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30 02:20王肖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分叶征空泡形态学

王肖娟

(蓬莱市中医医院影像科 山东 烟台 265609)

肺部磨玻璃影是指CT图像提示为轻微密度增加的非特异性影像,可以显示出支气管的血管纹理,主要分为混合磨玻璃影与纯磨玻璃影两种[1]。其中混合磨玻璃影可以存在条片状、结节状的高密度影,多见于肺部炎症、出血、纤维化与肿瘤等病变后。有研究发现,部分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结节病灶属于原位癌,包括:浸润型腺癌、微浸润型腺癌等,且多无淋巴与血流转移[2]。因此,采取有效的技术对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给予定性诊断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精进,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的CT诊断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7月本院82例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探讨CT多平面重建对于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病情定性诊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7月本院82例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且为单发性结节,结节直径在1cm以下;本次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知情;研究方案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碘对比剂过敏;重度甲亢;病重危重;肝肾功能障碍;有精神疾病史。良性组共计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44~76岁,平均(55.6±4.8)岁;良性结节29例,炎症8例,不典型瘤样增生3例。恶性组共计患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4~75岁,平均(55.8±4.5)岁;病理类型为腺癌35例,鳞癌7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了CT进行多平面重建检查,设备型号:GE Optima 660 64排螺旋CT 美国。设备参数:螺距1,层厚0.5 mm,管电流110 mA,管电压120 kV,机架转速0.28 s/360°。按照临床标准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并于病灶处给予高分辨率的CT重建,层间距1 mm,层厚1 mm,使用增强扫描时静推碘海醇70~100 ml+生理盐水20 ml,并指导患者屏气8~10 s。

1.3 观察方法

(1)对比两组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形态学情况,包括:斑片状、不规则形、多结节融合状、椭圆或圆形。(2)比较两组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影像学情况,包括:毛刺征、空泡征、边界清晰、分叶征、胸膜凹陷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形态学与影像学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具体结果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形态学情况比较

恶性组斑片状、不规则形、多结节融合状的形态学发生率较良性组更高(P<0.01);椭圆或圆的形态学发生率较良性组更低(P<0.01)。见表1。

表1 两组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形态学情况比较[n(%)]

2.2 两组影像学情况比较

恶性组空泡征、边界清晰、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的影像学发生率较良性组更高(P<0.01或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影像学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肺部磨玻璃影是一种非特异性肺实质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密度与透光度降低,血管纹理边界十分清晰。肺部磨玻璃并无肺癌组织的特异性CT征象,在其他良性病变中也会出现肺部磨玻璃征象,例如:感染性疾病、局灶纤维化、良性肿瘤等[4]。存在肺部磨玻璃影的患者肺密度变化主要与肺血容量、组织与气腔密度、血管外体液量有关,且在诸多致病因素的干扰下导致肺密度变化。研究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多见于炎性结节四周,一些结节也可能发生在肺癌周围[5]。因此,尽早采取有效的技术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进行定性诊断十分必要。

现阶段,CT影像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的首选诊断技术,不仅具有操作快速、分辨率高等特点,且数据采集后所采取薄层重建与相关处理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分辨率,利于精准识别磨玻璃小结节的性质。同时,在CT影像学检查下,若肿瘤表面呈现出花瓣状变化则为分叶征,这种征象主要受肿瘤边缘细胞分化速度的影响,也可能与结节内部肺间质结构受限与纤维组织牵拉介导肿块生长有关[6]。有研究认为,肺癌肿瘤内部主要为空腔、空洞与空泡,其中以空洞较为常见[7]。当病灶组织坏死后便会由支气管引流排出,而吸入气体则能够形成空洞。然而,早期肺癌或癌前病变多出现纯磨玻璃结节,其内部无实性成分,因此不易发生坏死情况。此外,纯磨玻璃结节出现空泡的原因还与其内部组织未占据含气肺组织与肺泡、扩张的小气道扩张,以及肺泡腔不断破裂、融合、扩张有关[8]。良性病变通常存在炎症变化,炎症渗出可以导致磨玻璃结节的边界不清,而恶性病变中的癌细胞能够伏壁生长,所以边缘清晰。有学者发现,良性的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在CT下主要呈圆形或椭圆形,而恶性的形态则为不规则形,斑片状与结节融合状,通过观察CT下磨玻璃影的形态学,利于良恶性病灶的诊断[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CT扫描及1mm层厚的多平面重建后,恶性组不规则形、斑片状、多结节融合状的发生率较良性组更高(P<0.01);椭圆或圆的形态学发生率较良性组更低(P<0.01)。结果说明,CT多平面重建下,恶性病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与多结节融合状,而良性病灶则以椭圆或圆形为主。从影像学特征来看,恶性组毛刺征、空泡征、边界清晰、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的影像学发生率较良性组更高(P<0.01或P<0.05)。可见,CT多平面重建下观察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与边界情况均能够成为良恶性病变的可靠诊断指标。需要注意的是,若在CT多平面重建期间发现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与毛刺征等征象,临床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警惕恶性病变,必要时以穿刺与手术病理诊断法给予进一步确诊。同时,即使检查期间未见上述征象,临床也应严格按照Fleischner指标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与随访,动态监测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大小、形态、实性成分,以便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确保临床诊疗效果[10]。

总之,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识别出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形态与影像学情况,适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分叶征空泡形态学
低弗劳德数通气超空泡初生及发展演变特性
水下航行体双空泡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MSCT征象与Ki67、PKM2、SPINK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
基于LPV的超空泡航行体H∞抗饱和控制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CFD的对转桨无空泡噪声的仿真预报
高分辨CT征象对肺内孤立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MPN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