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针法治疗化疗相关性呕吐的思路探微

2021-03-26 17:02黎颖佳严明月刘鑫庄礼兴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神庭调神针法

黎颖佳, 严明月, 刘鑫, 庄礼兴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化疗相关性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化疗后常见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1]。临床上,根据CINV的发生时间和治疗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延迟性、预期性、暴发性和难治性CINV。目前指南首先推荐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和NK-1受体拮抗剂的联用止吐方案[2]。然而,即使按照指南进行止吐治疗,仍有28%的患者在使用高致吐风险的化疗方案时,呕吐症状未能完全缓解[3],且出现便秘、嗜睡、疲乏、头晕等服用止吐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CINV属中医“呕吐”“哕”等病证的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易受情志因素影响,总的病机为正气亏虚,心神不宁,气机逆乱,胃失和降。庄礼兴教授在临床上予“调神针法”[4]治疗CINV,颇获疗效,具体取穴为:四神针、神庭、印堂、内关、中脘、足三里。现具体阐述调神针法如何从神论治CINV及调神针法在治疗上的操作特色,以期为临床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探索思路。

1 CINV发病与神的关系

1.1 心神不宁

心神不宁则生乱。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宣明五气篇》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指出五藏均受精神意志的影响,而心为之统领。庄礼兴教授认为CINV的患者心神不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CINV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自我忧虑、自我怀疑。在面对自身健康不确定性的巨大冲击时,患者对病情进展充满恐惧,对治疗方案缺乏信心。二是对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恐惧,多次行化疗治疗的患者尤其明显,预期性CINV的患者常在化疗前出现明显心神不宁的表现[5],如入睡困难、精神恍惚、焦虑等。

1.2 精神不聚

神是构成生命物质的基础,《黄帝内经》中将神划分为两个层面,广义上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狭义上认为神是人的精神意志。《素问·移精变气论》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可以在较高维度对生命活动进行干预,即思维对机体机能反应的干预。癌症患者身体机能虚弱,往往处于“失神”状态,精神不聚,加之身体视化疗药物为外邪[6],化疗时机体需调动一部分的正气与化疗药物之邪气相抗衡、适应,精神处于耗散状态。

1.3 神扰气逆

《胎息经》言:“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神能推动气的运行,当神受所扰,气机失于引领,则发为逆乱。临床发现,CINV的发病有气机逆乱、阴阳失和的特点。《灵枢·五乱》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指出气机相顺则治,相逆则乱。神扰则气逆,逆乱之气上扰于心,表现为胸闷、心悸;扰乱于胃,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逆乱之气上扰于神明,表现为头晕、头痛、精神萎靡,这些都是CINV患者常见的症状。

1.4 形神不养

《类经》曰:“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中医强调“形与神俱,不可分离”,指出形与神是相互为用的关系,故养神与养形,不可分离。CINV最典型的症状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水谷精微不得入,后天之精无从化生,形弱则神弱,此为“无形则神无以生”。反之,神气亏虚,无法聚神以抗逆乱之气机,恶心呕吐症状不得控制,形体不得水谷精微之充养,气血不固,此为“无神则形不可活”。

2 调神针法治疗CINV

2.1 宁心神

调神针法重视对心神的调摄,宁心神强调治疗前应充分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抚患者情绪,重在安神定志。《黄帝内经》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医者应了解患者目前面临的不适,身体症状的变化,及时疏解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及生活,增强患者信心,慰其所苦,宁心安神。

2.2 聚精神

调神针法治疗时取四神针、神庭、印堂穴,意在聚神,亦是聚气。“脑为元神之府”,该穴组均位于头部,聚神于巅顶,神聚则气聚,为下一步调顺气机做准备。聚神包括聚患者之神与聚医者之神。聚患者之神,针刺时嘱患者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均匀呼吸,感受针刺部位针感的变化。聚医者之神,《灵枢·终使》云:“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不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针刺时,要求医者做到安定神志,意志专一,聚神于针下,时刻观察患者呼吸、神情变化,根据指下针感,及时调整。

2.3 调神气

调神针法治疗CINV时,在手部内关、腹部中脘及下肢足三里穴施用导气同精手法。导气同精手法源于《黄帝内经》,《灵枢·五乱》云:“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针刺入穴位后,医者手持针柄以定神,再徐入徐出提插导气,最后定神于针下,手指不动但施以一定力度于针柄,以达最强针感。导气同精手法的要点在于徐入徐出、补泻无形,针感分别沿着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传导,汇聚于胃,调顺气机,升清降浊,调和阴阳。

2.4 养形神

调神针法将“守神”贯穿始终,充养形神。针刺前宁神、聚神以守神;针刺得气后,予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行手法一次,意在不断地候气、守气。《素问·离合真邪论篇》曰:“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指出进针侯气,要象等待贵客一样,静侯其气,稍久留针,以得气为目的,使针下之气相贯续接,如环无端。出针后需嘱患者休息片刻,调息养神,守神以养形神,安定神志,固护气血。

3 调神针法治疗CINV具体操作特点

3.1 调神针刺的深度及强度

针刺手法,根据部位不同进行选择,头上的四神针、印堂、神庭穴,经脉循行较浅,常平刺进针,进针后患者往往会产生全头胀感,此为气至。四肢及胸腹部穴位内关、中脘、足三里可根据患者体型选用1寸或1.5寸针深刺,施以导气同精手法,行手法时,针感会循经传导,此为气至。以上穴位的针刺强度均以患者耐受为度,意在调神,无需过强刺激。

3.2 针刺时间窗

有研究发现[7],在化疗前针刺的疗效要优于化疗后再针刺。临床上亦发现,治疗CINV针刺介入的最佳时机应是化疗前,尤其是对于预期性CINV的患者。化疗前针刺一方面可以聚患者之精气神,精神治,气血盛,正气充。另一方面调神后患者气定神闲,气机舒畅,有效减少气机逆乱之恶心、呕吐的发生。此外,化疗结束后应继续予调神针法治疗,协助机体充养正气,抵御外邪,调畅气机,减缓症状。因此运用调神针法治疗CINV,应从化疗前介入,并坚持针刺治疗至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明显改善为一疗程。

3.3 先聚神,后调胃

《灵枢·五色篇》言:“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指出腧穴针刺顺序对疗效的重要影响。调神针法治疗CINV时重视取穴的先后次序,庄礼兴教授认为治疗时应先聚神,后调胃,先取头部四神针、神庭、印堂,再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先调神,意在先宁心神、聚精神、调神气、养形神,神聚而为之统领,气血顺行畅达周流全身。后调胃,胃气以降为顺,重点调摄胃之气机,升清阳,降重浊,顺气降逆。

4 验案举隅

冯某,女,52岁,2021年2月18日初诊。主诉:左上肺肺癌术后1月余,恶心、呕吐伴头晕2天。患者半年前体检发现左上肺肿物,2021年1月1日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肺病损切除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左上肺叶切除+肺门淋巴结清扫+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胸腔粘连松解术+喉返神经探查术+胸腔穿刺术)”,术程顺利,术后病理提示:①“左上肺”中分化腺癌,癌组织最大径约3.0 cm,肺膜及支气管切缘均未见癌浸润,ALK(D5F3-);②“第4、5、6、7、11组”淋巴结均可见癌转移(1/4,1/1,3/4,1/4,1/2),“第9、10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0/2)。肺肿物,见明显异性增生呈腺样及乳头状结构伴黏液分泌,免疫组化标记(13):CK(+),TTF-1(+),NapsinA(+),PD-L1(-),热点区Ki-67(+约50%)。2021年1月29日返院行第一次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二钠700mg+卡铂400mg,化疗前后予常规止吐治疗,仍出现较为剧烈的恶心呕吐。两天前返院行第2次化疗,化疗后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伴头晕,常规运用盐酸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止吐,但恶心、呕吐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现症见:患者神清,精神一般,恶心,呕吐,第二程化疗至今呕吐5次,呕吐物为清水,头晕、头痛,无天旋地转,无恶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心慌心悸。患者诉自发病以来常感头痛,眠差时明显;偶有腹痛,食后明显;偶有干咳,喉咙疼痛,食欲减退,眠差易醒,大便干硬,日一行,夜尿频繁。舌暗红,苔薄白,脉沉。中医诊断:①肺癌病;②呕吐,气阴两虚证。西医诊断:①左上叶肺腺癌淋巴结转移(pT1cN2M0,ⅢA期);②化疗相关性呕吐。针刺取穴:四神针、神庭、印堂、内关、中脘、足三里。进针得气后,于内关、中脘、足三里行导气同精手法(指下用力,徐入徐出地施以均匀、平和的提插手法,频率为4次/分,以有针感循经传导为度,每10min行手法一次),其余穴位常规取穴针刺,共留针30min,每日治疗一次。治疗1次后,患者诉恶心感稍减轻。治疗2次后,患者诉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未再出现呕吐,偶有少许恶心感,无头晕、头痛,食欲较前明显改善,睡眠稍好转。共治疗5次,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因患者本次化疗前未寻求针灸治疗,未能及时在化疗前介入干预,嘱患者于下次化疗前行调神针法预防CINV。随访至患者行第三程化疗前,未再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按语:本案患者平素体质较弱,心理素质较差,遇事易焦虑紧张,自发病以来常感头痛,食欲减退,眠差易醒。加之行两次化疗疗程,每一疗程均出现延迟性CINV,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对后续化疗进程缺乏信心。本案属气阴两虚,神不内守,气机逆乱,胃失和降,虽病位在胃,但本案患者表现为典型的神不内守,气机逆乱。庄礼兴教授注重调神,取四神针、神庭、印堂穴,四神针属督脉及膀胱经,神庭、印堂均位于督脉上,督脉与膀胱经的循行路线与脑有密切关联,在神志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诸穴配合运用,宁心神、聚精神、调神气、养形神,调神宁志,舒缓情绪。针刺后患者诉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恶心、呕吐较前缓解,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明显改善。

5 小结

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目前临床上化疗患者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化疗信心。调神针法作为庄礼兴教授临证经验的总结,常用于治疗与情志因素相关的疾病,对于治疗化疗后呕吐有着显著的效果。庄礼兴教授以“调神”立论,认为神与CINV的发病密切相关,“神”在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情绪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后续治疗的疗效。本文系统总结出运用调神针法治疗CINV的主要思路为:安心神、聚神气、调气机、养形神,并通过对临证经验的观察、归纳,探讨调神针法治疗CINV时针刺的深度及强度,抓住化疗前的针刺时机,重视先调神后调胃的针刺顺序,以期在临床治疗CINV中得到最佳疗效。

猜你喜欢
神庭调神针法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手梳前额 缓解失眠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手梳前额可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缓解失眠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