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脑部CT改变及相关分析

2021-03-30 02:20黄海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髓质脑萎缩额叶

黄海霞,陈 建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放射科 江苏 镇江 212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不明、慢性或亚急性患病临床症状各异,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亦表现不同症状,有的表现幻觉、妄想,有的表现思维涣散、反应迟钝,还有的表现木僵、刻板。国外有学者研究精分患者脑皮质变薄,白质稀疏且连接异常。国内有学者[1]通过头颅CT发现精分患者皮质和髓质萎缩致脑神经网络连接障碍,引起一系列精神症状。本研究除探讨脑结构异常与精分关系之外,还进一步分析左侧额叶CT值变化与精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对此病的CT影像认识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20年9月本院住院的精分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作出精分诊断,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18~51岁,平均(41.3±5.2)岁。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人员9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20~52岁,平均(42.5±4.7)岁。均在本院行头颅CT检查。本研究获得院伦理会批准。研究对象入组标准:CT图像清晰;右利手;汉族。排除标准:中枢系统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不稳定高血压;心脏病;药物滥用史。两组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CT检查

采用联影uCT510 16排CT,从颅底至颅顶行头颅CT轴位扫描,仰卧位,以眶耳线为基准线。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70 mAs,矩阵512×512,层厚及层距均为5 mm,层数24~32。窗宽:80 Hu;窗位:35 Hu。扫描结束,图像传输至PACS工作站。

1.3 判断标准

脑结构异常包括皮质型、髓质型及混合型脑萎缩。皮质型脑萎缩指脑沟、脑池增宽,脑回变薄;髓质型萎缩指脑室扩大,脑室周围白质减少;混合型脑萎缩指脑沟、脑池及脑室均增宽。本科室2名CT诊断医师采用盲法阅片,分析入组对象脑结构的CT表现,意见分歧时,邀请第3名医师阅片,采用2:1结果作为最终判断。

1.4 数据测量

2名医师采用PACS工作站的测量软件对左侧额叶CT值各自进行测量,取两者平均值。测量部位:侧脑室前角显示清晰层面的左侧额叶。

1.5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结构异常情况

研究组皮质型、髓质型及混合型脑萎缩的发生率依次为10.00%、12.22%、24.44%,对照组皮质型、髓质型及混合型脑萎缩的发生率依次为1.11%、2.22%、4.44%,研究组脑结构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结构异常情况比较[n(%)]

2.2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左侧额叶CT值

研究组左侧额叶CT均值为(33.28±3.25)HU低于对照组左侧额叶CT均值(36.17±2.06)HU,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左侧额叶CT值比较(,Hu)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左侧额叶CT值比较(,Hu)

组别 例数 左侧额叶研究组 90 33.28±3.25对照组 90 36.17±2.06 t--7.125 P-0.000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主要依靠患者症状进行诊断,是常见精神病,好发中青年人,病程持续、迁移,治愈困难。患者常感觉、知觉、逻辑思维、认知等方面障碍。阳性症状表现为幻觉、妄想等,阴性症状表现为淡漠、懒散等。精分患者易伤人、自杀,家人及社会负担沉重。目前,研究者对精分发生机制从不同方向进行分析,如遗传、神经生理、内分泌等,但尚无一致结果。以前人们认为精分是功能性疾病,但现在有学者认为不全是功能性,可能与脑部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因为人的精神活动受大脑控制,正常大脑结构产生正常的神经活动,异常大脑结构产生异常的神经活动,两者相互联系[2]。随着功能磁共振出现,对脑部研究已经到分子水平,但CT与MRI相比,价格便宜,易于操作,而精分患者情绪不稳,MRI检查容易失败,CT可作为本病的首选常规检查。

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借助胼胝体相连,大脑半球表层是皮质,由神经元胞体组成,深层是髓质,由神经元突起及其包绕的髓鞘组成,皮髓质内有胶质细胞填充,髓质内较多,主要对神经元起到营养和支撑作用。侧脑室对称分布于中线两侧,大脑半球表面见深浅不一的脑沟、脑池,沟池之间为脑回,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颞叶、顶叶及枕叶。不同脑叶、脑回具有不同的功能,承担不同的任务。各种原因导致脑神经元变性萎缩消失,脑实质体积缩小,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即诊断为脑萎缩。皮质型萎缩指脑沟、脑池增宽,脑回变窄、变薄,髓质型萎缩指脑室扩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减少,当脑沟、脑池及脑室均增宽时,即混合型脑萎缩。Oertel-Knöchel等[3]研究发现精分患者皮层厚度减低,脑叶体积缩小,存在脑萎缩征象。吴大兴等[4]采用脑室比率方法研究精分病人的脑结构变化,发现脑实质体积改变。本组精分患者脑萎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与文献[5]报道一致。因此,精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脑形态的改变。

额叶是所有脑叶中功能最发达的,控制最高的大脑功能,如受损,则缺失应有的自控能力、情绪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双侧大脑半球在功能上有差异,当左侧额叶组织结构异常,导致其优势减弱,而左侧大脑半球优势减弱会导致两侧大脑半球联系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双侧大脑半球在精神活动方面出现异常。有学者对精分的左侧额叶进行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该区域血流量减少,且呈低灌注,说明左额叶的激活程度发生改变。CT值反应局部组织密度,细胞结构改变导致组织密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CT值变化是该区域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即病理变化的反应。本组精分患者左侧额叶CT值为(33.28±3.25)Hu,低于对照组左额叶CT值(36.17±2.06)Hu,进一步说明精分左额叶细胞结构改变,组织密度相应改变,从而导致CT值减低。本组研究对象均为右利手,且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避免上述因素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额叶皮质内有锥体细胞、颗粒细胞、梭形细胞及星形细胞,髓质是大脑神经纤维聚集形成,髓鞘是包绕在神经纤维外面一次薄膜,由髓磷脂构成,起绝缘作用,防止神经电冲动从一个轴突传至另一个轴突,髓鞘周围有比皮质多的胶质细胞充填。研究者对精分尸检发现左侧额叶各种神经细胞变性、肿胀,核碎裂,细胞浆伊红,细胞浆内嗜碱性颗粒消失,且该区域内组织结构间隙增大,小胶质细胞增生吞噬坏死的神经细胞,此外,部分神经纤维周围的髓鞘脱失,从而导致左侧额叶整体密度减低,CT值相应减低。皮髓质萎缩以及左侧额叶CT值的减低,提示脑结构稀疏,神经网络连接全局效率降低,甚至连接分离,各脑区间介导传输功能退化,脑网络拓扑属性异常,连接路径减少,导致剩下的连接路线长度增加,部分连接点中心度增加或降低,出现情感、行为、认知等精神活动不协调,从而导致精分。

本组精分患者约半数出现脑结构异常且左侧额叶CT值减低,表明精分与脑萎缩及左侧额叶CT值改变之间存在联系。头颅CT作为精分患者初步筛查,为临床医生提供必要的影像资料,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神经影像发展,精分脑部结构的研究还会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髓质脑萎缩额叶
如何预防脑萎缩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额叶皮层退行性萎缩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
多带宽DTI-IVIM技术评估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受损的价值
磁共振功能成像DWI评价含碘对比剂对兔肾脏水分子扩散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时间参数优化
脑萎缩会发展成痴呆吗
大脑的巅峰时刻
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萎缩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