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渗透幸福教育理念的策略

2021-03-24 11:51万娴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策略

万娴辉

【摘要】教書育人,是教育之本、民生大计。在小学德育中渗透幸福教育理念,更是重中之重。由于小学生还未形成完备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看到幸福、创造幸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要主动作为,积极构建有利条件为学生创造幸福,主动在班级管理中增强幸福教育理念,让学生从最初的学习开始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思想道德体系。

【关键词】小学;幸福教育理念;德育工作;策略

随着家长、社会及教育各界人员的重视,德育工作已经全面推进,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中渗透幸福教育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小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特殊年龄阶段,教育者更应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灵活度,用合适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并将幸福教育理念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渗入,以此让学生的身体与心灵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德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学生德育不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当前过度重视应试教育,让教育者忽略了学生德育的需求。正因如此,成绩不仅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成为老师工作效率的考核标准。以至于让大部分人忽视了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以及学生获得幸福,感知幸福的能力。成绩决定一切,好多学生便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将德育方面的学习误解为浪费时间与精力,更有甚者,将德育的工作视为一项任务,只赶工作进度,或者是为了应付迎接上级检查,而不顾工作进行后达到的效果是否与预期一致,这种做法完全与开展德育,并在其过程中渗透幸福教育理念的初衷背道而驰。

第二,德育过于形式化。让小学生接受德育是大势所趋,也是顺势而为。然而有些学校,在接到任务后,不会引起重视,只是敷衍了事,纯属完成任务。不会创新,不会引导,不会去思考在怎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接受度会更高,吸收的知识更全面、更透彻。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学生也不会去深度思考幸福教育理念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学习幸福教育理念对自己的影响。

第三,学生压力大,极易被外界影响。有很多小学生没有掌握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之上了三、四年级后,他们面临的课程也比较多了,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同时,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随处可见,学生又极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他们会被五花八门的直播和各式各样的游戏所吸引,并形成不好的价值观,对学校开展的德育不屑一顾,间接增加了老师开展德育,并在其中渗透幸福教育理念的难度。

二、如何在小学德育中渗透幸福教育理念

第一,学校应该加大德育及渗透幸福教育的力度。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地方,也是教育者开展德育相关活动的重要场地,学生每天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呆在学校里。因此,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德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做到学习、德育两手抓,并在德育中不断渗透幸福教育的理念。学校要落实德育,明白德育并非毫无意义,并非浪费时间的无用之举。尤其学生即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时,它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为此,学校要做好领头作用,高度重视德育,加大幸福教育理念的学习力度,注重平时学习,提高对其的关注度,不可将它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进德育的活动,从活动负责人到老师,每个人都做好本职工作,使德育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第二,将幸福教育理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幸福教育理念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它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要有耐心,不可好高骛远,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渗透,日积月累,使量变达到质变。这就对老师的日常教学有了一定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而是要将幸福教育理念的理论内容与生活实践所结合,将这些理论知识逐渐渗透在教学任务中,以便学生感知。若老师将枯燥乏味的理论内容授予学生,学生将其死记硬背,暂不论知识遗忘的速度,学生根本不会应用这些知识。因此,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幸福教育理念与日常教学结合,才能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吸收效率也会更高,而这些知识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主动去挖掘潜在的知识。在德育中,班主任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以培养学生对该领域的兴趣为抓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目的,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小组活动、主题班会、师生交流、学生阅读书籍报刊等多种方式进行德育及幸福教育理念的渗透。比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以将简单的概念换成情景,能够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第四,完善道德评价的制度。首先,学校要改变一成不变的考核方式,德育成绩不能仅看学生的书面成绩,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记录下来,生成个人档案,以此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在平时可以在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测评,最终按相应占比得到学生德育方面的总体成绩。其次,学校还可以和学生家长达成共识,及时让家长知晓孩子在学习的状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多关注孩子的心灵。让学生不管在校外,还是在校内,都能以约束自己为前提,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不良诱惑,保持良好的道德意识,能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进步中得到幸福,看到幸福。

第五,提高教育者的自身修养。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带头人和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人,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权威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以此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成长在一个快乐、和谐的环境里,在日常的接触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及价值观,并在自我约束的过程中,了解幸福教育理念的意义。比如,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应当一视同仁,不可以因为学生成绩,或家境情况而存在偏差对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好的心理及道德素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德育中渗透幸福教育理念并非易事,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配合,共同努力。特别是小学班主任,要敢于打破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教育方法,才能高质量达到将幸福教育理念渗透到德育中的目的,让学生早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爱勤.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好家长,2017(34):110-111.

[2]肖凤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须注重幸福教育[J].考试周刊,2018(20):187.

[3]邵玲.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85-186.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小学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