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 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

2021-03-24 05:57徐琳李彪
中国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学习目标教学方案

徐琳?李彪

【摘 要】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分离、教评分离、目标的指导意义缺失等实践困境,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理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形成“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的设计路线,用规范、适当的目标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的活动设计,促进教学的评价任务设计,三个维度融合一致,可以有效实现教学、教评、学评的一致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评价任务 一致性 教学方案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指向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的程度[1]。是一个以目标为核心,教、学、评围绕目标展开的学教一致、教评一致、学评一致的有机整体。

“教—学—评一致性”作为一种课程思维,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评价的问题[2]。从教师层面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的问题,从学生层面思考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问题,沟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意图实现教和学的一致。“教—学—评一致性”确立了目标的首要地位,将清晰的目标作为前提和灵魂。明确规定目标是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的依据,是评估学生是否发生学习行为和如何学习的依据。确定了评价的关键作用,将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教学的始终,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检验学生是否学会,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困境

1.教与学的分离

教师多关注自己如何教,从教学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缺乏对学生学的活动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一教到底,脱离学情,或者教师讲得起劲,学生无事可做、无所适从、游离于教学之外的情况。

2.教与评的分离

教师将教学内容讲授的完成作为教学目标的达成,缺乏了对评价任务的设计。教学结束后,教师往往凭借经验来感性地判断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或者通过作业来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结果造成评价的滞后,再多花时间来补救,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消耗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3.目标的实际指导意义没有得到体现

在实际教学设计中,目标叙写的规范性和适当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教师不重视目标设计,缺乏目标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和目标的研究,没有将目标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另一方面,教师缺乏目标设计的基本范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目标罗列知识点,偏重知识与技能维度,行为动词模糊,没有对学习结果的最低标准进行预设等问题[3]。

4.评价不能有效促进教学改进

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往往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出现“为考而教”“为学而教”现象,遮蔽了评价和教学的真实关联,严重弱化了课堂评价促进教学的增值功能[4]。评价的结果既不能良好地反映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能反映教学的过程,为教学改进提供反馈。

三、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一致性方案设计

为了更加有效地践行“教—学—评一致性”,更好地支持学生学习,基于实际教学经验,本文提出“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作出相应阐述,以期规避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1.规范、适当的目标设计,解决目标设计的浅层问题和深层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的内涵,确定“行为动词+学习内容+表现行为”的目标叙写范式,解决目标叙写的浅层问题。学习目标是预期学生将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是行为和内容的结合[5]。有了这个内涵界定,目标的主体自然就是学生。同时,目标必然包含两个内容,即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规定和对学生认知程度的规定。另外,学生的学习结果表现为具体的行为,即学生“做到什么”就表示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这样的叙写范式让学生的学习结果外显化、具体化,可测量,可评价。

解决了浅层问题,还需要解决深层问题,才能让目标真正体现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第一,行为动词要能够准确地界定学生的认知程度。第二,教师需要按照课标—学段—年级—单元—课时的思路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序列,并将课时放在更大的体系来准確把握学生应该学到什么程度。第三,确定本课的关键概念和内容,找准关键学习点。第四,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确定目标。

2.指向学生学习的活动设计,解决教和学的分离

从教的活动转化为学的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体,知识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学生的参与是学习发生的必然。为了解决教师较多思考如何教而较少思考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本设计方案将教学活动改为学习活动,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化。一方面,教师必须思考学生怎么做才能达成目标,设计出一个个学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行为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师的教隐含在学生的学里,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教学行为。

将学的活动转化为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学习活动的设计要避免琐碎繁杂,也要避免空洞宽泛。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有基于学习目标的大任务,同时,要有支持学生完成大任务的一系列小步骤,保证学生既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整体认知,也有相应的支持。

3.促进教学的评价任务设计,为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设计方案将评价任务放在学习活动之后,对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进行检测,促使教师做出动态调整,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

评价任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指向学生的理解和迁移。思维过程展现了学生从已有经验到新经验的建构,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完善自己的思维结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四、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一致性方案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在实际教学中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经过不断地实践、检验、优化,本方案逐渐形成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1.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教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学生也应该知道本节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在课前就呈现学习目标,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2.用有挑战性的大任务驱动学生学习

挑战性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大任务能够支持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避免学生因为任务细小而造成掌握知识的碎片化。

3.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沟通已有经验和新经验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与学生已有经验相联系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与新知识产生更好的关联,更加轻松地解决新问题。创造机会,充分暴露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调整、改进、完善自己的已有经验,学习新知。

4.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理解新知识

学生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尝试解决新问题。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讨论、探索中,调整自己的方向,完善自己的认知,转化自己的已有经验,逐步实现对新内容的理解。

5.用评价不断动态调整教学,促进目标达成

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评价任务,学生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的结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促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改进自己的学习,完善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评价的结果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缩短教和学的距离,促进目标达成。

五、小结

“教—学—评一致性”作为一种理论模型,从根源上厘清了教学的基本问题,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基本框架,让教学设计和实施有了基本依循。“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方案正是此理论模型的一种实践落地方案。此方案根植于教学实践,为一线教学提供了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框架,让教学设计成为一个有效的专业过程,支持学生學习,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15-22.

[2] 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3] 宋词,郑东辉.学教评一致性的课堂实践困境与突破[J].当代教育科学,2018(11):22-26.

[4] 郑东辉.试论课堂评价与教学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4(12):33-38.

[5] 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44.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福清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赵继莹

zhaojy@zgjszz.cn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学习目标教学方案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方法探索
O2O模式下电子商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实践教学方案及应用考核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浅谈关于服装局部工艺制作的教学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