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生物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1-03-23 00:24尹莲梅陈娟郭玉卿
现代盐化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尹莲梅 陈娟 郭玉卿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物化学”;教学策略

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工作。核心素养已经不算是新的概念,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都有涉及,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行为逻辑能力,对现代大学教学,尤其是医学专业教学而言,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尤其是近代形成的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经验性学科的创立,研究领域取得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的科研水平和改造社会生活的科研潜力。“生物化学”凭借独特的学科魅力和学科特点,成为一门既吸引学生好奇心,但又很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学科。追根结底还是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问题,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为教学根本[1]。

1 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式

核心素养的内涵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包括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3项基本指标出发,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讨论这3种能力的培养策略是“生物化学”教育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生物化学”是一门近代发展起来的经验学科。在教材的编撰过程中,考虑到相关学术概念和学术理论的权威性,通常采用科学严谨甚至略显保守的方式。此外,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非常快,加上学科自身的发展方向也要求重视实验,特别是医学专业,本身就属于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最终目的的专业工作技能培训类,因此,相关的教学应该是动态发展的,而教材的更新速度明显跟不上一线医学实践研究和技术更新换代进度。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环节的理论太单薄,但延伸结论和具体问题解决过程非常抽象和复杂,尤其是真正涉及临床医学和护理等实际问题时,在多学科知识穿插和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学科的本质,更难以真正解决问题[2]。

在进行“生物化学”学科教学时,需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学基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好奇心作为驱使学生的最初动力,以大量的医学实践经验和相关具体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其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我,在课堂上提出比较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查看最新的研究文献,在自我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深化对学科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的认识,达到自我學习的目的。最后,适当给学生一些比较前沿的实验性或者实际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解决,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将一个问题研究透彻。

2 核心素养下的“生物化学”教学策略

2.1 立足学生理解角度,精心编撰教学计划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坐在教室内听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或者学者介绍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分享自己对该学科的研究感悟和教学心得。现代教育更应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本质问题,从社会关系和学术传递的角度,科学地认识教学和教学角色问题。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对学校和教师提出教学新要求[3]。

“生物化学”教材的编撰应该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一个普通、基础薄弱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一线医护人员和研究人员的根本需求,建立教材的脉络体系。将“生物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分成不同的板块进行编写,深度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使其具备条理性,真正帮助学生了解教材所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重点不在于全面讲解,而是力求重点突破,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一般高等院校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部分学校甚至有出版辅助教材的能力。应该让教师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教材的讲解和教学计划的编撰作出更符合自身讲解能力和学生理解能力的调整。

2.2 突出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更深入地思考学科的根本特点。从教学经验和实验经验的角度而言,一门经验学科的教学重点应该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基本理论在具体案例中的延伸性介绍。只有通过开拓学生眼界的方式进行深度的基本理论解读,才是真正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学科的本质、认清“生物化学”学科的研究目的和掌握“生物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根本教学方式。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有建设性的思路。学科的学习应该建立在深度认知学科知识理论的基础上,所谓的知识点、实验操作步骤等,其实并不是一门学科的重点,而是学科的基本常识和实验素养。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教材编撰体系和学校教学要求等限制,这些并不能算是学科核心的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压缩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导致对重点知识理论的深度解读和案例解读时间被大大缩短,无法真正落实和贯彻学科根本思路。因此,更应该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的是对重点理论的深度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串联性介绍,将基础概念、基本实验操作等知识点作为留给学生的课堂思考题或者课外思考作业完成。优化教学内容的意义在于分清教学主次关系,将重难点问题在课堂上讲解透彻,其他相关知识点的考察作为机械化的考试方式,深度结合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作出时代性的创新优化与升级。

2.3 革新学科教学手段,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除了从教师、学生和课堂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核心素养培养外,学校也应该针对整个教学项目、教学实践和教学目的建立合理的教学培养体系。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一定是整个教学体系同时进行自我革新,确定一个核心任务点,其他的项目运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4]。

一方面,学校的教务部门应该为教师在课堂上自由展现个人魅力、以自身的科研角度阐述学科乐趣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重点在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释放教师的个人讲座潜力,不以跟进度、重绩效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过多干预。这一点的实现在生物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基础。“生物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基础概念为代表,零散且繁杂,教学的根本在于对知识体系的学习,这一点对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并不存在记忆问题和理解问题,主要依赖学生自身的学习付出,说到底还是学习兴趣的问题。以基础概念为代表的学术理论研究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最难学习和最难理解的部分。相关的理论概念虽然比较少,但是理解起来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尤其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更多地依靠联想和发散思维,特别考验学生的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和思维方式联动情况。在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进行非常深入的讲解,并且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案例进行具象化的解读。教师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思考这些问题,整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感悟,因此,不适合对教师作出更多的约束,应该给予教师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

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考核中,应该建立多方面、多维度的立体化系统考核机制,不能只是单纯地将平时成绩纳入最终考核标准,而应该尊重学生的科学实验进步,将创新性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之一。目前,在创新方面,最容易遭到诟病的是“不正当操作”问题,但是对创新性的考核势在必行。如何约束“不正当行为”,更需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以加强审核和教师队伍思想建设为主要手段,不能一刀切地粗暴废除。

3 结语

在以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教学方式和创新教学理念的“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更先进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从一个比较新颖但更加接近学生内心需求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解读。经验学科的教学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在讲述知识点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知识点的世俗化解读,尤其是结合自身经验和感悟的解读,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抓住思想精髓。学校也要多听取讲师和教授的建议,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学科管理的根本目的,减轻教师的思想负担和管理压力,激发教师的潜力,从多方面协调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师有更轻松的环境,用更长久的规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03D0E52-D8D3-4F7E-9FAE-FCADE021224E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