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年总目录

2021-03-25 13:1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书写文学研究

特稿

异托邦的“守望者”

——塞林格笔下的麦田、权力与身份

罗益民 汪希 1-5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伦理学再评判

陈礼珍 1-18

叙事学理论与实践专题(特邀主持人:乔国强)

论奥维德《变形记》中物的哲学与叙事

江澜 1-28

物性书写:安·贝蒂《两面神》的物叙事研究

郭颖 1-41

为了被遗忘的过去:《查克·莫尔》的叙事策略研究

胡秋香 1-48

“悖谬”表象之下的战争隐语

——论《潘多拉之匣》的叙事策略

孙萌 1-58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研究:托妮·莫里森专辑

(特邀主持人:王守仁)

“后种族”时代背景下的黑人女性身体叙事

——托妮·莫里森《孩子的愤怒》解读

王丽丽 1-70

《家》:族裔语境下的家园政治书写

张燕 林元富 1-79

孤独抗争还是道德虚无:

麦金太尔社群主义视阈下的《秀拉》

辛珏如 王羽青 1-91

文学与绘画研究专题(特邀主持人:虞建华)

美国自传体漫画:一个新兴的学术热点

马骧 1-102

儿童图画书的双重读者与戏仿策略:以当代英国图画书为例

周静 1-116

对话与交融:西克苏关于绘画的“出位之思”与“跨界之行”

王迪 1-127

中外比较文学(特邀主持人:王宁)

从符号学视角看杜贝莱和马致远的情感认同

王天骄 1-137

日本《望乡》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观众及中国文学

王瑞方 1-148

特稿

《犹太警察工会》中的空间政治与弥赛亚主义

李锋 2-5

跨越时空的逆袭

——《她乡》与《我乡》中的乌托邦式怀旧

戚涛 杨甜甜 2-16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研究(石黑一雄专辑)(特邀主持人:王岚)

时空移置与主体分裂

——《远山淡影》中海外日裔的文化认同

胡宝平 陈媛 2-27

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与“命运共同体”的书写

周丽秋 2-39

叙事学理论与实践(特邀主持人:傅修延)

《集邮册》中“我”的叙事功能和诗学功能

闫吉青 宋亚强 2-48

诗学体系的追逐者

——热奈特副文本叙事理论的学术源流考略

刘晓燕 2-61

论文学情感叙事研究的理论资源

梁福江 2-70

文学寻根与时代关照研究(特邀主持人:杨金才)

对卡尔·罗斯曼命名的解释

——论弗朗茨·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失踪的人》

阳凌艺 2-80

“绳子小组”与神秘主义大师葛吉夫的文学联系

李墨 蒲海丰 2-90

科技伦理批评与重构(特邀主持人:聂珍钊)

“怪物”和“瘟疫”的启示

——玛丽·雪莱两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原玉薇 2-101

机器人为何杀戮?

——析《莫克森的主人》中的人工智能生命观

齐佳敏 2-110

诗歌赏鉴与学理阐释(特邀主持人:辜正坤)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主题的文本世界理论诠释

邹智勇 2-121

从“表现理论”看《露西组诗》中的意象之美

包桂影 任玉函 2-132

丰富的痛苦

——论拜伦的海洋体验与海洋抒写

孙晓博 2-145

特稿

《霍普·莱斯利》与塞奇威克的文化他者再现

金莉 3-5

美国民主制度的罪与罚:从《三块广告牌》到弗洛伊德之死

许德金 张安然 3-18

弥尔顿研究代表性文献评述

郝田虎 崔梦田 3-27

性别与社会研究(特邀主持人:金莉)

女性、友谊与共同体想象

——论《威弗利》中的共同体书写

张秀丽 3-40

哈拉维赛博格视域下电影《她》之女性观

李岩 常彬 3-50

布尔迪厄男性统治批判理论视域下性别身份建构与自我认同研究

——以《艾迪的告别》为例

陈丽娟 田春雨 3-59

迷失与追寻:《大都会》中的男性气质问题

田静 3-67

戏剧思想与艺术形式研究(特邀主持人:何成洲)

萨特观念戏剧对法国戏剧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冉东平 3-76

酒神的感召与显现:维·伊万诺夫的悲剧创作及美学原则

余翔 3-84

论勃朗宁戏剧独白诗中的独白者

钱蓓慧 3-96

从趋近化理论视角看戏剧《维希事件》中犹太人遭受的威胁

方颖 俞东明 3-106

文学审美与修辞艺术(特邀主持人:谭学纯)

乔伊斯的历史修辞法

——论《尤利西斯》的四段演说词

张治超 3-116

葛浩文夫妇英译《玉米》中的形貌修辞研究

枣彬吉 3-127

诗歌评介与传播研究(特邀主持人:罗良功)

概述·动机·影响:20世纪20年代林语堂译介外国诗歌研究

陈智淦 李平 3-138

从《全唐诗》看唐代诗人笔下的新罗形象

朴哲希 3-148

名家学者访谈录

英国文学中的命运共同体跨学科研究

——李维屏教授访谈录

姜仁凤 李维屏 4-5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命运共同体书写与建构

(特邀主持人:李维屏)

《汉弗莱·克林克出征记》:流动书写下的共同体想象

郑婕 4-14

论《郊区佛陀》中的亚文化共同体书写

周驰鹏 4-30

身体视域下《杜兰葛山庄》中的女性命运共同体困境解读

许秋红 4-44

从“西不列颠人”到“出发西行”

——论乔伊斯《死者》中“良知”爱尔兰的民族认同建构

张珊珊 4-54

特稿

《象牙门》里的“阅读”之喻与康拉德小说的主题互文

王丽亚 4-65

文化技术理论:后人文主义视角下的身体、物质与符号

刘永强 吴宏宇 4-76

族裔文学演进与反思(特邀主持人:尚必武)

拉希莉《低地》中的创伤、伦理和历史

管建明 4-91

《不必说爱我》中的鲑鱼意象

刘克东 董兴榕 4-105

身份寻觅与自我认同研究(特邀主持人:陶家俊)

旅行与认同

——《客厅里的绅士》中的东方书写

骆谋贝 4-113

幸存·见证·反思

——《五号屠场》中作者的身份探寻

孙丙堂 尤瑞芸 4-126

疾病与诊疗书写(特邀主持人:曾艳兵)

奥斯丁小说中的民间诊疗术:医疗背景、类型呈现与主题揭示

张鑫 4-138

文化适应中民间药师的调治作用

——《保佑我,乌蒂玛》中的民间治疗书写

刘洋 戴桂玉 4-148

名家学者访谈录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意识与文化自觉

——虞建华教授访谈

时静 虞建华 5-5

特稿

外国文学期刊的守正创新

——为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振臂高呼

孙毅 5-13

“To be or not to be”的困境与破解

——兼论当下外国文学批评的方法论问题

刘建军 5-23

新文科背景下的学术创新途径

何辉斌 5-35

困境与出路:数字人文视阈下英美文学应用研究

郑飞 乐双嘉 5-54

旅行文学研究(特邀主持人:田俊武)

18世纪英国旅行文学中的北京: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的逆转

田俊武 5-64

古代俄罗斯文学中的旅行叙事:主题、体裁与形象

季明举 5-76

流放,位移或逃亡:犯罪文学中的“旅行叙事”

袁洪庚 5-88

论《自由空气》中政治性地理景观与跨阶级旅行叙事

张海榕 徐超超 5-97

巴赫金文学思想跨学科研究(特邀主持人:张杰)

巴赫金与“他者”洛谢夫:关于拉伯雷的对话

杨明明 5-109

巴赫金历史诗学中的参与性精神

孙美萍 5-117

叙事学理论与实践:认知叙事学专栏(特邀主持人:龙迪勇)

西方认知叙事学研究的主要议题

宋杰 5-130

当代隐喻学视阈下《索拉里斯星》新解读

——纪念斯塔尼斯瓦夫·莱姆诞辰100周年

林歆 5-143

名家学者访谈录

辜正坤教授答中西语言、文化、文学、艺术比较和世界文学问题

张叉 6-5

特稿

诗歌中的脸:形象的遮蔽性

陈永国 6-42

萨利伯爵对生命的诗情书写

高继海 6-53

诗歌赏鉴与学理阐释(特邀主持人:区鉷)

长诗传统与济慈诗歌中的拓扑学空间构建

——以《恩底弥翁》的得失为例

罗益民 刘佯 6-71

比较诗学语境下约翰·济慈“双颂”的“无我”书写

南健翀 王嘉琪 6-92

向生而死:《恩底弥翁》的重生原型解读

吴志春 6-103

一战、身体、动物性:托·斯·艾略特三首早期诗歌重访

黄强 6-115

《诗章》对惠特曼自由体诗歌模仿的两面性

郭英杰 6-127

在异国的天空下

——论古米廖夫创作中的“非洲情调”

武晓霞 刘莎莎 6-140

猜你喜欢
书写文学研究
Unwritten 尚未书写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们需要文学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用什么书写呢?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