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角妊娠经阴道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2021-03-30 02:2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宫角孕囊包块

蒋 洁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 广西 柳州 545002)

临床不常见子宫角妊娠患者,占比异位妊娠5%到10%,子宫血管以及卵巢血管汇集区域是子宫角部位,血运较为丰富,若发生破裂,可出现大量以及迅速腹腔出血情况,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早期、准确诊断,十分重要以及必要。本组选择37例患者,分析了子宫角妊娠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效果以及误诊原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1月—2020年5月就诊的37例子宫角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过手术以及病理证实,包括31例宫角妊娠患者以及6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后者包括2例输卵管间质部残端妊娠,年龄范围21~38岁,平均年龄26.5岁。

1.2 方法

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或者GE LOGIQ S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为患者实施腹部全面扫查,采用仰卧位,告知患者将膀胱适度充盈,探头频率控制在3.5 MHz,对患者子宫形态、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宫内状况、妊娠囊位置、盆腔情况、双侧附件进行探查,为患者实施纵横切等多个切面扫查处理,利用灰阶超声,对患者输卵管妊娠囊、子宫角部妊娠囊或者妊娠包块与周围肌层关系进行重点探查,对患者子宫直肠凹是否存在积液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

为患者实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声像图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具体步骤:检查前,将患者膀胱排空,取膀胱截石位,阴道探头频率控制在8.0 MHz,将耦合剂涂抹在探头上,将一次性避孕套套上,将探头放置于患者阴道后穹窿部,为患者实施多角度、多方面探查,对患者孕囊结构、包块形态、附件情况、回声特点以及血流情况进行细致观察。

2 结果

本组探究中,27例患者由超声明确诊断,误诊6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其余术后确诊。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72.97%(27/37)。

表1 误诊患者超声诊断结果、病理结果以及术中所见对比

3 讨论

临床常见异位妊娠患者,其中包括子宫角部位妊娠,这一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占比异位妊娠较少,临床分析子宫角部位妊娠,患者孕卵在输卵管宫腔侧或者输卵管间质部附着,若向宫腔侧发育,可成为宫角妊娠,若向输卵管间质部发育,可成为间质部妊娠,在手术中,可对两者进行辨别,包块在圆韧带内侧,属于宫角妊娠,包块在圆韧带外侧,属于间质部妊娠,对于两者来说,妊娠结局不同,临床治疗方案也不同[2]。因此,对于子宫角部位妊娠患者来说,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明确,十分必要。

临床研究了子宫角部位妊娠患者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晰说明,分析原因,与炎症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另外,宫角部肌瘤生长等外界机械压迫[3],可对受精卵运动造成阻碍,从而导致这一疾病发生。分析得出,子宫角部位有肌肉组织包绕,对比一般异位妊娠,出现症状时间较晚,发生破裂时间较晚,但是,由于子宫角部位存在丰富血管,若发生破裂,可导致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因此,为患者开展及时、正确诊断,十分必要。

对子宫角部位妊娠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具体如下:临床分析超声检查,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相对而言准确,可根据胚胎孕龄的长短以及胚胎是否存活,可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盆腹腔是否存在积液,将子宫角部位妊娠患者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型是破裂型,超声影像学表现是子宫不对称增大,一侧存在宫角不均质包块,根据包块有无胚胎以及胚胎是否存活,可分为破裂胚胎坏死型以及破裂胚胎存活型,其中胚胎存活型可见包块内部存在胚囊声像,其内可见心管搏动以及胚胎组织,对于胚胎坏死型来说,超声影像学表现是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不存在明显胚芽组织,盆腹腔均存在凝血块中等回声以及液性无回声区,周围组织与包块之间的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显示,患者包块内存在局灶性血流信号。第二类型是胚囊型,患者超声影像学子宫表现为正常大小或者不对称增大,一侧宫角部膨隆,包块较为完整,其内可将孕囊声像探查到,在胚囊内,可见原始心管搏动以及胚芽。第三类型是不均质包块型[4],患者超声影像学表现是子宫不对称增大,一侧宫角部呈现为膨隆状态,其内可将不均质团块探查到,回声杂乱,界限尚且清晰。相关性文献报道,对于宫角妊娠患者来说,在即将消失或者消失子宫内膜结构的同时,可将包块与宫腔相通探查到[5],可以探及胚囊光环,周围存在较厚且完整的肌层,若发生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孕囊会偏向外侧,与浆膜层极度靠近,妊娠周围基层处于不完整状态,不相连患者子宫内膜线,周边存在间断薄肌层,对其围绕,宫角呈现为突起状态,为“瘤样”突起。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子宫角妊娠患者妊娠包块周围或者妊娠囊内部血流信号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对子宫角妊娠患者实施经阴道超声诊断发生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与患者就诊时处于不同妊娠状态存在极大关系[6],患者不仅体征以及病史复杂,超声图像也十分复杂,尤其是发生了破裂型妊娠的患者,就诊时,多数患者处于内出血休克状态,程度不同,病情严重,情势危急,不能将抢救时机耽误,利用腹部超声检查,可见患者存在盆腹腔大量积液,宫旁存在妊娠产物或者出血形成的混合回声,可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数据[7],例如剖腹探查指征,因此,分析图像过程中,容易不仔细。若患者腹腔内出血量不多以及生命体征平稳,此时,给予患者实施经腹检查,可发现患者子宫形态不规则,宫角部处于膨隆状态,或者患者子宫一侧存在包块或者胚囊,此时,应采用双合诊检查以及阴道超声,对宫旁混合回声是否存在移动性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以明确诊断。在混合回声包块位置固定阴道探头,利用左手加压患者下腹部并将包块轻轻推动,若子宫与包块之间存在错位表现,多数为输卵管妊娠,反之,可能为宫角部位妊娠。对于胚囊型妊娠患者来说,若发生误诊,多数是因为操作者的主观原因而导致,未能对包块包绕肌层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未能仔细观察包块与宫腔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在横切面时,应注意病变侧宫角是否存在增大突出情况,是否存在不对称表现[8],在冠状切面时,对孕囊以及子宫内膜完整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不均质包块型患者发生误诊,是因为病灶局部出血导致,部分绒毛与宫壁剥离,血液会对患者局部肌层以及浆膜下造成渗透,导致患者发生积血以及囊性扩张,有时患者超声影像学表现呈现为蜂窝状结构回声,没有办法看到上述典型图像,影像学表现为杂乱回声团块,不能对组织结构进行分辨,容易混淆变性子宫肌瘤以及受到宫角部滋养的肿瘤病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其进行鉴别诊断。

临床分析得出,子宫角妊娠患者实施经阴道超声诊断,可行性较高,临床对其认可,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如下:患者子宫略微增大,子宫内膜增厚,一侧宫角表现为明显突出,或者表现为稍微膨隆,存在较大张力,在圆韧带内侧可见妊娠囊,存在完整孕囊或者活胎,表现为类圆形或者圆形,横切面孕囊相通宫腔,纵切面紧靠子宫宫底,在孕囊周围,存在内膜包绕,肌层厚薄均匀。

本组实验得出:27例患者由超声明确诊断,误诊6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其余术后确诊。

综上,子宫角妊娠患者实施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意义重大,可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误诊率较低,在诊断患者过程中,可联合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鉴别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子宫角妊娠,有助于患者获得对症治疗。后续分析中,应扩大样本选取量,进一步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意义。

猜你喜欢
宫角孕囊包块
植入型切口妊娠孕囊植入深度的MRI特点分析*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MRI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
经阴道超声对不同种植部位的孕囊型疤痕处妊娠与清宫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31例报告)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妊娠合并宫颈妊娠2例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B超检查诊断早孕的临床意义
宫角妊娠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