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吴镇绘画中的“渔父”精神

2021-03-22 02:15
老年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渔父山水画文人

自屈原《渔父》及《庄子》中的渔父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后,渔父便成为清高孤洁、避世脱俗的智者和隐士的化身。魏晋时期,渔父时常出现于山水诗中,到唐宋时期渔父形象被固定下来,成为诗人、作家钟爱的对象。这个阶段,绘画中的渔父形象也开始出现,如张志和、荆浩、许道宁等都绘有《渔父图》。

渔父形象在文学艺术中大量出现并形成风气是在元代。蒙古统治阶级的残暴和民族歧视政策,使大量文人采取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渔父清高、避世、逍遥的人生状态为许多隐逸文人所仿效,渔父形象成了文人、画家寄托情感的载体。在绘画领域中,渔父成为创作风气,赵孟、管道升、黄公望、王蒙、吴镇、盛子昭均有《渔父图》传世。其中,吴镇对渔父形象最为钟爱。

在吴镇传世山水画作中,渔父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例,形式上有条幅、中堂、长卷,手法上有临摹、创作。要理解吴镇的渔父形象,可从图像学意义和其题画诗上入手。吴镇的图式经营大体是近处土坡,远处低矮山峦,中间大部分为辽阔的水面。创作时,吴镇以湿笔为之,营造一种烟雨茫茫之感,从而使远处山峦愈显遥远,中间水面愈显开阔,使观者进入一种凄静、孤寂、超尘脱俗的世界。

《渔父图》元·吴镇

吴镇除了在绘画题材上别具一格外,在笔墨风格上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他的笔墨以沉酣湿润、气格古朴见长,喜用湿墨渲染一种凄清、静穆之境。细观吴镇的每一幅山水画作品,都给人以一种“水墨淋漓幛犹湿”之感。他重视笔墨,又将用笔之道、运墨之法落实到形与神的刻画及情与景的构成上,是一位求变化且重法度的画家。

“五墨齐备”是吴镇用墨的高超之处。为了更好地发挥墨效,吴镇在画材选择上十分讲究,如画梅竹喜用纸,画山水则喜用绢。因绢有厚度,纤维富韧性,多次渲染而无皱褶。吴镇非常熟悉笔、墨、绢的特点,作画时五墨并施而不腻,反复皴擦而不胀,产生浓而润、湿而厚、涩而不干、枯而不燥的艺术效果。

吴镇的山水画中,多数都写有题画诗,且多是针对渔父而发。细品每一首诗,吴镇的渔父与元代某些文学作品或某些画家的渔父在形象表现上是不同的。他的许多渔父诗中虽也透露出凄苦之情,但更多的是表现渔父逍遥乐观的情怀,甚至还展现一些生活情趣。如其作于1336年的《渔父图》自题曰:“目断烟波清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戏作渔父四幅并题。”鲈鱼、美酒,表达了吴镇对于充满诗意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吴镇山水画中的“渔父精神”既是其个人的人格写照,也是对人生境界的超越。吴镇在摒绝名利、恪守本真方面做得最为自觉,也最为彻底—不附势,不媚俗,画画也由兴致所至,不肯画时“虽势力不肯夺”。《渔父图》是他一画再画的主题,一叶扁舟,一支钓竿,托身烟水间,出没风波里,无牵无挂,无得无失。这种方式多半是一些文人画家精神上的向往或者言辞上的标榜,真正实践的人并不多。因为现实并非想象中那么有诗意,有着难以言说的苦涩与艰难,而吴镇却不折不扣地将其变成个人的生活实践。他的作品不是概念的图解,而是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山水烟岚完全融为一体。他的人生与创作,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所获得的解脱与愉悦。

《渔父图》元·吴镇 84.7cm×29.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渔父山水画文人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文人吃蛙
随波逐流还是齐物逍遥:隐士文学的批判性阅读——以对渔父形象的讨论为例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