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疗效

2021-03-24 13:35薛阳阳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薛阳阳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研究治疗。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2019年3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30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15例,给予前路椎体撑开加固定融合术治疗;研究组15例,给予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压缩情况以及Cobbs角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压缩情况以及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椎体压缩百分比及Cobbs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给予后路经椎间盘入路,能显著降低患者脊柱锥体压缩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后路经椎间盘入路;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临床疗效

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胸腰椎骨折,发病后患者主要会出现局部疼痛、腰背部肌肉痉挛等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后期易并发后凸畸形,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的情况。以往有关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多采用前路椎体撑开加固定融合术,但该项手术存在的风险较大,术后预后性较差[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将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应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2019年3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30例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15例,男女性别比为9:6,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45.8±4.5)岁;研究组患者15例,男女性别比为8:7,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45.9±4.4)岁。上述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前路椎体撑开加固定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该治疗内容包括:取患者侧卧位,经静脉麻醉后采取气管插管的方式。充分暴露患者关节突关节、棘突、横突及椎板,将椎弓根螺钉放入上下病灶锥体,切开病灶处椎板后切除椎间盘,从该位置入路,并实施截骨,矫正后凸畸形,再通过预弯固定棒替换临时固定棒,实施结构加压。

3. 疗效标准

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脊柱椎体压缩情况以及Cobbs角情况。若患者脊柱锥体压缩百分比超过50%,并且或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则需要采取开展手术治疗;Cobbs角是衡量脊柱侧弯的角度的一个标准,以上下弯曲最顶端的两个椎体下缘所成角度,角度越小,患者脊柱情况越佳。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分析上述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患者治疗前后脊柱椎体压缩情况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n=15)脊柱椎体压缩百分比为(54.7±11.3)%,对照组患者(n=15)为(54.5±11.7)%;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脊柱椎体压缩百分比为(7.4±1.2)%,对照组患者为(14.2±3.2)%。组间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t=0.048,P=0.962),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脊柱椎体压缩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7.706,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患者治疗前后Cobbs角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Cobbs角为(28.7±9.5)°,对照组患者为(28.4±9.6)°;治療后研究组患者Cobbs角为(7.3±1.1)°,对照组患者为(11.5±2.6)°。组间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t=0.086,P=0.932),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bbs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5.762,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近年来,脊柱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若在发病后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极易引发诸如后凸畸形等并发症。若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已出现后凸畸形的症状的患者,只能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2]。

既往有关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主要通过前路椎体撑开加固定融合术治疗,但该手术存在的风险较大,影响治疗效果不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将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该术式能够释放神经根与脊髓压力,矫正脊柱畸形,改善Cobbs角,并使得生理曲度得到明显恢复。相较于前路椎体撑开加固定融合术,该手术融合度高,固定牢固,且植骨量小,能有效降低取骨时造成的损伤[3]。经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治疗后,采用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椎体压缩百分比及Cobbs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给予后路经椎间盘入路,能显著降低患者脊柱锥体压缩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牛东兴.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106-107.

[2] 曾铁军,雷文,胡成华, 等.后路经椎间盘入路治疗创伤性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效果及对患者Cobb's角影响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4):51-52.

[3] 赵博.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效果探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46-47.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   江苏苏州 215153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