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中的点景艺术

2021-03-22 07:35
老年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观者山水画意境

人们常说,山水画中所呈现的景致是“可游”“可居”的。在山水画中,除了一些体量较大的主体景物,如山石、树木以外,画家们往往还会添加一些点景,用来丰富画面内容、渲染氛围。点景的人物、房屋虽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较小,却意义深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山水画中必不可少的点缀之笔。

山水画的点景,本质上是画家用来向观者输出自身独特情感、构思、趣味的载体,传递着创作者的艺术思考与追求,同时也呈现出画家的喜好、个性及文化内涵。点景是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画面构成要素,山水画作品也必须讲究点景在构图中的秩序。每一个绘画元素,都需按照一定的秩序组合成作者想要呈现的整体,这就考验作者安排、设计画面的能力。

点景在整个意境生成的过程中作用甚大,它作为画面元素把画家想要营造的意境鲜活地表达出来。这和汉语中的一些修辞手法极其相似。例如比喻、借喻、对比的手法,正如山水画中想要表达季节的概念,就借用鸟类等动物来烘托气氛;再比如形单影只的行人和广袤的大地相结合,往往用于烘托天地的宽广及人的孤独、卑微、渺小。我们在欣赏一幅画时,也只有充分了解了画面所要表达的意境,才能更加清楚点景在画面中的作用。

山水画中点景的安排,需要符合所表现对象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即符合常理常态,能与所处的山水环境自然地相融。尤其是在建筑类的点景上,要分清汉族或少数民族的地域差别,选取当地典型的建筑风格进行刻画。当然,点景的刻画不能细致过度,做到简洁明了又不失真实与生动即可。

山水画中点景的布置要根据山势、树势等主体环境的走势而定,要出现得恰当、自然。所以,点景的安置是建立在整幅画面大势的基础之上和各种小势的调节之中的。此外,点景在形势上也要和山石、林木之势相承相接或相辅相成。同时,点景和点景之间、点景和所处环境之间也要相互呼应。这样才能让画面变得真实,让观者对画作有更多品味之处。

《晓雪山行图》南宋·马远 绢本水墨 27.6cm×4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清·石涛

山水画是画家审美理想、精神境界的物化形式,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更是画家自身情感和精神的真实写照。这些人物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丰富的美学意义。研究点景人物,对于我们研究山水画中的人文内涵、审美内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点景的出现要与画面所表达的意境相契合。山水画中的人物有很多种姿态和神态,都是为画面表达而服务的。画家也正是通过对点景人物生动传神的动态和神态的刻画,将创作主题明确而强烈地表达出来,也将画面意境有效地营造出来。如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图》,通过描写点景人物行进中缩颈和袖手呵气的动态,使观者顿感寒气扑面,仿佛身处冰天雪地。

为了突出或强化点景的效果,在处理点景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上,画家常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在绘画中,为了突出某一部分,对比衬托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点景的笔墨处理上,采用以黑衬白或以白见黑等对立手法皆可。此外,色墨互补也是凸显点景的一种有效方法。山水画在色彩上鲜有丰富的变化,而常在墨色已足的基础上敷以淡雅的颜色。这种类型的作品若要突出点景,只要加强色彩纯度的浓淡对比或色相的冷暖对比即可。

要做好点景,需要创作者加强对自然及客观事物的感受,更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知识和内在涵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为深刻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观者山水画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端午节观龙舟赛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