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早期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2021-03-19 08:08徐小平刘睿倩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消融术肌层消融

徐小平,刘睿倩,张 杰

德阳市人民医院妇科,四川 德阳618000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术式,可有效清除靶肌瘤并保持子宫、盆底结构的完整性,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1-2]。一项有关HIFU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对腹壁结构影响的研究发现,由于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空化效应,在治疗过程中会使肌瘤周围组织发生损伤,出现皮肤损伤、盆底筋膜水肿等症状[3]。子宫浆肌层的完整是保证HIFU安全性的关键,由于HIFU为非侵入性技术,限制了术后病理样本的获取,有关该技术是否对子宫浆肌层造成损伤缺乏相关研究。MRI作为子宫肌瘤最敏感的检查手段之一,在术前检查、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均有广泛应用[4-5]。一项关于HIFU消融术后早期子宫浆肌层损伤的MRI评价研究发现,患者接受超声消融术治疗后,在早期会出MRI可见的子宫浆肌层损伤[6],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对有关子宫浆肌层损伤的MRI特征进行系统性归纳。基于此,本研究应用MR检查对子宫肌瘤患者行HIFU消融术后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其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子宫浆肌层损伤的诊断及及时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的15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年龄28~50岁(37.68±7.43岁)。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岁,未绝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肿瘤最大径≥4 cm,靶肌瘤数均为1个;无手术禁忌证,均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手术前后均行MR检查,且图像清晰,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既往存在子宫手术史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存在MRI或钆剂注射液禁忌证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HIFU治疗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3 d接受全流质饮食,术前12 h禁食导泻,手术当天清洁灌肠。患者行常规术前准备,取俯卧位,给予镇痛、镇静处理,采用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JC200 型,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行HIFU 治疗。治疗参数:换能器频率0.8 MHz,功率0~400 W,显像超声频率3.5 MHz。治疗方式为点扫描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肌瘤靶区灰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参数,达到消融效果后适时终止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声源功率、辐照时间和消融总剂量。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炎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患者术后1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发热、下腹部疼痛、骶尾部痛和阴道排液等,针对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采取对症治疗。

1.3 MR检查

采用3.0 T MRI扫描仪(Signa HDx 3.0T,美国GE)于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1)常规MR扫描序列:轴位T1WI采用FSE序列,TR=270 ms,TE=2.1 ms,层厚5.0 mm,层距1 mm,FOV 28.0 cm×22.4 cm,矩阵320×224;轴位T2WI采用FRFSE序列,TR=3400 ms,TE=110 ms,层厚5.0 mm,层距1.5 mm,FOV 40 cm×28 cm,矩阵320×224;(2)增强扫描采用LAVA序列,TR=4.2 ms,TE=1.9 ms,层厚2.5 mm,层距0.5 mm。钆双胺注射液(欧乃影,0.5 mmol/mL,美国GE)使用自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1.5~2.5 mL/s的流率注射,总剂量范围为10~20 mL。于注射完成后40 s行延时期轴位及矢状位动态增强扫描。

1.4 图像分析

所有图像由2名高年资的影像学医师进行双盲分析,双方结论一致为最终结果,意见不统一时,由第3名医师进行分析,获得最终结果。对肌瘤定位、MRI表现及消融术后子宫浆肌层损伤的MRI征象进行分析。内容包括:肌瘤位置、体积、信号特征,肌瘤体积消融率,消融术后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其中肌瘤体积采用“V=最大横径×最大上下径×最大前后径×0.5233”进行计算,肌瘤体积消融率=无灌注区体积/肌瘤体积×100%,根据增强扫描结果确定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以强化局部缺损为子宫浆肌层损伤,以环状强化无灌注缺损为子宫浆肌层无损伤[6],测量灌注缺损最大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15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50个靶肌瘤,其中肌瘤位置:前壁肌瘤86个(57.33%)、后壁肌瘤32个(21.33%)、侧壁肌瘤25个(16.67%)、宫底肌瘤7个(4.67%);肌瘤类型:FIGO Ⅱ型肌瘤5 个(3.33%),Ⅲ型肌瘤8 个(5.33%),Ⅳ型肌瘤62 个(41.33%),Ⅴ型肌瘤31 个(20.67%),Ⅵ型肌瘤44个(29.33%)。

2.2 超声消融前后子宫肌瘤MRI表现

150个子宫肌瘤中,115个(76.67%)T1WI呈低信号,12个(8.00%)表现为等信号,23个(15.33%)表现为高信号;16个(10.67%)T2WI呈低或高低混杂信号;73个(48.67%)表现为等信号,61个(40.67%)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图1A)。术后,145个治疗靶区T1WI信号均增高,5个信号无改变;70个治疗靶区T2WI信号均降低,41个信号增高,39个信号无改变;增强扫描均显示无强化。

2.3 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及消融参数分析

1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43例(28.67%),无损伤107例(71.33%),子宫浆肌层损伤的MRI表现为:T2WI序列显示肌瘤周边肌层信号连续,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子宫浆肌层呈环状强化,局部灌注缺损(图1B)。

图1 超声消融前后子宫肌瘤MRI表现Fig.1 MRI images of uterine fibroids before and after ultrasound ablation

根据子宫浆肌层是否损伤将患者分为损伤组(n=43)和无损伤组(n=107)。其中,损伤组患者的灌注缺损最大径为10~40 mm(26.41±8.53 mm);前壁肌瘤、后壁肌瘤、侧壁肌瘤和宫底肌瘤患者的子宫浆肌层损伤率分别为31.40%(27/86)、28.13%(9/32)、20.00%(5/25)和28.57%(2/7)。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肌瘤体积消融率和消融总剂量比较显示,损伤组的辐照时间、消融总剂量、肌瘤体积消融率均高于无损伤组(P<0.05,表1),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和声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不良反应,且损伤组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损伤组(P<0.05,表2),两组患者发热、下腹部疼痛和骶尾部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10例骶尾部痛患者经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未经特殊处理,其不良反应均在1周内自行消退。

表1 两组患者肌瘤位置及消融情况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he location and ablation of fibroi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Mean±SD)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HIFU消融术利用超声波的束射-会聚特性及吸声特性,将超声波聚焦于靶肌瘤,通过局部升温使病灶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消除肿瘤但不影响正常组织重建的目的[7-8]。已有研究报道,患者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后自然受孕率可达95%,且未增加患者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合并不孕症的子宫肌瘤患者,还可增加其受孕机会,改善妊娠结局[9]。但也有研究发现,超声波在经过声通道组织时,部分能量会被周围组织吸收,从而引起腹壁皮肤、腰骶椎或子宫浆肌层损伤[10-11]。MRI组织分辨率高,可从多方位成像,能精确评估靶肌瘤的位置、大小及组织学特性,从而帮助医师为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制定不同的HIFU消融方案,提高了HIFU消融术的临床疗效[12]。因此,临床应用MRI对子宫肌瘤患者HIFU消融术后的子宫浆肌层损伤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回顾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50例行HIFU消融术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子宫肌瘤在T1WI上表现为低、等或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或高低混杂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术后肌瘤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变化无明显规律,增强扫描均显示无强化,与既往研究类似[13],这主要与术后治疗靶区水分大量丧失,导致信号发生变化有关。T1WI、T2WI可清晰显示靶肌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学关系、子宫颈组织各层次结构,进一步明确靶肌瘤的位置;增强扫描可提供肌瘤血供情况及内部组织信息,术前行MRI检查在预测HIFU消融术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4-15]。本研究显示,1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43例(28.67%),无损伤107例(71.33%),子宫浆肌层损伤的MRI表现为:T2WI序列显示肌瘤周边肌层信号连续,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子宫浆肌层呈环状强化,局部灌注缺损,提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后,早期会有一定概率出现子宫浆肌层损伤,通过MR 检查可有效评估患者的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HIFU消融术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空化效应及机械效应破坏肿瘤结构,抑制其生长,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机体吸收声能逐渐增多,加上神经组织对超声敏感性较大,增加了声通道损伤的风险[16-17]。

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肌瘤患者的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可知,前壁肌瘤、宫底肌瘤患者的子宫浆肌层损伤率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前壁、宫底肌瘤位于声道前场,声通道组织的声速及衰减系数的不同使声道前场出现能量堆积,造成子宫浆肌层的损伤有关[18]。本研究发现,损伤组的辐照时间、消融总剂量和肌瘤体积消融率高于无损伤组,提示辐照时间长、消融总剂量及肌瘤体积消融率高会增加患者子宫浆肌层损伤的风险。HIFU消融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过长时间的辐照会增加超声能量沉积的风险,易对子宫浆肌层造成局部损伤;而肌瘤体积消融率越高,意味着超声消融范围越广,这也增加了子宫浆肌层损伤的风险[19-20]。提示临床治疗时要严格控制辐照时间、剂量及消融范围。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不良反应,且损伤组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损伤组,两组患者发热、下腹部疼痛和骶尾部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HIFU消融术后造成的子宫浆肌层损伤会增加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损伤组患者的肌瘤位置更靠近内膜,治疗时造成的损伤导致血性分泌物出现,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增加。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后,早期会出现子宫浆肌层损伤,治疗期间的辐照时间长、消融总剂量及肌瘤体积消融率高会增加患者子宫浆肌层损伤的风险,使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通过MR检查可有效评估患者的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

猜你喜欢
消融术肌层消融
消融
百味消融小釜中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