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30 02:20王芬芬朱金晓傅晓峰尹灵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牙列上颌三维重建

王芬芬,朱金晓,傅晓峰,薛 黛,邹 茵,尹灵芝

(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童口腔科 江苏 无锡 214023)

上颌埋伏牙属于常见的牙科疾病[1],是发育畸形的一种,会导致恒牙移位、牙列紊乱等情况的发生[2],对患者的咀嚼功能、面部美观产生严重影响。准确定位埋伏牙的位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3]。以往临床中采用X线片、根尖片、全景片等定位埋伏牙,存在图像重叠、变形的情况,且不能准确定位埋伏牙的唇腭侧,形态、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也不能精准显示[4],因此未能满足临床需要。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便于清晰地观察到牙齿的位置、数量等情况,但是不能清晰地显示牙根的形态、数目。随着CT技术、重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临床中。本文就该技术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特择取上颌埋伏牙患者50例开展研究。正文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10月—2019年9月,所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的上颌埋伏牙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8~34岁,平均(18.05±3.05)岁。恒牙列期28例,混合牙列期22例。纳入标准:(1)因牙列不齐、中切牙缝过宽等原因就诊者;(2)拍摄X线片、全景片显示定位模糊、显示不清楚等情况而需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者。纳入标准:(1)存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禁忌证者;(2)不配合检查者。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仪,设定扫描参数: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20~140 kV、55~115 mA,层厚、螺距分别为0.625 mm、0.938,扫描层厚、重建间距、扫描矩阵分别为1.0 mm、0.6 mm、512×512,进行薄层容积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利用头架固定头颅,将患者上下颌微张,将一方块状的纱布放置在患者前牙区并叮嘱患者轻咬。进行头颅侧位定位扫描,从下颌骨扫描至上颌窦中部,扫描线垂直于大部分牙体的长轴,扫描过程中叮嘱患者不做吞咽动作。将扫描所得的原始数据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等技术进行图像重建,从不同的角度对埋伏牙断面、三维立体图像进行观察,并对上颌埋伏牙的位置、形态、萌出方向、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观察,同时对埋伏牙的大小、数量进行测量和记录。

1.3 评价指标

(1)观察上颌埋伏牙的数量、所处位置。(2)观察上颌埋伏牙的形态、萌出方向、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埋伏牙的数量

50例患者中共有上颌埋伏牙65颗,其中阻生埋伏牙16颗,多生埋伏牙49颗。单牙埋伏35例,成对埋伏15例。

2.2 埋伏牙的位置情况

65例上颌埋伏牙中,唇侧、腭侧各有17颗、48颗。其中阻生埋伏牙多位于尖牙区、上颌中切牙区,多生埋伏牙多位于上颌中切牙区,不同类型埋伏牙之间对比上颌中切牙区、尖牙区、上颌中切牙区比例存在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1 埋伏牙的位置情况[n(%)]

2.3 上颌埋伏牙的形态

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显示,16颗阻生埋伏牙中,11颗牙体形态基本正常,5颗发育异常,包括牙冠弯曲变形4颗、牙冠变形1颗。49颗多生埋伏牙以锥形居多,体型较小。

2.4 萌出方向

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显示,65颗上颌埋伏牙中,包括19倒置阻生颗,垂直阻生17颗,水平阻生14颗,远中倾斜阻生11颗,近中倾斜阻生4颗。

2.5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65例上颌埋伏牙同临牙的分界清楚,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观察到有牙列不齐、推移、牙间隙宽等情况的邻牙38颗,出现邻牙牙根吸收、根尖位于上颌窦腔内各4例,出现含牙囊肿者6例。

3 讨论

上颌埋伏牙是牙颌畸形中比较常见、多发的一种[5],其会造成恒牙移位、牙列不齐、牙缝过宽等情况的发生。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前定位不准确,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创伤增加[6,7],对健康邻牙造成损伤,因此需要尽早诊治并准确定位埋伏牙位置。

传统X线片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定位骨内埋伏牙,但是分辨率不高,存在图片重叠、放大、变形等不足,不能显示埋伏牙的三维空间位置,加上拍摄条件、拍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8],促使病变部位显示模糊,难以精准定位上颌复杂埋伏牙,同时不能对埋伏牙至唇腭侧骨皮质的距离进行测量。传统X线片是二维平面图像,对病变部位的立体结构无法反映,埋伏牙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也难以确定。多层螺旋CT技术和软件的发展能够将传统X线片检查中存在的弊端解决,能对埋伏牙唇腭侧的位置进行明确,判断并精准定位复杂埋伏牙,并能够测量各种距离、骨密度,为后续治疗提供数据和影像支持。多层螺旋CT的分辨率高,图像清楚,基本不会出现影像重叠等情况,其通过多种三维重建技术能够获得上颌埋伏牙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另外通过对三维图像进行适当切割以及改变光纤投照角度,可有效控制灰阶,选择适合人眼视觉的观察范围,可使多生埋伏牙处于最理想的显示位置。VR是临床常用的三维重建技术之一,其能够显示多种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埋伏牙清晰显示出来,另外设置不同阈值能够将牙列同牙槽骨情况、牙列与埋伏牙的关系进行显示,并可定位部分唇颊向的埋伏牙,但在显示牙根方面存在不足之处。MIP技术能够将牙齿的全貌、内部结构的密度差异清楚显示出来,通过调节阈值能够更好地显示牙冠、牙根情况,能够准确定位埋伏牙位置,但在显示空间位置方面存在局限性。MPR能够清楚显示牙根情况,如根尖骨质、根尖同牙槽骨之间的关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将上颌埋伏牙的位置、形态、数量进行显示,有利于对埋伏牙的萌出方向进行观察,对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进行明确,同时可对埋伏牙与唇腭侧骨皮质的距离进行准确的测量。CPR能够通过角度拉伸对牙列情况进行观察,其与MPR均属于二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局部,但立体感、整体感不足。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上颌埋伏牙65颗,同临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准确率为百分之百。同时联合多项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将上颌埋伏牙的数量、位置、形态以及同周围组织的关系清楚显示,对萌出方向进行明确,便于临床医师制定拔除埋伏牙的治疗方案以及正畸治疗方案,可对手术路径进行明确,促使患者的痛苦减轻。但在临床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时,应注意调整阈值,促使埋伏牙定位更准确,牙齿结构密实,CT值一般>1500HU,齿槽骨较为疏松,先将阈值设定为>350HU可对牙列、齿槽骨情况完整显示,阈值提升至1600HU左右,能够不显示齿槽骨,便于对埋伏牙和牙列的关系进行更好地观察,利用剪切手段仅对埋伏牙进行显示和测量,可促进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总而言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上颌埋伏牙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正畸牵引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牙列上颌三维重建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