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软笔书法(楷书)教学更具语文味儿

2021-03-17 23:56靳蕾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2期

【摘 要】将小学软笔书法教学当成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无疑是有失偏颇的。书法文化与书法技能训练应并行不悖,和谐统一。在小学软笔书法教学中适当营造课堂仪式感,渗透书法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书写水平,更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让软笔书法教学更具语文味儿。

【关键词】小学软笔书法;书法文化;语文味儿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0-0053-03

【作者简介】靳蕾,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南京,211100)教科室主任,一级教师。

自2013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各中小学都十分重视书法(写字)教学,与此同时,南京市翠屏山小学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软笔书法教学研究。经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学生学习书法并不是能写好笔画、写好字就行了。软笔书法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化载体,它的书写对象是汉字,书写工具是文房四宝,它们都有各自深厚的文化积淀,书写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软笔书法教学绝不可只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还要搭建其与语文教学的桥梁,让软笔书法教学更具语文味儿。

一、书法文化教育与书法技能训练并行不悖

书法教育是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的,关注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书写水平乃是题中之意,但书法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在训练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书法文化教育。

(一)书法是对汉字的艺术再创造

中国的汉字在音、形、意上都有独特的美感,很多汉字音韵优美,结构精巧,蕴含丰富的哲理,深具文化意味。书法对汉字的艺术创作,虽然主要体现在字形上,但在书写的过程中,书写者与汉字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浸润。书写者写的是汉字、是诗文、是心声,笔墨世界将自身蕴含的精神、品质传递给书写者,书写者也将自己的情感、性格、人生理想倾注在汉字中。所以,书法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一种有筋骨、有血肉、有精神、有情感的生命形态”,它与汉字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二)书法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属性

中国书法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造就了不同的书法艺术。随着中国的历史文明不断发展,书法从萌芽时期的殷商至汉末,经历了甲骨、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成熟时期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简易的草书、行书和真书成为书法的主流。

“六书”理论很大程度上确立了书法理论的基础,“书同文”使书法艺术结构观念趋向统一、正规,“永字八法”“碑学”“帖学”……百花齐放。“汉人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这是人们对某个时代书法审美思想主潮的概括,当然,在任何时代,书法美学都是丰富多元的。中國的大书法家浩如烟海,李斯善作大篆,蔡邕精于篆书、隶书,张芝为“草圣”,钟繇作品被尊“神品”,米芾“狂气自傲自成一体”……而这些大书法家往往同时也是另一领域的佼佼者。

书法与文化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融书法文化教育于日常书法教学

笔者认为,书法文化教育对书法技能的训练与获得是有促进作用的。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单纯软笔书法技能的训练比较枯燥,书法文化的浸润就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喜爱。

(一)营造课堂“仪式感”,感受语文味儿

《小王子》里,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就是“仪式感”。仪式感相当于一个按钮,当做某一动作的时候大脑得到信号,我要开始进入另一个状态了。于是,自己的反应力、思考力、执行力都会迅速转化到另外一个需要的状态。书法练习,就需要这样的仪式感,让天真调皮、急躁不安的学生静下心来,感受书法带来的平静,完成一次心灵的修行。

1.认识文房用品,训练学生摆放、收纳物品。

笔者为学生上的第一、二节书法课,都有固定的内容,那就是认识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介绍毛笔的种类、特性,教学生如何开笔、如何蘸墨、如何洗笔。笔者还设计了相应的口诀:“铺纸张,对胸前。轻拿笔,正姿势。轻蘸墨,吸饱笔。细舔笔,墨均匀。从左向右练提按,心定笔稳身姿端。搁笔,抱臂。坐正,静心”“作业轻轻叠起来,毛毡卷好收起来,东西理齐放布袋,墨碟轻轻端起来,排队清洗有条理,静心安神莫着急”。

2.纠正握笔姿势,磨炼耐挫心性。

软笔书法的握笔与硬笔不同,它的要领很多。学生需要掌握拇指擫、食指压、中指钩、无名指格、小指抵的五指执笔法,还要注意指实、掌虚、腕平、腰背直、脚放平、执笔高低要合适。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当有难度的。学生不容易掌握要点,即便姿势摆正确了,写字时也会出现很多状况。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规定学生在未解决姿势问题前决不允许大量练习。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利于感受手笔合一的玄妙与舒适,也才能进行后期的深入学习。

3.坚持提按练习,提升控笔能力。

身体进行运动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动作练习,让身体逐步适应,进入运动模式。笔者认为,书法练习同样需要“热身”,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提按练习,调整身心,进入到书法练习的状态中去。

笔者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提按练习:三年级画横线,一格粗一格细,重复两次;四年级画圈圈,半圈粗半圈细,从中心点出发画至边框收笔;五年级画方框,一个田字格内,方框数多为胜。所有练习都有共同的要求:笔画粗细尽量保持一致。

提按练习不仅是很好的“热身运动”,同时也有利于训练学生对毛笔的把握。提、按是毛笔书写的两个基本动作,它们决定了笔画的粗细,而粗细均匀取决于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这是十分精细的动作。

4.搭配合适的音乐。

合适的音乐可以让人的身体放松,精神怡爽,笔者在学生练习书法时喜欢配以中国传统乐曲,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情境。根据“情境的熟悉性”原理,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学习的质量有保障。因此,笔者会使用相似的古琴曲、古筝曲,减少对学生练习时的打扰。

(二)渗透书法文化,体验语文味儿

1.介绍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汉字的字形、字义都在发生着变化,在合适的情形下,了解字形的演变,有利于学生了解汉字的深刻内涵,从而对汉字产生好奇。

笔者在教学“人”字时是这么设计的:(出示甲骨文的“人”字)“看起来像什么?”“像一个人在谦逊地行礼。”“看来我们的老祖宗认为做人就要——谦逊有礼。”(出示小篆的“人”字)“像什么?”“像农民伯伯在插田。”“看來老祖宗很欣赏一种人,那就是勤劳刻苦的人。每一个不同形象的人字都包含了我们祖先对做人的认识。”(出示楷书的“人”字)“再后来,人字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看这一撇一捺,撇需要捺的支撑,捺需要撇的支持,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人字告诉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团结互助。我们学一个字,不仅仅是在学它的字形,更是在学它的文化内涵。”

2.了解书法家的优良品质。

在书法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不胜枚举,他们的故事天然就是书法文化的一部分。而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他们的价值观很多时候是因为课堂上的故事形成的。

在教学“竹”字时,笔者讲述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王徽之“何可一日无此君”爱竹的故事,在有趣的故事中了解“竹”的精神风貌和审美价值。此外,王羲之“临池学书”、岳飞“沙土练字”、怀素“书蕉”……这些书法家勤学苦练的典故,是激励学生练习书法的好范例。

3.欣赏书法作品不同风格。

当一个人学习书法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书法就能够展现出书法家的个人性情与修为高低。同样是唐楷,同一个字,不同的书法家会写出不同的风格。

在教学“金”字时,笔者分别出示了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写的“金”字,在比较中感受颜真卿的遒劲有力、欧阳询的刚劲挺拔、柳公权的棱角分明、赵孟頫的俊逸洒脱;然后出示这四位书法家写的“命”字,请学生依据自己的印象判断分别是哪位书法家写的,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对书法练习的热情高涨,能点评同学的作品,并能反思自己的优缺点,体验书法功力进步的乐趣。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软笔书法教学是一条漫漫长路,笔者愿意继续探索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139550051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