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对比研究

2021-03-30 02:20郭强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股骨头敏感性髋关节

郭强蕊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甘肃 平凉 744000)

在临床中,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通常是指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中断或损伤,进而诱发股骨头病变。患病时,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如不及时采取科学的诊疗措施,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临床尚不明确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资料与论著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生主要与髋关节损伤、酗酒、使用皮质醇类药物等因素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1]。因此,采用CT以及 MRI等影像学技术手段尽早判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病情进展状况能够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侯晗、卫方方等学者[2]认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应用MR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与CT等常规检查相比,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基于此,本文将2015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纳入研究课题,经深入探究和分析,现将CT与 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课题的研究时段为2015年1月—2020年6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随机选取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中男性39例男性,女性11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1.82±5.27)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02±1.43)个月;体重47~92kg,平均体重(68.25±5.42)kg;疾病分期:I期13例,II期12例,III期11例,IV期14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应在18周岁以上;②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③患者意识清醒,无语言障碍、交流障碍;④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跛行,以及行走困难等症状;⑤患者与家属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哺乳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②具有药物滥用或长期酗酒史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④重大感染性疾病者;⑤其他骨科疾病患者;⑥严重软组织病变者;⑦患有癫痫、帕金森等疾病者;⑧中途退出本组研究者。

1.2 方法

在临床诊断期间,要求纳入本组研究课题的患者均接受CT及MRI影像学检查。

1.2.1 CT检查 统一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管电压为220 kV,管电流为220 mA,层厚为5 mm,层距为5mm。扫描期间,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保持平卧姿态,首选实施常规平扫,然后开展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医护人员应通过肘静脉向患者注射2 mL/kg碘海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4085),注射速率应控制在3.5 mL/s。延迟30 s、60 s,以及90 s后,分别进入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扫描。扫描过程中,需及时将获得的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等工作。

1.2.2 MRI检查 统一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系统(MRI),层厚为4 mm,层间距为1 mm。检查期间,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保持髋关节体位,通过体部线圈进行检查,并扫描患者的冠状面T1WI、T2WI,以及横切面T1W1等。

1.3 观察指标

将手术诊断结果当做金标准,比较CT与MRI两种诊断方式在临床中的准确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然后分析其诊断敏感性。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分期诊断标准[3]:①I期:CT示:患者的骨小梁存在轻微骨质疏松,影像不清晰;MRI示:在患者的股骨头负重T1、T2区具有明显的斑片状信号。②II期:CT示:患者股骨头处发生囊变,且存在骨质疏松;MRI示:患者的股骨头局部具有广泛的斑片状信号。③III期:CT及MRI示:患者的股骨头关节处均有明显塌陷。④IV期:CT及MRI示:患者的股骨头关节间隙存在退行性病变、股骨头关节面塌陷,以及股骨头囊变等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检出情况

MRI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疾病检出率(n,%)

2.2 CT及MRI的诊断结果

MRI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等指标明显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MRI的特异性与CT相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2 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差异[n(%)]

3 讨论

由于股骨头局部或完全缺血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骨髓细胞死亡,进而导致诸多股骨头疾病的发生。据国外Jennifer C等学者[4]研究表明,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多发生于患者的髋关节以及大腿近侧等部位,部分患者甚至还会累及膝关节等部位。发病时,患者可自觉髋关节剧烈疼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行走障碍、骨关节塌陷等异常状况,如不及时接受临床有效诊疗,不仅会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会降低其工作和生活能力。目前,临床尚不明确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为了能够尽早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还应借助科学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传统X线片是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一种常见方法,经A. Graham Wilkinson等学者[5]长期研究指出,X线片在临床中的应用无法准确显示患者的病变情况,且存在检出率较低等问题,在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临床及患者需求。

CT、MRI是目前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常见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既能及时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又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在本组研究课题中,MRI的疾病总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MRI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等指标明显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应用MRI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林海勇、马炎旭等学者[6]的研究结果与本组课题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微小骨折、钙化病变,以及骨质结构诊断中应用CT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但该检查方式对股骨头外形异常改变、骨小梁密度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且不能准确地向临床医师描述患者的病变组织、病灶大小、病变部位、邻骨关系等信息[7]。MRI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多方位成像提高分辨率和对比度,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病变组织、解剖形态、病理改变等内容的同时,还能降低辐射损伤,以免对患者的机体组织造成不必要损伤。

综上所述,与CT检查相比,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提高检查敏感性的同时,还能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股骨头敏感性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