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链教学:英语学习力提升的新路径

2021-03-24 11:38贺锦汤路平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习力诗歌教学初中英语

贺锦 汤路平

【摘要】在英语诗歌教学中引入任务链,可以激发学生欣赏诗歌的动力,增强学生对诗歌探索的毅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文章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 Seasons诗歌阅读课为例,探究如何利用任务链串联诗歌教学的各个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互为关联的任务,感受诗歌的魅力,提升英语学习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诗歌教学;任务链教学;学习力

一、引言

学习力是指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1]。在英语学习中,学习力是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帮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提升学习力。

英语阅读课是初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渠道。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文体,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却把诗歌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进行处理,未能突出诗歌的文体特征,往往把一首优美的诗歌肢解成词和句的堆积[2]。以识记单词或短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激发,使他们很难开启学习诗歌的旅程;所设置的学习任务也往往层次不明,不利于各层次学生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诗歌的深度理解,不利于他们探索诗歌之美,更不利于学习力的培养。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尝试在英语诗歌教学中采用任务链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实现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为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任务链教学阐释

任务链教学是指在一个有主线的链式情景下,学生随着关联情景的推移,完成一个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和层层深入的具体任务[3]。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引入任务链,可以实现任务由易到难变化的需要,可以让学生逐渐入境,从而体现任务型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和层递关系,有利于学生展示各自的语言能力[4]。

在任务链教学中,教师应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把各个任务串联起来,以整体解读诗歌为主,不过分剖析语言,结合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同时,任务之间应相互影响,互为铺垫,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诗歌的动力和兴趣。

初中階段,学生初次接触英文诗歌。在英语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设计出有层次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鉴赏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体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升学习力的任务链教学实践

本文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 Seasons的Reading部分“Seasons of the year”为例。诗歌阅读课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诗歌的赏析和创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鉴赏诗歌为主线,采取整体阅读的策略,设计四个任务:理解诗歌—欣赏诗歌—诵读诗歌—创作诗歌。四个任务由易到难,逐层推进,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使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不断提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

(一)理解诗歌:在情境中激活动力

1.借助视频,打开诗歌之门

学习动力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功能,保持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获得成功的内在素质,是提升学习力的重要基础[5]。上课伊始,教师播放“The road not taken”的英文诗歌视频,将学生带入英文诗歌的世界,并通过提问进行头脑风暴。

T:What is the name of the poem in Chinese?

S:《未选择的路》。

T:Excellent.Which season is it in the video?

S1:Autumn.

T:What can you see in Autumn?

S2:Leaves fall on the ground.

S3:Farmers are busy harvesting crops.

S4:…

视频导入与头脑风暴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学习诗歌的动力。“The road not taken”这首熟悉的英文诗歌能够点燃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增强学生探求诗歌世界的兴趣。

2.借力思维导图,理解诗歌之景

诗歌的语言、结构、表达手法和其他普通的阅读材料不同。如果和解读其他英语阅读材料的方法一样,都采取快读、寻读、细读等阅读策略,有可能破坏诗歌的意境,并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别出心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一开始被激起的学习兴趣也容易保持。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先示范,总结出一个季节的活动、景色和感情的范式,再让小组围绕其他季节,自拟关键词,在合作探究中解读其他季节,并完成思维导图(如图1)。

图文并重的思维导图,能够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6]。学生自主构建的思维导图,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现诗歌的框架和节与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让学生逐渐入境,激起探究诗歌美的欲望,保持学习动力。

(二)欣赏诗歌:在任务中训练毅力

学习毅力是学习者在学习中通过调节自身学习行为、学习情感和认知,克服学习困难与挫折,以达到长期学习目标的品质。[7]理解诗歌中的两个小任务,为学生从不熟悉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歌创造了条件。此时,教师应顺势而上,继续分小组布置任务,将全班分为韵律之美组、意象之美组和意境之美组,分别探索诗歌的意蕴美。每一小组按照教师的提示,成员间相互帮助,深度探究小组主题,并向全班做汇报和分享,增强学习毅力。

1.展开联想,赏韵律之美

韵律之美组的一名成员扮演教师,要求小组成员观察第一诗节,回答snow、away分别和什么押韵,并让他们通过完成书本上的练习加深理解。共同完成练习后,一名对诗歌具有较强洞察力的小组成员借鉴“Seasons in the Sun”的歌词,让其他小组补充歌词(诗词)。最后全班学生一起吟唱。

We had joy,we had ______.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

But the wild and the ______.

Like the seasons have all gone.

虽然这个任务比较难,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生发一种驱动力量,赋予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2.发挥想象,赏意象之美

意象是诗歌的本质特征,意象鉴赏是诗歌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8]。为赏析意象之美,探究诗歌的本质,意象之美组可以围绕“作为冬天的意象‘树木‘小鸟有什么样的意义?为何没有提到此时人的活动?从‘冰淇淋‘宁静的小溪‘树荫‘宁静的下午中,你能体味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展开想象,品读诗歌的韵味,最终总结出“意象其实是诗人心情的体现,诗人通过移情,使笔下的意象也具有了生命”。

3.挖掘内涵,赏意境之美

韵律之美组和意象之美组赏析了诗歌的语言与意象所传递的美。在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之后,教师引导他们通过解析语言把握文本,深入解读文化内涵,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字里行间的意思[9]。意境之美组在教师的帮助下,要求其他小组通过“read between lines”分析诗歌的意境之美。其他小组通过关注诗句之间的微妙联系,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勇敢地表达出来,并协力完善之前的思维导图(如图2),感受四季轮回。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或障碍,但以“小组组内合作,组外协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之美的信心,增强了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学习毅力,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诵读诗歌:在合作中提高学习能力

从理解诗歌到赏析诗歌,学生大致体味了诗歌的魅力。为不断丰富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好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诵读这首四季诗。诵读是体味诗歌之美最直接的手段。诵读有助于读者鉴赏诗歌之美,尤其是诗歌的韵律、情感之美均可以通过诵读进行鉴赏。这是诗歌诵读依然是诗歌鉴赏主要形式之一的原因[10]。诵读形式各异,各小组可以分诗节朗诵,也可以分诗句朗诵。诵读前,教师应提前准备好一些轻音乐供各小组选择,让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进行诵读,品出诗歌的韵味和对四季的热爱。

分小组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不仅是一种学生直接与诗歌共情的文学体验,更是一种提升学习能力的途径。多种诵读诗歌的方式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开了一种新模式。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把课内经过小组合作的诵读模式迁移到课外自主探求英文诗歌的世界中去,这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四)创作诗歌:在启发中提升创造力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学生能不断内化所出现的词汇、句法和话语意义从而形成较强的语感,学会如何写诗赋词[11]。在完成前面三个任务后,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内涵美,欣赏了诗歌的意境美,感悟了诗歌的音乐美。此时,教师应搭建支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关于四季的小诗。这项富有挑战性又需要思维参与的活动为探究式学习创造了条件。

创作诗歌的过程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发挥所长,有的学生擅长押韵与节奏的把握,有的学生擅长意象的捕获,而小组合作又为小组成员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创作力的平台。学生先谈论自己对四季的感受,然后通过思维碰撞,探究与协作,创作出诗句。创作诗歌的过程不僅加深了学生对四季诗的理解,同时也是内化、赏析诗歌方法的体现。对于学生创作的诗歌,教师要运用多维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创作中的闪光点予以支持、鼓励和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本节课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抓住鉴赏诗歌的主线,创设了互为关联的任务链,让学生逐渐进入诗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赏出诗歌的美妙,同时提升多维度的学习力。

四、结语

中小学英语教育往往重“语”轻“文”,远离文学阅读,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未能领略到英语本身具有的生机勃勃的鲜活之趣和宽广深邃的文学之美[12]。英语诗歌的解读过程就是发现美的过程,但此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在英语诗歌教学中,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以同一主题贯穿始终的、互为关联的任务链。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把零散的任务串起来形成环环相扣的任务链,在理解诗歌、欣赏诗歌和创作诗歌中,提升文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任务链教学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力对任务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以促进学生更多维度的学习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裴娣娜.学习力:诠释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新视野[J].课程·教材·教法,2016(7):3-9.

[2]叶丽英.从诗歌文体角度论诗歌教学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2-63.

[3]周永恩.在链式情景中进行语法复习教学的案例分析与反思[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1):66-71.

[4]罗少茜,陆锡钦.解读“任务型教学途径”:任务·真实性·任务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2(11):20-23.

[5]郭黎岩,王东,田玲.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力:基于脑科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1(9):4-7.

[6]陈娇玲.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11):7-10.

[7]宋乃庆,赵秋红,罗士琰.重大疫情下中学生学习毅力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8):32-37,44.

[8]赵多.新课程背景下的诗歌教学研究:以高中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9]周大明,应玲.英语文化教学3C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4):8-12.

[10]吴翔林.英诗格律及自由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1]林景鸿.英语诗歌与英语教学[J].龙岩学院学报,2007(2):47-49,58.

[12]葛文山.原点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4):1-7.

(责任编辑:周彩珍)

【作者简介】贺锦,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英语教师;汤路平,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英语教师。

【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L/2020/018)

猜你喜欢
学习力诗歌教学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