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03-30 02:20刘培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性符合率良性

刘培进

(菏泽市立医院放射科 山东 菏泽 274000)

肺磨玻璃结节(GGO)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占位性病变,以内部有血管纹理和支气管显现的淡薄密度增高影为主要表现,根据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1]。有文献报道,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发病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诸多病变如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腺癌以及细支气管肺泡癌等,不仅危害患者健康,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在诊断肺磨玻璃结节时,手术病理检查作为一种金标准,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并且费用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运用。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检查因为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逐渐运用在肺磨玻璃结节的定性诊断中。因此,本文对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85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7~73岁,平均(54.3±9.6)岁,其中女性40例、男性45例,临床表现:发热8例、痰中有血5例、胸闷4例、胸痛14例、咳痰20例、咳嗽45例。入选标准:①符合肺磨玻璃结节临床诊断标准,且经病理检查确诊;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胸口疼痛、身体发热以及咳嗽等症状;④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肺部大咳血、肠梗阻、脏器穿孔以及严重呼吸困难者;②既往原发性肿瘤病史者;③严重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④临床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即选择GE Lightspeed16及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64螺旋CT扫描仪。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上举双手,头部先进,从肺尖开始扫描,直到肺底,运用无间隔容积扫描。设置扫描参数:矩阵为512×512,管电流为220~250 mA,螺距为0.938:1,管电压为120 kV,层间隔为5 mm,层厚为5 mm,肺窗:窗位为700 Hu,窗宽为1500Hu;纵膈窗:窗位为50 Hu,窗宽为360 Hu。运用薄层骨算法对病灶区进行重建,重建层间隔为0.7~1.0 mm,层厚为1.0~1.25 mm,并且向工作站传输数据,给予多平面重建。

1.3 观察指标

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螺旋CT诊断良性和恶性病灶的符合率进行计算,并且对良恶性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进行观察,包括实性成分直径、病灶直径、分叶征、胸膜凹陷、毛刺征以及边界清楚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由SPSS 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对计数资料以(%)表示运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螺旋CT诊断符合率

本组的85例患者中,56例为恶性结节,占65.88%,29例为良性结节,占34.12%;螺旋CT诊断良性和恶性结节的符合率分别为96.55%(28/29)、94.64%(53/56),总符合率为95.29%(81/85)。

2.2 良、恶性结节的CT特征比较

良性结节的边界清楚所占比例高于恶性结节(P<0.05),但是胸膜凹陷、毛刺征以及分叶征所占比例均低于恶性结节(P<0.05),见表1。

表1 良、恶性结节的CT特征对比[n(%)]

2.3 良恶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和病灶大小对比

与恶性结节相比,良性结节的实性成分直径和病灶直径均较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良恶性结节的各项指标比较(,mm)

表2 良恶性结节的各项指标比较(,mm)

结节性质 例数 实性成分直径 病灶直径良性结节 29 0.00±0.00 9.25±1.45恶性结节 56 6.03±0.56 16.84±3.23 t 7.409 9.062 P<0.05 <0.05

3 讨论

3.1 肺磨玻璃结节的发病情况

肺磨玻璃结节通常指的是HRCT上局部肺密度轻度增加,以云雾状略高密度影为主要表现,在图像上能够显示支气管和肺的血管束,但是这一表现不具备特异性,其发生与局限性纤维化、血管炎、出血、炎症以及腺瘤增生等诸多病变有关。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肺磨玻璃结节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不仅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2]。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肿瘤性GGO的病理学基础主要为肿瘤细胞顺着肺泡间隔生长,增厚肺泡壁,肺泡内处于充气状态,癌组织没有完全充填[3]。因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对CT征象与病变形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尤为重要,对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2 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

随着螺旋CT的发展和改进,其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并且因为具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4]。通常情况下,恶性肺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表现以肿块合并分叶、毛刺为主,具有模糊的边界,并且往往合并支气管截断和胸膜凹陷;而良性结节则具有清楚的边界,病灶为椭圆形或圆形,可合并少量胸膜凹陷,但是没有毛刺征和分叶征[5]。螺旋CT的三维重建能够将磨玻璃结节的形态结构特征多平面、多角度显示出来,通过行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肺结节的局部微血管改变,并且根据结节血供情况,鉴别诊断良恶性结节[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诊断良性和恶性结节的符合率分别为96.55%(28/29)、94.64%(53/56),总符合率为95.29%(81/85),提示螺旋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具有较高的价值。在CT影像学表现上,良恶性结节的病灶形态、边缘以及大小等比较有差异(P<0.05),说明在肺腺癌诊断中,磨玻璃结节大小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并且病灶与恶性程度呈正比关系[7-8]。同时,在诊断良恶性结节时,病灶的形态轮廓显示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征象,其中恶性病变患者病灶以不规则形或圆形为主;而良性病变患者病灶则呈现出小片状或光滑圆形状,其原因主要为发病早期肿瘤细胞呈现出均匀的生长速度,随着肿瘤的进展,不同方向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再加上周围基质和血管的限制[9],肿瘤表现为不规则形。有研究发现,在良恶性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诊断中,边缘清晰或模糊、胸膜增厚或相邻结构的凹面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良性病变以边缘光滑的病灶为主,而恶性病变则表现为分叶状或边缘棘状[10]。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良性病灶相比,恶性病灶具有较大的直径,并且认为只有恶性磨玻璃结节才具有实性病灶,其发生与肿瘤性生物学行为特点和炎性反应有关[11]。

综上所述,在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诊断中,通过运用螺旋CT检查,不仅能够对病灶性质进行判断,还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实性符合率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