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采用彩超检查的诊断应用评价

2021-03-30 02:20詹德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胰管征象胰腺癌

詹德瑞

(中山市中医院超声科 广东 中山 528400)

近几年来,我国胰腺疾病的发生概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此背景之下,肿块型胰腺炎以及胰腺癌的发生概率也有所增加。前者属于一类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如果胰腺炎患者疾病反复性发作,非常容易引起肿块性胰腺炎,疾病的出现和胰蛋白酶消化功能存在巨大关联性[1]。

值得说明的是,肿块型胰腺炎以及胰腺癌超声影像存在一定差别,经彩超检查能够发现发生肿块型胰腺炎的患者病灶内存在强回声斑块,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钙化灶或者胰管结石。与之相比,胰腺癌并不具备此类特点。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超声影像后方回声增强;而胰腺癌则表现为衰弱的情况。另外,胰腺恶性肿瘤患者彩超检查中可发现,其病灶四周存在彩色血流绕行、血管受到压迫的情况。

为了全面探讨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应用彩超检查的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2015年5月25日—2020年5月25日我院所收治的共计62例胰腺癌和肿块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样本,对上述命题加以分析,现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试验择取2015年5月25日—2020年5月25日我院所收治的共计62例胰腺癌以及肿块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样本。两种疾病患者的具体例数均为31例,现将其命名为肿块型胰腺炎组以及胰腺癌组。

在胰腺癌组中,男性共计21例、女性共计10例。年龄均值为(46.39±2.33)岁。

肿块型胰腺炎组中,男性共计22例、女性共计9例。年龄均值为(47.39±3.62)岁。受试者均存在病理学资料,且影像学资料完整。

排除对象:影像学资料缺失者、既往接受过腹部手术者、拒绝接受实验调查者。

1.2 检查方法

针对于2小组受试者开展彩超检查,本实验应用东芝Aplio 500等彩超设备,对受试者开展诊断。将探头频率调节为7.50~10.00 MHz。开展检查之前,告知受试者保持禁食禁水状态10 h。在检查过程中,取仰卧位,有效暴露上腹部,在此之后工作人员对受试者的上腹部局部实施多切面连续彩超扫查。在对其开展腹部常规超声检查过程中,要仔细查看受试者胰腺规格形态情况、胰管是否存在扩张、病灶血流情况、胰腺病变具体位置、内部回声、淋巴结是否存在增大情况。在此同时也要对病灶的具体部位形状内部回声详情、质地回声以及边界等等基本情况加以查看;经多普勒彩超设备针对于受试者病灶四周和内部血流情况加以分析。

对受试者实施检查时,告知病患深呼吸,以取得清晰图像。倘若显像模糊,可让病患采取坐位接受检查或者多饮水接受检查。若仍旧未能改善,可让病患服用适当声学造影剂,就此提升图像的显像质量。

1.3 观察指标

(1)分析肿块型胰腺炎以及胰腺癌超声征象情况;(2)分析两小组受试者超声征象对比详情;(3)分析两种疾病彩超检出率对比详情。

1.4 统计学原理

实验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计数资料开展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在开展t检验分析。倘若P<0.05,代表有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癌征象情况

相较于肿块型胰腺炎者而言,胰腺癌患者无胰管结石、非规则性扩张/贯通征象。而光滑扩张合并中断彩超征象比例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癌彩超征象情况[n(%)]

2.2 两组受试者超声征象对比详情

两小组受试者的内部不均匀质、附近血管变化、形态非规则影像无明显差别,P>0.05.相较于肿块型胰腺炎者,胰腺癌者病灶后回声增强、病灶中强回声斑块例数更少,腹腔淋巴结肿大例数更多(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超声征象对比详情(n)

2.3 两种疾病彩超检出率对比详情

31例肿块型胰腺炎者中,超声诊断符合共计27例,诊断准确率为87.10%。4例误诊为胰腺癌;31例胰腺癌者中,超声诊断符合共计29例,诊断准确率为93.54%。2例误诊为肿块型胰腺炎。彩照诊断上述两类疾病的准确率无明显差别(P>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胰腺癌的发生概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势态,其为一类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并不高,恶性程度强,受试者远期存活率低。由此能够看出,寻找一类有效方式尽早诊断此类疾病,为临床中值得关注的问题[2]。

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及临床症状较为相似,鉴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未能分别上述两类疾病,极容易耽误患者治疗,影响其疾病转归。

现如今,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使用彩超法对上述两类疾病加以诊断能够取得满意成效。

相关调查指出,胰腺癌和肿块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图像发病位置区域内部回声边界情况和四周血管情况较为类似,以上两者均可出现结石、胆管扩张和腹水的情况。

彩超为一类以二维超声为基准所改进的无创、快速诊断方法。本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患者病灶后方增强以及病灶内部回声增强斑块例数分别为5例以及0例,该组数据明显比肿块性胰腺炎者要低。在胰腺癌患者中,腹腔淋巴结肿大例数为15例,明显比肿块性胰腺炎者要高。由此能够看出,彩超检查表明病灶后方回声是否加强、病灶中是否有强回声斑块和腹腔淋巴结是否肿大为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的重要特征[3]。

分析胰腺疾病患者的胰腺管病理改变,针对于鉴别胰腺癌和肿块性胰腺炎来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本组中我们能够发现:相较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来讲,胰腺癌患者非规则扩张并贯通比例更低,P<0.05;而胰腺癌患者的胰管光滑扩张并中段比例比肿块型胰腺炎患者高(P<0.05)。这一结果代表胰管非规则性扩张同时贯通为肿块型胰腺炎的重要特点;胰管光滑扩张中断为胰腺癌重要的彩超特点。

由于肿块性胰腺炎会引发受试者胰管早期增粗、硬度增加,而后期则会引发萎缩的情况发生,令胰管粗细度并不均匀。通过彩超检查表明:受试者胰管非规则性扩张,并且呈现出贯通趋势。而从胰腺癌病理改变方面来看,其大都由于胰管上皮细胞癌所造成恶性肿瘤细胞持续性扩散,最终引发胰管梗阻,加上恶性肿瘤过度增殖所造成的机械性压力,也会导致胰管发生狭窄,最终引发胰管光滑扩张且中断。胰腺恶性肿瘤病灶为新生组织,内部有大量窦状间隙和毛细血管,新生血管缺少平滑肌,在受试者体内病灶四周能够发现显著血管受压,彩色血流绕行,在此其中又以频谱低阻高速为典型征象。与之相比,肿块性胰腺炎病灶大多为高阻低速[4-5]。

在本组中就检测效能而言,彩超诊断胰腺癌的符合率为93.54%;诊断肿块型胰腺炎的准确率为87.10%,组间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点代表:彩超为诊断上述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胰管征象胰腺癌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MRI平扫结合MR胆胰管造影在胆管壶腹区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