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价值分析

2021-03-30 02:20史远亮葛小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号强度前列腺癌磁共振

史远亮,葛小丽

(保定涿州宝石花医院影像科 河北 保定 072750)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多发病,患者年龄多数是超过55岁,这也是一种常见疾病,患病率呈持续增长特点。据统计,55岁前前列腺癌发病率低,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从而给其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前列腺疾病涉及的类型有:a.前列腺炎、b.前列腺增生、c.前列腺癌,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疾病产生后均会对其患者身体以及心理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给予相关治疗,便会诱发其他并发症亦或是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所以,怎样进行前列腺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为此,选择2019年4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价值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0年9月;选择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疾病患者3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56~85岁,平均(68.5±3.5)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57~86岁,平均(68.9±3.6)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经数据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2)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3)DRE检测触及异常结节;(4)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增高。

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疾病患者;(2)中途退出,依从性不高者;(3)精神性疾病,依从性不高者。

1.2 方法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1.5T磁共振和腹部相控阵线圈检查。选择高分辨率扫描:从FSE T1加权像TR500 ms,扫描区间200 mm×200 mm,T2加权像,TR6000 ms,TE110 ms。加用脂肪抑制技术,FOV200 mm×200 mm,并以矢状位,行轴位、冠状位等多方位成像,矩阵256×256,层厚3 mm,层间距离0.3mm。DWI检测自旋回波的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横轴面扫描:TR3200,TE84 ms,矩阵256×256,层厚3 mm,层间距离0.3 mm,扫描间距400 mm×400 mm,扩散敏感参数500 s/mm2,扫描40s,磁共振自动生成ADC图。DC EMRI扫描:3DLAVA序列横轴面容积扫描:TR5.2 ms,TE2.6 mm,翻转角12°,扫描区间300 mm×300 mm,层厚3 mm,层间参数0.3 mm,矩阵256×256,26层,扫描12s。对比机喷替酸葡甲胺,0.1 ml/kg注射,2.5 ml/s注射流率。5s后扫描,间隔5s扫描一次,共7次。

1.3 评价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病理诊断情况: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2)分析对照组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参数和表现扩散参数;(3)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病理诊断情况

研究组33例患者病理活检确诊前列腺增生25例(75.76%)、前列腺癌8例(24.24%)。其中,多发病灶9例、中央腺体癌变5例、病变积累中央叶5例、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前列腺包膜受累10例。

2.2 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参数和表现扩散参数

前列腺增生和对照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参数与表现扩散参数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其他参数对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 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参数和表现扩散参数()

表1 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参数和表现扩散参数()

分组 例数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 表观扩散参数h=800s/mm2 b=50s/mm2 171.58±55.39前列腺癌 8 105.46±22.14 92.05±12.47 162.58±50.71前列腺增生 25 128.65±22.47 142.00±34.58 134.32±49.00对照组 33 116.34±23.01 156.34±20.48 101.02±22.85 t-6.20 5.64 4.33 P-0.00 0.00 0.01

2.3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

三组参数对比得出:前列腺增生和对照组血管外细胞间隙体积、转运常数、速率常数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其他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2。

表2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

表2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

分组 例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min) 转运参数 速率常数前列腺癌 8 0.23±0.08 0.36±0.03 0.72±0.04前列腺增生 25 0.18±0.02 0.26±0.07 0.69±0.04对照组 33 0.14±0.03 0.24±0.05 0.65±0.04 t-6.54 7.54 8.65 P-0.00 0.00 0.00

3 讨论

前列腺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对患者生活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1]。传统诊治以超声、CT诊断为主,但存在误诊漏诊现象[2]。穿刺活检作为一种开放性诊断方案对患者存在不利影响,尤其是老年人合并基础性疾病身体耐受性不高、痛苦大,而且会随着穿刺针道转移种植现象[3]。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动态增强扫描能够确定癌变组织,观察微血管情况[4]。对于前列腺癌患者因血管密度较高且分布均匀,因而实施增强扫描可以观察血管增生掌握癌性组织改变。而磁共振弥散性加权具有高诊断性,可以对组织内水分子弥散状况准确诊断,临床反响良好[5]。

本研究中,研究组诊断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本研究结果,前列腺癌有些许间质,是由很多紧密堆积的腺体组成,恶性腺体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和肿瘤组织取缔正常含水腺泡结构。三组患者经对比发现,前列腺增生组与对照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参数、转运常数、速率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说明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磁共振检查对前列腺癌诊断和检出率。究其原因,分析与病变血管化情况有直接联系[6]。前列腺癌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因子高于对照组与前列腺增生。通常水分子可以在人体内扩散时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是一种弥散型运动[7]。组织变化时受到干扰叫做弥散受限。磁共振弥散加权可以诊断水分子受限弥散状况、方向,从而掌握微观结构。对于癌变患者正常组织会受到排挤,水分子量减少。对此,水分子含量减少,癌性组织增殖时发生扭曲,因而弥散加权可以精准反应癌症情况以及前列腺组织变化[8]。最为重要的是该种诊断方法具有无创性,无论是中年患者还是老年人均耐受,无不良影响,诊断准确性高[9]。

综合分析,前列腺疾病诊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准确诊断病症。不过在临床应用中建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式,如有需要建议多种方案联合,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信号强度前列腺癌磁共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WiFi信号强度空间分辨率的研究分析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