提供成果交流平台

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成果需要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给予他们展示自我、分享阅读成果的空间,以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

交流平台之——阅读摘记卡

班级:六年级(1)班  姓名:邵子毓  书名:《西游记》 作者:施耐庵

我评我书(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想推荐给好友的优美句段:

内容摘要(也可以是好词佳句):

人物简介(孙悟空):一双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伎俩的火眼金睛;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疾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阅读心得:《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的浪漫主义表现的高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部作品。它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神话小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了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趣。

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把它装进“阅读成长记录袋”中。小小的袋子里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阅读心得,有好书推荐宣传海报,有自制的手抄报(课外名人名言、课外精彩语段、小学生必背古诗等)。每一个月,學生们都会拿出袋子里的阅读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4.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

每天语文课上的“课前五分钟演讲”,每周一次的“朗诵会”,每月一次的“好书推荐会”等一系列的活动,都能点燃学生阅读的火花,掀起一个个课外阅读的新高潮。在共同读完一本书之后,我还会利用班队课的时间来一场知识竞赛或读书辩论赛,这既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一系列的活动赋予了阅读教学快乐和活力。

5.做好“读书笔记”

教师应引导学生随时把阅读到的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并且进行消化,形成内在的艺术语言。我引导学生在自己买的课外书上圈出好词好句,画出重点词句、关键句,写下批注、体会等。对于在图书室借阅的书,我则让学生将好词佳句摘抄在自己专用的摘记本或卡片上。

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在于坚持,要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引活水,让阅读成为 “悦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活水悦读阅读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