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

2021-03-18 00:13娄军伟
光明中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穴位小儿中药

娄军伟

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表示,小儿肺炎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困难、肺部啰音,其主要发病原因为病原体感染或吸入羊水及油类和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治疗和病情控制,否则将会累及心脏、肝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会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危重疾病,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中医治疗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其中以中药穴位贴敷疗效最为突出,具有取材广泛、简单易学、价廉药简、用药安全等特点[1]。为了可以有效改善小儿肺炎患者的整体预后情况,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其相关内容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小儿肺炎患儿100例,纳入时间:2018年8月—2020年7月;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的分组方式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8岁,平均(4.5±0.5)岁;最短病程为2 d,最长病程为9 d,均值(3.5±0.6)d。试验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1~8岁,平均(4.9±0.7)岁;最短病程为2 d,最长病程为9 d,均值(3.5±0.9)d。所有患儿均在家属的看护下接受此次试验,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研究内容,2组患儿的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经本院肺部X片等相关辅助检查,符合《儿科学》及《中医诊疗小儿科疾病》中“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0岁以内且不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儿;②病史资料齐全,家长依从性较高的患儿;③伴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困难、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患儿。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以及合并相关严重器质性和先天性疾病的患儿;②自愿退出此次研究的患儿[2]。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2组患儿在入院接受相关指标的检查后由医护人员进行抗菌、止咳等对症治疗,对临床出现持续性高热现象的患儿需要采用温水擦拭进行物理降温,之后分别由医护人员给予专科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儿实施盐酸氨溴索口服,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对其进行控制用药,药物最小剂量为7.5 mg/次,3次/d,药物最大剂量为30 mg/次,3次/d;治疗时间为连续4 d[3]。试验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即:将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中药成分研成细末,同鲜姜汁制成泥膏后涂抹于特制模板上,分别贴敷于患儿的肺俞、脾俞、膏肓、膈俞、定喘、肾俞等穴位,根据患儿的个人耐受情况选择贴敷时间,每天贴敷治疗1次;对于需要健脾固元的患儿可添加吴茱萸、太子参、人参、肉桂、黄芪;对于需要宣肺的患儿可添加麻黄;治疗时间为连续4 d[4]。

1.4.2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2组患儿用药治疗后的发热、咳嗽、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和分析,其中时间较短的一组患儿表示临床采用治疗方案显著。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FEV1、FVC、FEV1/FVC)进行检测记录,作以对比和分析。

1.4.3 疗效判断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参照《儿科学》中“小儿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如果治疗后24 h内,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完全消退,胸片检查显示正常,则判定为显效;如果治疗后72 h内,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逐渐消退,经胸片检查结果显示明显改善,则判定为有效;如果治疗72 h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胸片检查结果均未能符合以上2种标准,则判定为无效。

2 结果

2.1 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对比治疗后,试验组的发热、咳嗽、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对比 (例,

2.2 2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常规组和试验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 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改善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例,

2.3 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后,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常规组(80.00%)<试验组(9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针对小儿肺炎通常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但是经过药理证实,部分西药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不是较为理想,且会对患儿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致使其出现腹痛、头痛等现象,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5]。

中医学认为,小儿肺炎属于“咳嗽”的范畴,其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肺气郁闭所致;由于小儿的形体和生理功能发育尚且不完善,不能够对外邪入侵进行很好的抵御,且再加上肌肤薄弱娇嫩,肺娇脾虚,而至痰浊内蕴。临床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发病机制采取相关的中药进行贴敷治疗。另外,医圣张仲景曾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贴敷方具有取材广泛、简单易学、价廉药简、用药安全等特点,可应用于小儿患者,且临床疗效显著[6]。本次研究中针对小儿肺炎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同时以常规西药作为对比,其结果表示:常规组和试验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发热、咳嗽、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较短,且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常规组(80.00%)<试验组(9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穴位贴敷中所取中药为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其中白芥子可以温肺豁痰,扩张毛细血管;延胡索具有祛痰作用;甘遂善走泄下行,逐饮祛痰;细辛味辛香窜,温化肺肾寒饮;如果患儿需要健脾固元,可添加吴茱萸、太子参、人参、肉桂、黄芪,均具有温中理气、生津润肺、益气健脾的作用;如果患儿需要宣肺,可添加麻黄,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具有宣通肺气、平喘的功效。再利用患儿的肺俞、脾俞、膏肓、膈俞、定喘、肾俞等穴位可调节肺肾功能,振奋人体阳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并扶助正气,达到对疾病预防治疗目的,且所有药物对患儿的身体无毒副作用,可放心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肺炎患儿而言,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显著;既可以缩短患儿的发热、咳嗽、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同时也可以整体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内外兼治的效果,可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穴位小儿中药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小儿涵之三事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