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2021-03-18 00:13单郑鹏
光明中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散寒骨性关节炎

单郑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nhritis,KOA)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目前认为该病是多种力学和生物学疾病因素下导致膝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的改变,病变范围多累及局部的骨膜、软骨等结构组织。该病是一种慢性炎症,起病初期可见患者有关节部位的轻微不适感,随着疾病的加重出现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关节变形等症状。统计学资料研究显示[1],我国65岁以上城镇居民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超过80%,西医治疗该病主要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及激素类药物和手术治疗等,但是该病的手术仍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使得手术治疗受限。中医学对于该病的认识较早,将其归属于“膝痹”等范畴,主要病机为风寒湿邪侵袭日久,经脉闭阻。我科应用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病房及门诊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按电脑简单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5例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50~75岁,平均(66.7±11.5)岁;病程2~8年,平均(6.5±1.8)年。对照组35例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50~76岁,平均(66.9±10.9)岁;病程2~8年,平均(6.6±1.9)年。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经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1994年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骨痹的诊断标准:①患者初病可见膝关节隐痛,伴有轻微活动不利症状逐渐加重;②发病多为中老年患者;③严重患者可见局部肌肉萎缩,关节形状改变等;④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X检查提示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唇样改变,局部有骨赘。中医辨证分型符合寒湿闭阻型:膝关节局部明显寒凉感,疼痛,屈伸不利,得温则缓,阴雨天或受凉后明显加重,舌淡红,苔薄,脉弱。

1.3 排除标准①不同意参加试验的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②合并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③妊娠、哺乳期及近期有妊娠计划的女性;④对试验药物过敏的患者;⑤膝关节局部发生过骨结核、骨折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中美天津市可治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0.3 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选取犊鼻、梁丘、血海、足三里、委中、昆仑,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5 min。中药外敷:由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草药局提供:桑寄生100 g,桂枝100 g,干姜150 g,红花100 g,冰片10 g,上述药物打粉后,加入黄酒500 ml调成糊状,对膝关节阿是穴进行中药贴敷,每个穴位取3 g外敷,外敷后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每个穴位20 min,每日1次,注意红外线照射温度,避免烫伤。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温针灸治疗,在针刺基础上用带孔硬纸片置于针刺穴位周围,在硬纸片点燃1.5 cm艾条,待艾条燃尽后再进行一次温针灸治疗,注意患者耐受度,初次应用应该嘱患者勿紧张,注意患者局部耐受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1.5 观察指标①采用《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3]中的骨性关节炎评分(Lequesne-Mery)[3]:记录患者静息痛、运动痛、局部压痛、肿胀程度,由无、轻微、严重、很严重,依次记为0~3分,行走能力由正常到无法行走记为0~6分。分数越高表示病越重。②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关节炎积分减少超过75%;显效:关节炎积分减少超过50%,未超过75%;有效:关节炎积分减少超过30%,未超过50%;无效:症状积分减少未超过30%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积分为(14.3±5.12)分,对照组为(14.6±6.31)分;治疗后,试验组积分为(4.3±3.01)分,对照组积分为(7.9±4.85)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骨痹最早见于《素问》:“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长期劳损经络气血不畅,经脉闭阻,不通则痛。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研究报道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针刺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能够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西医研究显示,针刺可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疼痛信号传导,从而达到了止痛的效果。研究中选取的犊鼻是胃经重要穴位之一,主祛风湿、通经活络、理气消肿,多应用于下肢瘫痪、膝关节炎。梁丘为胃经的郄穴,配合血海、犊鼻共奏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调畅经络的效果。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为强身健体要穴,老年人脏腑亏虚,气血不足,针刺该穴起到了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效果。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可以增加局部药物的吸收,增强药物的祛湿散寒、温经通络之效,研究显示外用药物避免了口服药物的肝脏代谢,相对口服药物的局部血药浓度较高,增加了局部的临床疗效。温针灸法对于临床常见的寒湿闭阻之证均有较好的效果,膝关节炎患者由于局部炎症反复刺激,造成局部水肿,粘连,温针灸法可以减轻局部慢性炎症,缓解局部关节水肿,减少组织粘连的发生。诸法配合共奏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散寒骨性关节炎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