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增强螺旋CT取代IVP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研究

2021-03-30 02:20施发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预测值输尿管螺旋

施发俊

(来安县中医院影像科 安徽 滁州 239200)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继发于肾结石,由于输尿管自身解剖特点导致结石嵌顿,从而造成尿路直接损伤、梗阻以及感染,导致患者腰腹部疼痛、血尿、脓尿以及肾脏功能损伤[1]。目前临床对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可以通过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2],但由于输尿管结石发病较为突然,且患者疼痛难忍,因此影像学检查凭借无创、时间短等优势而备受青睐[3]。非增强螺旋CT和静脉肾盂造影(IVP)均可用于输尿管结石的早期诊断[4],为进一步评价两者之间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特开展专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66例疑似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入组病例均因腹痛、尿频、尿急、血尿、腰痛前来就诊;②符合临床输尿管结石诊断标准,且均经手术病理或输尿管镜诊断明确;③临床病例资料完整,均接受非增强螺旋CT检查及IVP检查,两种检查时间均<1d;④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检查禁忌症以及拒绝本研究者。66例患者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4.65±2.54)岁。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非增强螺旋CT检查及IVP检查,检查结果均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及以上影像学医师进行复核并评价。

非增强螺旋CT检查:患者入室后指导其取常规仰卧位,采用联影UTC-510 16排螺旋CT扫描机自患者肾上极至膀胱底部耻骨联合上缘部位行腹盆全面扫描,参数设置:电压、电流、螺距、层厚、速度分别为120 kV、240~300 mA、1.4 mm、5 mm、0.8 s,采用标准算法进重叠重建,重建层厚、间隔分别为2.50 mm、1.25 mm。扫描结束将数据和图像传输至后台工作站进行三维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R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所有患者的输尿管进行重叠重建分析,全方位观察所有患者的输尿管内的结石形态、大小、所在位置及输尿管梗阻程度、梗阻范围等情况。

IVP检查:造影前2~3天不吃易产气和多渣的食物,并禁服碘剂以及含钙的药物,检查前一天下午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前6~8 h嘱禁食,3 h前禁饮,检查当日,指导患者取常规仰卧位,采用万东新东方1000C数字化DR机先行腹部平片拍摄,经静脉注入碘对比剂30~50 ml碘对比剂,分别于5、15、30 min腹部加压摄片,最后于松压后再次摄片,对于严重积水者可根据显影情况适当延迟拍摄。

1.3 评价指标

所有获取图像均由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分别进行判断,其中结果一致者确诊,结果不一致则经过讨论后确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表示。定性数据用χ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显著差异(P<0.05)。并分别计算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

2 结果

2.1 病理情况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66例患者中确诊50例输尿管结石(75.76%),其中单侧输尿管受累47例,双侧输尿管受累3例;共有结石69个,均呈椭圆形或圆形或多角形样;结石主要位于输尿管内,其中结石位于肾盂入口处22例,膀胱入口处22例,输尿管中段6例;以结石长轴为直径标准,最小直径为3.0 mm,最大直径为32.5 mm,平均直径为(3.42±0.66)mm。

2.2 非增强螺旋CT与IVP诊断价值的比较

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非增强CT诊断47例,IVP诊断31例。非增强螺旋CT诊断的敏感度、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IVP。见表1、表2。

表1 非增强螺旋CT与IVP诊断价值的比较(n)

表2 非增强螺旋CT与IVP诊断价值的比较(%)

3 讨论

尿路结石的成分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结石、磷酸铵镁等,由于结石性质因人而异,因此常规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漏诊率;而IVP指经静脉注射造影剂,通过肾脏分泌随尿液进入肾集合系统,使肾盏,肾盂,输尿管显影成像,观察肾实质、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的全尿路病变检查方法;同时还能够间接了解肾脏的滤过功能和浓缩功能,是临床泌尿系统疾病中较常用和有效的造影方法[5]。然而本研究在临床实际工作发现,由于大部分输尿管结石患者就诊均因突发疾病,因此导致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IVP检查存在较多的不足,如禁忌症较多,导致检查无法及时开展,影响治疗方案的及时制定和开展;其次患者肾功能受损容易出现显影差、延迟显影或不显影,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导致医患纠纷或矛盾;再者IVP检查前需要准备肠道,避免因肠道积气、内容物会影响检查结果;上述因素均是临床无法有效规避的客观因素,均会影响IVP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CT设备的普及率大为提高,而其中的非增强螺旋CT技术具有薄层、快速、无创、禁忌症少等优势[6];与IVP检查操作流程相比,CT技术自带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使得患者仅需要1次扫描就能够获得清晰、高质量的立体图形,既能够能够缩短检查时间,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又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对疾病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详细准确的参考依据[7]。国内学者黄林[8]在输尿管结石ESWL术中引入非增强螺旋CT输尿管重建术,结果手术效果获得满意效果;虞晓明在研究中也证实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利用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尿路重建,图像征象清晰,能够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由此可见,非增强螺旋CT技术在临床用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颇受青睐。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增强螺旋CT诊断的敏感度、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IVP,分析原因在于利用非增强螺旋CT技术的VR、CRP和MPR技术,不仅能够获得与常规IVP类似的观察效果,有利于临床医生的观察和诊断;而且无需进行肠道准备,而且也缩短了患者的就诊和检查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因此本研究认为非增强螺旋CT技术完全可以取代IVP检查。而且随着临床非增强螺旋CT技术的发展,有研究还提出了低剂量平扫来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从而提高检查的安全性,这也为本研究的后续开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预测值输尿管螺旋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旋风“螺旋丸”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