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CT融合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1-03-30 02:20梁付奎李彩琴傅晓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单发全身准确性

梁付奎,李彩琴,傅晓琴

(昌乐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潍坊 262499)

脊柱病变的发生,容易对脊柱骨质、椎间盘等组织形成损害,同时还会对脊神经、脊髓、血管形成压迫和刺激,进而引发多种复杂、严重的症状,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产生干扰和妨碍。脊柱肿瘤是常见、多发的脊柱病变,疾病的持续进展与恶化,则会导致疾病危害性的增加,应该及早进行诊治。为了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脊柱病变的类型,一般采取影像学手段。根据脊柱病灶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鉴别病变的性质,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在脊柱单发病灶的影像学检测中,常规采取全身平面骨显像方法[1]。在全身平面骨显像检查的过程中,可以清晰的观察脊柱病变部位的特征,根据病灶的解剖位置、形态特征,具体分析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情况。而为了提高脊柱单发病灶影像学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骨显像检查的基础上,实施CT诊断,形成SPECT/CT融合图像。在SPECT/CT融合图像当中,能够对病灶组织进行解剖定位,辨认病灶的解剖部位,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病灶的特征,进而对病灶的性质以及病变的类型做出判断,鉴别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发生,充分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2]。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75例脊柱单发病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75例脊柱单发病灶患者,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范围27~73岁,平均年龄(58.26±4.03)岁。

1.2 方法

在75例脊柱单发病灶患者中,静脉注射锝[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mTc-MDP)。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受检者需要增加饮水,达到促进排尿的目的。3~4h后,行99mTc-MDP SPECT全身平面显像检查。应用FC-SM低能通用准直器(深圳思锐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双探头扫描,获取前后位的全身骨显像。

在全身平面骨显像检查后,应用Discovery NM/CT670型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进行SPECT扫描(矩阵:128×128)和螺旋CT扫描(管电压:130 kV;管电流:100 mA;层厚:3 mm;矩阵:512×512),获取SPECT/CT融合图像。分别结合全身平面骨显像以及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对于脊柱单发病灶做出鉴别和判断,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于全身平面骨显像以及SPECT/CT融合图像在脊柱单发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

1.3 观察指标

对比全身平面骨显像诊断与SPECT/CT融合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鉴别诊断的应用效能,对比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等方面的差异,按照敏感度=[阳性符合例数/(阳性符合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阴性符合例数/(阴性符合例数+假阳性例数)]×100%的公式进行计算[3]。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脊柱单发病灶的全身平面骨显像诊断

在75例脊柱单发病灶患者中,经过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良性病变54例,恶性病变21例,经全身平面骨显像诊断后,检出良性结果54例,恶性结果21例,全身平面骨显像诊断脊柱单发病灶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84.91%、59.09%以及77.33%,见表1。

表1 脊柱单发病灶的全身平面骨显像诊断分析

2.2 脊柱单发病灶的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

在75例脊柱单发病灶患者中,经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诊断后,检出阳性52例,阴性23例,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96.23%、95.45%以及96.00%,见表2。

表2 脊柱单发病灶的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

3 讨论

脊柱病变的发生,往往会对患者的脊柱骨质、脊髓、脊神经、血管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损害脊柱功能。在脊柱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在检出脊柱单发病灶的情况下,需要对于病灶的性质、类型做出准确的判断[4]。该过程中,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时、准确的发现病情,判断脊柱病变的类型。根据脊柱病灶的影像特征,对于病变的性质进行鉴别,便于指导疾病的临床治疗。在脊柱单发病灶的影像学检测中,常规采取全身平面骨显像方法。透过影像资料,能够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位置,但是难以准确对病灶的性质做出判断[5]。

在脊柱单发病灶的影像学诊断中,通过99mTc-MDP 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检查,能够在影像中观察病变的位置[6]。作为一种发射性核素骨显像方法,根据核医学显像,能够将全身骨骼的病理改变显示出来,适用于脊柱病变的早期诊断。但是全身平面骨显像的分辨率较差,缺乏精确的解剖定位,难以发现精细的解剖结构变化,在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存在较大的误差,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问题[7]。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在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检查的基础上,实施螺旋CT检查。CT检查的分辨率高,能够在图像中清晰的呈现病灶的解剖结构变化,从中发现细微的病变,准确检出疾病的发生,有效鉴别和区分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该过程中,利用SPECT/CT融合图像,在行SPECT扫描和螺旋CT扫描的过程中,保持一致的轴心,在相同的扫描床上进行检查,同时获得脊柱单发病灶部位的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SPECT/CT融合图像的视觉质量和定量准确性更高,可以真实、准确的反映出脊柱病变的发生情况,进行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鉴别。

在SPECT/CT融合显像中,经过空间位置/坐标配准后,进行SPECT图像、CT图像的叠加。在融合图像中,可以获得增量的互补信息,充分发回去定位准确的优势,有效提高脊柱病变的检出率,避免产生假阳性结果,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得到显著的提升。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良性病变54例,恶性病变结果21例,全身平面骨显像诊断后,检出良性结果54例,恶性结果21例,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诊断检出阳性52例,阴性23例。其中,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96.23%、95.45%以及96.00%,全身平面骨显像诊断脊柱单发病灶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84.91%、59.09%以及77.33%,相比之下,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的优势更为显著,其检测结果能够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SPECT/CT是基于全身骨显像发现阳性病变后,对局部病变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它提供的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明显增加,为医务人员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SPECT/CT融合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的鉴别诊断,能够真实反映出脊柱病变的发生情况,进而准确鉴别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发生,便于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单发全身准确性
石榴全身都是宝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老鳖全身都是宝
保护措施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1HMRS在鉴别脑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中的应用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