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浅表器官疾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诊断的价值

2021-03-30 02:20廖淑燕刘锡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浅表针尖器官

廖淑燕,刘锡发

(大埔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东 梅州 514299)

浅表器官主要是指位于体表位置,可以直接看到或触摸到的器官,例如乳腺、甲状腺、五官等[1]。浅表器官疾病一般通过触诊、超声、穿刺活检等方式进行检查诊断,其中,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高,能够直接对肿瘤的良恶性做出鉴别。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操作,会引起患者的恐惧情绪,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传统穿刺活检仅依靠医生经验和触诊定位,可能出现取样不准确等问题,影响检查结果[2]。现代超声引导下则可以准确定位病灶,保证穿刺的准确率,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基于此,文章讨论了在浅表器官疾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诊断的价值,并对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的30例可疑浅表器官疾病患者展开了调查,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章以2019年9月—2020年9月为观察时间,随机选取我院30例可疑浅表器官疾病患者进行分析,以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触诊和穿刺检查,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每组15例患者。观察组年龄26~69岁,平均(47.3±2.1)岁,男性8例,女性7例,疑似乳腺疾病患者4例,疑似甲状腺疾病患者7例,疑似肌纤维疾病患者4例;对照组年龄27~68岁,平均(47.5±2.3)岁,男性9例,女性6例,疑似乳腺疾病患者5例,疑似甲状腺疾病患者6例,疑似肌纤维疾病患者4例。两组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检验提示P>0.05,能够比较。

纳入标准:患者均可见可触及的浅表器官肿块;患者签署了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标准:穿刺活检禁忌症患者;凝血障碍患者;沟通交流障碍患者;智力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触诊和穿刺活检方式,触摸病变位置肿物,穿刺位置常规消毒,标记后使用2~5m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手部固定病变位置,凭借医生经验穿刺活检。

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方式,首先应用多普勒超声扫查肿物部位,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血流情况等,判断肿物和周围组织、血管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合的穿刺路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与22号针头,固定转换器位置,将病灶置于影像中心位置,常规消毒后实施局部麻醉,沿扫描平面斜形刺入穿刺针,穿刺过程中明确针尖与针干位置,针尖达到病灶后,来回抽动和旋转,吸出病变组织,而后送病理科检查。

1.3 观察指标

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 23.0作为统计学工具,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行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准确率分析

观察组检查的准确率是93.33%(14例),对照组是60%(9例),观察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准确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6.67%(4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2.3 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分析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15例),穿刺时间是(6.34±1.32)min,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对比

3 讨论

浅表器官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例如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甲状腺肿瘤等等,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改善患者预后[3]。以往,对于可疑浅表器官疾病,多采取触诊下穿刺活检方式,取样送检后能够对疾病做出鉴别诊断,但触诊下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凭借操作者的经验进行穿刺,无法完全确保针尖进入病灶,降低了取样的可靠性,也容易导致穿刺失败,反复的穿刺容易引起出血、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4]。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在实时超声监视下进行穿刺、注射麻醉药物和取样[5]。超声引导定位穿刺部位和穿刺路径,不易对周围组织、血管等造成损害,可以保证针头准确刺入病灶进行取样,提高了穿刺准确率和取样的可靠性[6]。超声引导下可以观察到局麻药物的弥散情况,提升局麻准确性,减少患者痛苦。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检查的准确率是93.33%(14例),对照组是60%(9例),观察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操作时间短。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组织和针尖位置、血流信号,在穿刺过程中,有效保护血管和脏器,减少了患者损害,检查的安全性更高[7]。李季[8]在其研究中也指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浅表器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是95.83%,常规触诊穿刺的准确率是79.16%,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其研究与本研究论证观点一致,仅具有较小的数据差异。

临床中,为进一步确保检查效果,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把握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适应症,积极排除检查禁忌症,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其次,完善检查前的准确工作,例如备皮、检查超声设备等,合理的选择穿刺路径;其三,合理选择穿刺探头,穿刺探头包括专用穿刺探头和普通探头附加穿刺导向器两种,应依据穿刺部位合理选择。

人体浅表器官位于浅表部位,穿刺活检比较方便,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操作可以保证准确取样病灶组织,提高穿刺路径选择的合理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人体浅表器官疾病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检查的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浅表针尖器官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基于FDTD仿真的高增益拉曼镀金针尖的可重复准确制备
类器官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ORGANIZED GIVING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针尖和笔尖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