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评价

2021-03-30 02:20李志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符合率螺旋结节

李志强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放射科 山西 大同 037005)

肺小结节是一种局性灶,其形状类似于小的圆形,经影像学检查,在图像中以相对密度增高的阴影为主要表现。此类结节既有多发类型也存在单发类型,临床中并不伴肺不张或胸腔积液等疾病存在,并且肺小结节也不完全是肺癌的象征,仅有恶性的肺小结节能够作为原发性肺癌的象征[1]。在临床中,主要以CT诊断来完成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判断。随着现代医疗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CT技术也在革新,现阶段多排螺旋CT的应用在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围绕传统CT诊断与多排螺旋CT诊断的效果差异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2]。本次研究也以此为切入点,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40名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重点分析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详细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中选取2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24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以常规CT诊断,一组命名为观察组,以多排螺旋CT诊断,研究开始即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能够比较(P>0.05),具体介绍如下。

性别:男性:观察组64例,对照组56例,女性:观察组56例,对照组64例;年龄:观察组34~75岁,平均(57.56±3.44)岁,对照组35~75岁,平均(57.62±3.41)岁;体质量:观察组41~85 kg,平均(56.71±3.45)kg,对照组40~83 kg,平均(56.97±3.50)kg;患病时间:观察组1~19个月,平均(5.61±1.34)个月,对照组1~20个月,平均(5.69±1.35)个月。

纳入标准[3]:①患者因咳嗽、痰中带血、咯血、胸闷、胸痛等肺小结节或早期肺癌典型症状入院;②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脏、肾脏、肝脏等器质性病变;③患者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经病理学确诊;④患者病情稳定,无生命风险。

排除标准:①陈旧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②肺内结节钙化、索条状等陈旧性病灶患者。

1.2 方法

多排螺旋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出厂的64排螺旋CT检查仪(YZB/JAP1551-2008编号)完成本次检查。为保证检查结果,消除患者因自身因素对检查造成的干扰,检查前需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尽可能维持稳定、均一的呼吸深度。设定扫描参数,螺旋扫描螺距:1.5 mm,床进30 mm/周,140 kV、40 mA,开始检查后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以胸廓入口开始扫描,连续扫描直至肺底部,对肺部结节的分布、大小、密度、形态、内部特点、结节边缘进行详细观察,可结合计算机肺结节分析软件辅助诊断。

1.3 观察指标

(1)以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常规CT检查与多排螺旋CT检查的符合率进行判断;(2)记录不同诊断方式的操作时间;(3)以优、良、差对不同诊断方式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4]:无任何伪影存在即定义图像质量为优,图像中有少量伪影存在于肺尖、肺底位置,但对诊断无影响即定义图像质量为良,图像中能够观察到伪影的存在,该伪影对肺部结节的观察与判断造成了不良影响即定义图像质量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借助信息软件SPSS 20.0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CT检查与多排螺旋CT检查的符合率

对照组中,经常规CT检查有84例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相符,符合率70.00%,观察组中,经多排螺旋CT检查有114例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相符,符合率9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操作时间

对照组中,常规CT检查操作时间为(24.51±5.15)min,观察组中,多排螺旋CT检查操作时间为(17.57±3.51)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优良率相比,多排螺旋CT检查(97.50%)明显高于常规CT检查(9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图像质量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随着临床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该病进行重视,进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5]。一般情况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仅为咳嗽、胸闷、胸痛等呼吸道症状,患者往往无法自觉,进而延误最佳的诊断治疗时机。因此在肺癌患者的早期阶段即展开高危人群的针对性筛查十分必要。

以往的早期肺癌检查多以CT诊断为常用方法,但受到层厚、扫描速度等众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常规CT扫描技术无法对亚段以下支气管进行清晰成像,仅可描述大支气管的显示段,造成所得的图像结果并不理想;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多排螺旋CT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能够扩大扫描范围,消除漏层对显示结果的影响,提高图像的纵轴分辨率,是一项新型诊断措施[6]。

多排螺旋CT诊断技术能够快速实现大范围的扫描,完成肺部孤立小结节的准确性判断,对于患者肺部结节的大小、形态、分布、内部特点、结节边缘进行清晰的图像描述,帮助临床作出病理判断[7];值得注意的是,多排螺旋CT检查技术以低剂量为特点,在操作中设定扫描参数不便,降低了管电流水平,在不会对肺小结节检出率及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产生影响的情况下,直接降低了X线辐射剂量,消除了患者的担忧情绪[8]。此外,多层螺旋CT技术强化了X射线管球的利用率,有效减少了图像噪声的水平,从而降低了对图像质量造成的影响[9]。

本次研究以常规CT检查与多排螺旋CT检查在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的检出差异为研究内容,结果显示,对于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多排螺旋CT检查较常规CT检查具有更高的符合率,更优的图像质量及更短的诊断操作时间。

在姚玉龙等人的研究中[10],以100名早期肺癌肺微小结节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实施一般性CT检查(对照组)与128排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检查诊断准确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效果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印证了本次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在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多排螺旋CT技术具有诊断符合率高,操作用时短,图像质量突出的优势,建议患者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符合率螺旋结节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旋风“螺旋丸”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