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联合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分析

2021-03-30 02:2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隐匿性腕关节移位

刘 浏

(恩施州中心医院放射科 湖北 恩施 445000)

腕关节损伤分为两种损伤类型,一种是外力以及暴力损伤,一种是因为过度劳累损伤。外界暴力损伤的病情急切,会产生强烈的疼痛,一般是急性损伤情况,过度劳累损伤的病情进展较慢,疼痛程度逐渐提升,在休息时,可以减轻,劳累的时候,疼痛就会加重,主要是慢性损伤。患者发生腕关节损伤后,会产生局部疼痛,腕关节没有力量[1]。腕关节损伤患者需要通过积极的检查,明确损伤程度,进而选择合适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检查中,一般会选择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方法进行诊断,可以得到清晰的影像特征,有效诊断患者的骨折情况[2]。本次研究,作者抽取本次研究病例的周期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共随机抽取了6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通过随机抽签法对60例患者进行随机均分,利用对照研究,现将研究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6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通过随机抽签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单纯通过核磁共振进行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多层螺旋按CT进行联合扫描,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为17~61岁,平均(40.54±5.34)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16~62岁,平均(41.47±5.51)岁。本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扫描:患者检查前,需要全身放松,设置电压、电流、扫描时间、层厚,得到的数据,通过工作站来进行处理分析。

核磁共振扫描:由同一名检查人员进行检查,设置层厚、层间距,患者的矢状面通过T1WI扫描、STIR进行扫描、冠状面通过T1WI以及T2WI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脱位率、骨折率、隐匿性骨折率、移位骨折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笔者用来分析数据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9.0,测量数据使用卡方值来表示,利用t值进行验算,计数数据使用()来表示,利用χ2对计数数据进行验算,当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脱位率、骨折率、隐匿性骨折率、移位骨折率分别为:50.0%(15/30),90.0%(27/30),40.0%(12/30),43.3%(13/30),对照组患者的脱位率、骨折率、隐匿性骨折率、移位骨折率分别为:23.3%(7/30),66.7%(20/30),16.7%(5/30),3.3%(1/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后的骨折情况比较[n(%)]

3 讨论

腕关节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精巧,该病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一般是因为外界暴力冲击引发的。临床中最常见的腕关节损伤是腕关节脱位以及骨折。腕关节对于人体组成来说,主要提到支撑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腕关节损伤是由于尺偏方向力和背伸方向力以及旋转方向力导致的损伤情况,并且还会损伤其他关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临床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3]。想要及时治疗,前提就是需要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逐渐提升,在关节损伤的诊断中,一般会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扫描进行诊断,应用的比较普遍,两种诊断方法各有优势,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单一方法进行诊断,诊断效果均较差,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所以,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中联合应用以上两种方法对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断,研究其诊断价值[4]。

随着临床科技以及经济的逐渐发展,医疗水平逐渐提升,通过DR图像以及CT模式等诊断措施对腕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诊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诊断价值也得到体现[5]。通过DR图像对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得到比较清晰的影像学资料,但是,腕关节比较精致,其中细微结构不会得到完全的展示。通过CT模式对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断,不但能够防止软组织损伤引发的误诊,还能够有效区别血肿以及腕关节损伤,虽然诊断效果良好,但是对于腕关节的整体情况仍然没有办法全面展示,局限性较[6]。多层螺旋CT扫描是普通CT的加强版,是以普通CT为基础,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得到的诊断模式,诊断后,得到多层图像,且普通CT扫描和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前后更加模糊,后者的投影数据更加清晰,不但能够防止漏扫的发生,还能够避免出现运动伪影,有效提高分辨率,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腕关节的细微结构。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得到图像之后,通过工作站图像处理,有利于临床观察的细微性,充分将腕关节结构进行显示,有效诊断腕关节骨折以及脱位情况[7]。通过核磁共振扫描,成像过程具有依赖性,主要是对组织间氢离子浓度不同进行检查,可以有效地区分骨组织,将周围组织和腕关节组织进行区分,将骨折线清晰的显示出来,对于骨挫伤以及骨损伤起到显著的诊断效果[8]。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扫描的成像原理不同,诊断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核磁共振扫描对于骨损伤、骨挫伤以及隐匿性骨折可以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多层螺旋CT扫描,通过重建技术,有效显示出以为骨折以及脱位情况[9]。

本次研究,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脱位率、骨折率、隐匿性骨折率、移位骨折率分别为:50.0%(15/30),90.0%(27/30),40.0%(12/30),43.3%(13/30),对照组患者的脱位率、骨折率、隐匿性骨折率、移位骨折率分别为:23.3%(7/30),66.7%(20/30),16.7%(5/30),3.3%(1/30);刘彦锋[10]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脱位率、骨折率、隐匿性骨折率、移位骨折率分别为:43.3%(13/30),93.3%(28/30),43.3%(13/30),46.7%(14/30),对照组患者的脱位率、骨折率、隐匿性骨折率、移位骨折率分别为:26.7%(8/30),70.0%(21/30),40.0%(12/30),0.0%(0/30),和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腕关节损伤通过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进行联合诊断,有效诊断骨折情况。

猜你喜欢
隐匿性腕关节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微小移位的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保守治疗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