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内涵、特征与构建策略

2021-03-29 00:53边玉芳张馨宇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内涵特征

边玉芳 张馨宇

摘要:家庭教育事关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健全新时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须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以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该文通过梳理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现状,系统地分析了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应具有以儿童青少年为中心,尊重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时代性与前瞻性相统一、政策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普惠性与精准性相统一、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等五个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内涵;特征;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家庭作为儿童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1],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中发挥着奠基作用。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社会转型和发展,家庭教育正面临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新矛盾和新挑战,亟需构建科学系统的组织、指导和支持体系。当前,家庭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指导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2]。近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逐步推动把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教育职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构建科学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保障,也是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指标。本文尝试厘清新时代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的内涵,分析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进而提出构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策略。

一、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内涵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指为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功能所必需的各种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所构成的系统,并包含了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的有机整体[3]。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具有教育延展性[4],以提升和改善家长教育行为为目的[5],需要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或相关部门进行引导;同时,兼具服务性,涉及到服务对象和内容、服务主体、服务模式等多方面要素,需要借助外界明确的服务指导标准、运行系统以及监督考核体系等进行构建[6]。因此,本文认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以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为核心,向家长提供指导和服务的系统,既包含关键要素,比如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模式等实体要素,又包含保障这些要素协调、高效运行的机制。

(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现存问题

1.服务内容零散不系统,无法满足家庭需求

首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调研发现,各地市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的内容多样,包括亲子互动指导、安全知识、传统文化、健康知识等,但是整体上较为零散,并且商业性培训机构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内容集中于儿童的兴趣培养,亲子沟通技巧的指导不足10%[7],体现了服务内容中家庭指导理念的不足。其次,服务内容对家长需求的满足上仍有差距。当前针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调研结果发现, “同龄孩子的易发问题及其处理”是我国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主要内容,但“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和“不同孩子的特殊问题及个别处理”两种指导内容是家长期望得到的指导内容的重要部分,现实供给情况与需求情况存在差距[8]。一些面向区域性和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的需求调研也发现,目前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需求和实际内容存在差距[9],影响到家长对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2.保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落实与完善

目前,国家已出台多项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相关的政策,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相关的法规、经费、资源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将制定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财政投入以及购买服务的力度,推动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或实施相关民生工程,保障家庭教育工作获得必需的财力支持”。但目前很多政策仍停留在“倡导”层面,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理论基础方面,已有研究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进行构建,但多基于政策要求,并没有形成统一框架,也缺乏理论分析,仅有的理论探讨也多从单一学科视角开展[10],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制约了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从自发实践向理论自觉的转变。

3.服务在对象上、主体间供给不均衡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发展存在一定差距,而且不同家庭和儿童青少年家长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也不同。我国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在农村基层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仍有较多的空白点。同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更多面向一般群体,开展普适性教育和指导,但对于单亲家庭儿童、重组家庭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情绪困扰儿童、问题行为儿童等特殊家庭和特殊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不足。最需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地区和群体反而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无法满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兜底性的要求。

4.服务规范性不足,质量把控困难

在服务模式上,缺少对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具体方式的操作性规范,服务机构开展的指导服务活动流于形式,缺少统一指导的科学规范,存在服务过于理论而实践指导性差、传统形式为主、缺乏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和模式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等问题,难以实现精准化、精细化的指导服务,导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效果并不理想。此外,服务队伍专业性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才严重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服务工作的规范性缺乏,没有真正发挥指导服务的功能。社会力量参与度及供给质量有待提升,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尚未建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非营利性机构参与积极性低,未真正盘活资源,制约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随着社会变迁和发展,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凸显,家长无法凭借自觉行为来扭转,必须依靠有意识的指导进行纠正,这就需要通过政府主导、整合社会力量来实现[11]。家庭教育开始由私人型事务转变为社会公共事务,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也开始走向服务化,发展成为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涵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基本保障,也是缓和破除发展不均衡和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基础[12】,更是实现社会安定、提高国家整体凝聚力的重要途径。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五个基本原则,一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二是兜住底线,保障基本;三是统筹协调,动态调整;四是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五是创新机制,便民利民。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所涵盖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休戚相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健全新时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根据新时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趋势和要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要素:(1)基于我国国情、兼顾城乡差异;(2)明确政府兜底保障的标准与水平,注重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倒斜;(3)注重管理上的统筹协调,提高服务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4)突出政府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功能,协同家长、社区、幼儿园、中小学校、高校、教育部门、妇联组织、卫生部门等多个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统筹协调、动态调整,提供全覆盖、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高质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5)基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出创新机制和载体,提高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综上,我国当前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同时若将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放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坐标系下来考虑,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需要政府主导、以现存问题为导向、在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

二、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而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也是健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需要,是促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的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还不能满足城乡广大家庭日益增长的需求,亟需进一步加强和突破。为了明确我国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努力方向,本文吸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应具备的5个重要特征。

(一)以儿童青少年为中心,尊重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既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立足点,也是最终目的。因此,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尊重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往往基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对家长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如根据儿童的年龄设计包含有不同重点的服务内容。以美国的“家长教育计划”为例,面向准父母和新生父母,主要提供产前直至三个月的养护知识、亲子关系建立、玩具制作和开发等内容的指导服务[13];英国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则针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小学生,为家长提供如何促进学生生涯指导方面的内容[14]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充分考虑和尊重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满足不同阶段儿童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关键任务,有助于把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重点内容,从而对家长进行针对性地指导,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构建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应以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构建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并将其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模式等研制的重要依据。

(二)时代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一方面需要立足国情,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適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水平,体现时代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引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未来发展,体现前瞻性。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侧重点、回应和解决的问题均会有所不同。作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立足国情,注意在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聚焦和解决的问题不同,需要注重与当前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相适应,顺应时代发展的特征。以日本为例,其家庭教育指导体系重视整合社会资源,并基于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社会高速发展所衍生出的都市化、少子化、老龄化等突出问题对家庭教育开展造成阻碍,政府通过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支援活动”解决这一困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在立足国情,反映“实然”状态的同时,还应引导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应然”状态发展,要能反映国家相关政策、规划的总体要求,反映未来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反映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信息技术的趋势,体现出前瞻性。

(三)政策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一项高度体现国家意志的行为。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既要源于政策,又要服务于政策。指导家庭教育、管理家庭教育工作成为国家教育政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都同样需要体现各个国家的政策诉求。以美国为例,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立最开始是源于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注重为处境不利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建立了大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项目。而后联邦政府通过出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每个学生都成功法》等政策法规,保障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公平性。与此同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整体管理和实施的蓝图,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性。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均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行构建,并基于实践对服务体系的要素和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有实证证据做支撑。譬如,美国明尼苏达州构建的自上而下的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政府协同高校形成“家长教育核心课程框架(PECCF)”这一指导师培养和家庭指导设计的纲领性文件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15]。政策性是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前提要求,科学性是质量保障,二者的统一才能既紧扣当前党和国家的政策关注点,又保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切实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有效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普惠性与精准性相统一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必须具备普惠性和兜底性的统一。首先,家庭教育涉及到全国亿万家庭、涉及亿万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必须站在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角度,建立具有高可及性、便利性的服务体系,惠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提出的城乡基本文化服务均等化等相关要求对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普惠性的实现具有宝贵的政策借鉴意义。但要明确均等化不等同于无差异化或是简单的平均化,而是具备兜底功能。此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还应考虑到针对特殊儿童和特殊家庭的精准化家庭教育指导。我国台湾地区针对特殊儿童群体开展的家庭教育服务活动则为服务体系精准性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参考。台湾地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区分为针对一般家庭的服务和针对特殊家庭的精准服务,例如针对低收入、单亲、失亲、隔代教养、家境特殊亟需关怀等不同情况的弱势家庭提出“夜光天使点灯专案”,免费提供课后安全、爱与关怀的教育环境,以弥补儿童青少年家庭关怀的缺失[16]。

(五)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尽管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本身就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但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最终目的还是要服务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服务于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服务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其使用效果至关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落地还需要多个转变环节,其中两个转变至关重要:一是从统一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转化为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案,如转化为省级层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际实施方案等,如何既符合体系的内涵特征,又满足特定地区和层级的需要,是一个重大挑战;二是从统一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转化为适用于不同服务主体的实际实施方案,因此如何保障不同服务主体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至关重要。要确保上述两个转变高质量的实现,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真正落地,避免出现“失真”“走样”现象发生,就必须要遵守一套规范化的程序与质量要求,因此,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和服务推进模式等的规范化至关重要。但是,做到规范化的同时,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即不能太过于繁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面向的受众很大、不同个体需求差异很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一定要能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在实际中真正推进和落地、实现高效使用。

三、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

根据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应具备的五个特征,结合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新时代构建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可参考的几点策略。

(一)兼顾我国实际国情与社会发展新趋势

一方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要充分尊重我国的现实状况与独特问题。我国特有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文化特点产生了很多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独特问题,例如进城务工衍生出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从“计划生育”到“单独二胎”再到“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转变衍生出的大批量二孩家庭问题、隔代抚养问题等,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均需要充分考虑,重点突破。新时代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要高度重视体现服务对象的文化特性、国家整体和地区的发展阶段、现实状况与独特问题,注重结合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构建相适应的体系,这也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时代性与前瞻性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还要兼顾社会发展新趋势,例如探索信息化、精准化的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实现资源、服务和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科学理论为基础

构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首先,必须要充分体现我国国家战略部署和政策的新要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健全新时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的目标为原则和方向。进入新时代,家庭教育面临众多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价值定位、各要素和机制的完善需要进行新的时代诠释,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其次,必须重视充分吸收多学科最新理论的精华,构筑起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保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合理性、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要前提,是其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国家和地方要做好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网络的合理部署,尽快牵头出台家庭教育指导框架作为指导方案总纲领,为指导服务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同时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展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打造兼顾全面、精准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构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需要明确兜底保障标准和水平,注重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处境不利群体倾斜。根据教育公平相关理论,家庭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在实践中关注和应用差别原则和补偿原则,立足于家庭教育的整体利益,對于家庭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进行必要的补偿,弥补其缺陷和不足,缩小有利与不利处境者间的差距,改变处境不利者受教育情况,使所有人能通过教育获得普遍利益,体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普惠性[17]。其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应向特殊家庭和特殊儿童倾斜,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儿童等特殊家庭开展多元化、精准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因此,有必要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对象进行细分和界定,以便增加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陛,从而利于建立和健全兼顾全面、重点突出、分层分类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四)明确和规范管理机制,实现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 政府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关键作用,应强化各级政府的引导监管职责,完善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以保证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质量和水平[18]。政府要充分发挥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中的主导作用,注重管理上的统筹协调,鼓励各级组织、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更好地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同时,通过政策法规不断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理念,规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行业标准,明晰管理和实施机构,积极督导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落实基层推广,使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真正落地,实现规范化运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家长和儿童对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新时代我国要构建兼备以儿童青少年为中心,尊重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时代性与前瞻性相统一、政策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普惠性与精准性相统一、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统一这五个基本特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边玉芳,梁丽婵等.充分重视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46-54.

[2]傅国亮家庭教育育要从自发走向自觉,必须进行指导与学习[D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h/moe_2082/zl_201 5n/2015_z148/201510/t20151020_21434l.html,2020-01-01.

[3][8]中国儿童中心.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状况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11]胡杰.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5]林崇德,杨治良等.心理学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黄娅.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立体化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4):18-21.

[7]蔡迎旗,张亮等.关于武汉市政府對家庭教育社会服务供给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9):45-51.

[9]朱丽娜.终身教育视野下家长教育的发展困境及优化策略探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6,34 (6): 66-69.

[10]李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8.

[12]唐皇凤.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4):7-17+2.

[13]徐海娇,柳海民.“如何做好父母”的回应——美国亲职教育的实施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16,32(6):81-86.

[14]王献玲,王维军.英国如何实施中学生职业生涯指导[J].人民教育,2018,(19):72-75.

[15]刘聪.美国明尼苏达州0-5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构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8):16-23.

[16]罗爽.中国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及其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8-135.

[17]谌小猛,李敏.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4-11.

[18]李艳敏,孙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和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5): 365-366.

作者简介:

边玉芳: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评价与基于评价的教育质量提升。

张馨宇:科研助理,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内涵特征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抓特征解方程组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木木相册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