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2021-03-30 02:20张洪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单层造影剂螺旋

张洪军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影像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血管疾病属于常见的疾病类型,早确诊、早治疗是该类疾病最佳的应对方法。因血管疾病普遍预后较佳,及时确诊就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1]。但是,血管疾病的种类繁多,根据病因差异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在加上病灶往往存在于机体血管内部,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往往难以精确有效的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从而延误病情,造成患者预后受到影响[2]。所以,一种精确有效且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的检查技术,在血管疾病患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王立业学者的研究便指出:“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能够在全身血管造影过程中,获得患者管腔内详细情况,对于患者的疾病检出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抽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75例疑似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研究,现总结相关资料及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75例疑似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最高者65周岁,年龄最低者33周岁,平均年龄(49.53±6.22)岁。纳入标准:①病历资料真实完整;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造影剂过敏史;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2 方法

1.2.1 单层螺旋CT 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HiSpeed ZX-1单层螺旋CT机进行造影诊断,患者检查前常规进行为期8h的禁食,检查时取仰卧位,常规平扫患者的全身血管后,进行平衡期、静脉期和门脉期的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将结果上传工作站,经三维重组等后期处理后形成最终检验数据。

1.2.2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 选用Marconi公司所生产的MX 8000型号的多层螺旋CT机进行临床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设置仪器参数(螺距:0.875;层厚:3.2 mm;进床:1.6 mm),扫描范围为胸口至膝关节。平扫结束后予以患者造影剂的注射,注射剂量为1.4ml/kg,注射方式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由医师进行判定(一次性注射:3.5 ml/s;持续注射:首次注量60ml、3.5 ml/s,剩余1.0 ml/s)。扫描前患者常规行小剂量造影剂(20 ml、3.5 ml/s)局部试验扫描,后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进行扫描时间的明确。待扫描结束后将所得的轴位图像上传至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SSD)、以及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和仿真内镜重建技术(VE)等技术进行后期处理。

1.3 评定标准

选取我院放射科三名资深诊断医师对全部75例患者不同检查方式下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当诊断医师所得出的结果存在分歧时,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结果判定。

对全部75例研究对象的单层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检出率差异进行验证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指标采用n(%)进行表示,并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指标则应用()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下疾病检出率差异比较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检查中,检出9例(12.00%)胸腹主动脉夹层、4例(5.33%)胸腹主动脉内壁血栓形成、11例(14.67%)肝固动脉肿瘤血管、17例(22.67%)血管壁存在钙斑。单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中,检出5例(6.67%)胸腹主动脉夹层、2例(2.67%)胸腹主动脉内壁血栓形成、8例(10.67%)肝固动脉肿瘤血管、13例(17.33%)血管壁存在钙斑。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患者诊断中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单层螺旋C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层和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血管疾病检查中的检出率差异 [n(%)]

3 讨论

准确的诊断技术在各类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尤其重要,一旦诊断错误便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本文研究了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发现: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患者诊断中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单层螺旋CT(P<0.05)。临床实践发现,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相较于普通CT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广大、图像质量高和图像重建速度快等优点,且多样化的后期护理技术还能够帮助医生更加清晰的对患者的病灶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有助于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升[4]。吕建华学者的研究中也指出:“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相较于普通CT扫描的速度相对较快,可以有效获取患者的各类脏器的单纯动脉期的图像,从而减少了静脉显影的影响,不会轻易影响到重建动脉图像的质量[5]。”并且,多层螺旋CT还通过对计算机成像系统的利用,能扫描一次得到四个层面以上的数据图像,在保障扫描速度的同时使效率更高,使患者不必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扫描,提高了安全性[6-8]。同时,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检查时所需的造影剂也较少,从而降低了大量造影剂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提升了疾病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9]。在高建勇学者的研究中: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检出率高于行单层螺旋CT的患者(P<0.05)[10]。这一研究结果同本研究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本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检出疑似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类型,能够为医生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单层造影剂螺旋
二维四角TiC单层片上的析氢反应研究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PLC控制的立式单层包带机的应用
深圳:研发出单层多晶石墨烯可控断裂技术
单层小波分解下图像行列压缩感知选择算法
旋风“螺旋丸”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