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下吉林省辉南县庆阳镇景观再塑研究

2021-03-22 09:43付嘉琪
北方建筑 2021年1期
关键词:镇区庆阳小镇

于 佳,付嘉琪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4)

1 场地现状及文化因缘

1.1 庆阳镇区位

吉林省辉南县庆阳镇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麓余脉,东北丘陵地貌地形特征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均衡,四季更替鲜明,水源充足、林业资源富裕、土壤肥沃。庆阳镇镇区总面积约30 hm2,东西两侧均有低矮山坡,镇区主体位于西侧山坡上。镇区布局形态为东西方向短,南北方向长,北侧有天然湖泊,山脉环绕。距离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0 km,距离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0 km,距离吉林省省会城市长春市210 km。

庆阳镇镇区北侧连接朝庆线,路旁有天然湖泊。镇区中东部主要为生产、生活区,南侧为文教区,西侧为废弃兵工厂厂区,中西部为主要商业活动区,交通路网清晰、简洁。

1.2 庆阳镇的文化因缘

吉林省辉南县庆阳镇于1956 年设庆阳乡、中央堡乡,1961 年改为庆阳公社、中央堡公社,1983年改为庆阳乡、中央堡乡,1993 年9 月庆阳撤乡设镇。区域内空间形态主要构成要素为交通路网、居住用地、办公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废弃工业厂房占地、文教用地。当前庆阳镇镇区空间形态的形成,由现阶段主要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决定。镇区西南角,现存20 世纪60 年代三线时期建造的兵器工厂废弃厂地,这是影响当时且直至今日镇区内空间形态构成的主要原因。区域内无人工景观环境。现存植栽分为原生植物部分和农业种植作物部分,无以造景为目的的景观规划类植物。镇区的景观基础设施经调研统计,功能类型少、造型简单、质感粗糙、材料及技术落后,多处于闲置状态。庆阳镇环境景观现状见图1。

图1 庆阳镇环境景观现状

1.3 庆阳镇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辉南县内三线兵工企业于20 世纪90 年代初陆续搬迁、撤离,庆阳镇区内兵工厂也在同一时期迁离。随后的庆阳镇人口锐减,经济发展动力从过去的兵工企业转向农业、林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住人口数量减少,且多数为老年人,庆阳镇失去了以往小镇的生机与活力。

2 庆阳镇后工业遗产景观修复的必要性

现阶段正是我国“美丽乡村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攻坚期,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引下,借助良好的生态优势,庆阳镇政府应将庆阳镇打造成为具有乡土景观、工业遗产文化特色的文旅修养小镇。在政策的扶持下,庆阳镇政府应该系统调研与整合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功能升级、自然宜居环境修缮、文脉梳理等工作。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往昔的乡愁。完备生活、工作配套设施,将走出去的青年人重新吸纳回自己的家乡,共建小镇、激活小镇。

2.1 重视工业文化景观保护与再生的整体脉络性

基于工业遗存的文化遗产价值,在保护与再生的过程中必须先理解建立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本项目位于吉林省辉南县庆阳镇现存兵工厂工业厂区与生活片区。项目场地中仍然留存生产功能用地及生活地景。通过工业建筑与生产设施,工人的生产、生活场景和社会结构,都演绎出整合型的工业遗存构架,清晰呈现了工业文化遗产在生产技术、社会文化及城镇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

2.2 工业遗存利于庆阳镇景观再塑范畴的界定

调查和掌握庆阳镇工业遗存的形成过程,进行整体景观考量,界定实物保存价值及范畴;加强人们对场所脉络性核心理念的共识,避免以遗存的场地元素本身作为场所主体的习惯性认知;确保场所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地景形成的时空脉络和社会价值。

2.3 结合村镇再生规划带动地方特色发展与认同

中国城镇化进程速度越快,留给偏远村镇发展的机会就越少,甚至催其没落。庆阳镇工业遗产的保存与再利用,可以将工业文明时期的历史、文化、科技、社会价值完整展现,掌握社会形态的形成因素,证明一个时代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将这一文化特色在小镇景观修缮过程中进行合理化应用,可以完成场所复兴,同时带动地方振兴,建立居民的文化及生活认同感。

持续挖掘与经营地方特色与文化脉络,可以建立起一个永续的文化进程机制和良好的社会发展态势。透过对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并重思考,才能在业已斑驳的地景上重现自然地景与人文景观保存和谐的紧密关系,接纳生态多样性、文化多元性,达到工业文明认知、文化休闲和生态宜居的积极目标。

3 庆阳镇景观再塑的影响因素

我国村镇景观建设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议题后再次被重视。距离前一次的乡村大规模建设已经有近30 年的时间。但这30年,正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土景观中的城市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镇景观随着城市化进程也随之改变,但是改变后消失了其原本的景观特征,地景趋于雷同。

“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提出,对于耕地占比13.5%的农业大国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发展前景不容小觑。村镇景观的质量、宜居环境的指标更是彰显地区经济发展、文化认同程度的有利依据。

目前影响村镇景观要素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水系、地形、植物、农业活动、民风民俗、历史文脉等。经过实地调研景观现状后发现,村镇景观规划没有明确定位、市政设施老旧,呈现“千村一色”的状态[1]。

3.1 自然生态影响因素

庆阳镇位于长白山余脉,属于寒地村镇,冬季寒冷、漫长,日照时间短,开发建设程度低,自然景观完整。小镇现有景观以优越的自然资源为依托,景观再塑可将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与农业活动的场地相结合,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

寒地村镇,由于气候寒冷、降雪量大、日照时间短等原因,使得非耐寒植物、农作物无法生存、生长,人们的户外生活、生产活动减少,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地景效果。这也是寒地村镇特色景观塑造的优势,如建筑物日照间距大、居民生产活动空间充足、季节特征明显、覆雪景观独特[2]。

自然生态因素在小镇的景观设计中,更应该遵循居住者的使用要求,尊重发展规律,将其生活、生产习惯合理延续,打造15 分钟生活圈的空间规划。

景观再塑过程可遵循季节景观、地形地貌等因素表现天然纯粹的生态景观。最纯粹的自然之美、生态之境是营建“美丽乡村”最核心的理念[3]。

3.2 历史文脉影响因素

场地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物质、精神的重要标志。历史文脉是时间与空间发展成果的沿续。地域文化下的小镇景观,不仅要保护现有的建筑物、还应该明确文化根基、表现文化魅力。

进行庆阳镇整体空间规划,清晰合理的界定土地类型。分析得出区域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体系,又结合特殊历史时期造就的工业文明遗存而形成了如今独特的空间地景形态。

利用现有工业遗存的使用功能、生产工序、生产场景及场地内经过时间更迭自然生长或人工种植的植物场景,形成了具有时空感的特殊文化景观。

3.3 民风民俗影响因素

庆阳镇的空间形态从功能上满足生产、生活、休闲等多方面功能。其各形态片区满足当地人日常风俗需求,如农业种植、林业养殖、节庆集市等生活需求。

3.4 特色产业影响因素

庆阳镇拥有独特的区位及资源优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建立了以玉米、水稻为主的产业基地,以及野山参、食用菌、红松果林等特色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在当地均有着深厚的产业文化,跟紧时代发展要求,依靠科技力量,完成产业升级。继承和发扬地方产业,带动小镇的发展、积蓄人口,完善小镇市政设施、环境服务设施,提升景观环境质量,全方位促进村镇建设,完成“乡村振兴”的目标。

4 庆阳镇景观再塑规划设计策略

4.1 按景观功能结构布局规划

功能结构布局以常住居民生活功能要求为主,综合考虑特色文化、特色产业及旅游修养功能要求,将镇区划分为五类功能区域:居住区、生活服务区、休闲景观区、兵工文化游览区、特色产业加工区。庆阳镇功能区域分布见图2。

图2 庆阳镇功能区域分布

1)镇区主要居住建筑布局、结构以原兵工厂员工生活要求为依据建造,现保存完好。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在不破坏居民生活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修缮,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2)生活服务区是小镇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包括镇政府、集市、文教区、医疗门诊等用地范围,分布在居住区周围。这一功能区域的景观设计要便于居民的生活服务要求,在此基础上应考虑景观元素的色彩、材料、质感,结合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特色,为居民提供便利、舒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环境空间。

3)休闲景观区依据小镇原有自然生态景观,如长白山余脉地形地貌、植物分布情况、镇区入口处天然湖泊、特色产业形成的农作物用地等景观构成元素,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休闲景观地域特色化设计也可以提升庆阳镇在全域文旅建设中的特色小镇地位,给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地域乡土文化、兵工文化、产业文化的体验,实现文化和环境的互通、互融[4]。

4)兵工文化游览区的修建可作为现阶段我国“美丽乡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行动契机。地域文化小镇应该发现和挖掘到小镇地域文化特色,以标准的文化定位为指导,开展具备生活、生产,具有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的特色发展平台,打造小镇品牌形象。

吉林省2018 年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并发布了相关实施方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走好“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发展道路,以主客融合的美好生活为总目标。

庆阳镇兵工厂区位于镇西南角,地势西高东低。现场址建筑结构保留完整,场地杂草丛生,景象破败。曾经的老三线兵工厂,20 世纪80 年代末逐渐停产并废弃。庆阳镇景观再塑的规划设计方向之一,即为兵工文化的再现。项目旨在通过对这个废弃兵工厂的建筑及场址的改造和再利用,在保护和展现建筑原貌、复原生产场景、形成新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使废弃工业设施复活、融入小镇居民的生活、展现小镇的历史文化、带动小镇经济的发展。兵工厂区景观再塑方案见图3。

图3 兵工厂区景观再塑方案图

5)特色产业加工区分布在庆阳镇生活区周边,以粮食作物种植加工、林产品加工为主。种植及加工行为使场地形成耕地、晾晒厂、加工厂、仓储等主要功能区域,并均为基础的生态化加工方式,各区域具有用地集约、功能特征明显等特征。

特色产业加工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可充分展现其种植加工的行为方式、加工工具,突出耕种、加工或晾晒等行为形成的场地特征。休闲度假、田园体验等功能需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深度体现,具有积极因素的交互式体验可打造成小镇特色化旅游品牌,提升小镇自身活力,扩大知名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2 庆阳镇可持续性景观再塑的设计策略

庆阳镇景观本着尊重地貌、传承文化、发展经济的设计原则,并将其打造成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村镇景观设计。主要设计原则为减量式设计、恢复性设计、再生式设计,以及能源的回收利用[5]。

4.2.1 尊重地形地貌

庆阳镇镇区呈现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短的近似剪刀型平面,地势较为平整。东、西两侧为长白山余脉,山势较缓,山坡顶部为天然林地,接近镇区处为耕地。镇区北侧有天然湖泊,且被自然生长的林地包围。保留原始地形、地貌,既是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留村镇原始风貌,尊重自然与人文文化的演进进程,是展现地域特征的根本方法。

4.2.2 文化传承

小镇的地域文化特征可延续空间肌理、协调建筑风貌、展现传承乡风民俗等表达手段。在小镇景观规划设计初期确定核心文化,设计围绕其展开,注重不同元素的有机协调,从当地民风民俗中提取文化元素符号,将文化根植于生活场景、环境景观。

4.2.3 生态材料与技术的使用

恢复土地产能,利用天然物营建小镇建筑、景观设施,使用沼气技术、节水技术、太阳能技术,通过此次小镇景观重塑的契机,打造庆阳镇“最美乡村”“智能乡村”“宜居乡村”的发展模式。

5 结论

我国约有50%的国民居住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改变了乡村的自然演进过程,失去了其原本的身份。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迁移、单元楼涌现、硬质铺装广场落成。但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的场所空间是世代居住者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好的诠释。本文通过对庆阳镇地域文化的透彻分析,将环境景观从自然到人文、从整体到局部、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等方面进行落实。庆阳镇景观再塑最终做到地域性与功能性共存,自然环境与人造景观共存,传承与发展共存,最大限度地发挥村镇景观的活力,保护生态环境,保留村落精神,传承地域文化。

猜你喜欢
镇区庆阳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Our Best Friend
熊的小镇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小镇(外一篇)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