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2021-03-30 02:2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浅表性胃肠道胃肠

谭 决

(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东 化州 525100)

在现代临床诊治中,胃十二指肠疾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系统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传统的诊断操作中通常给予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采用胃镜以及超声等相关诊断技术,其中胃镜的诊断价格较高很难使患者接受[1];而简单的超声诊断虽然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特点,但是由于患者消化道系统内含有较多的气体及内容物,所以会加大超声诊断的盲区。随着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胃肠超声造影技术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2],胃肠超声造影技术对胃十二指肠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针对这一结论进行分析,为相关诊断技术提供理论性指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均实施胃肠超声造影技术进行诊断;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性别比例为35:23;患者年龄22~67(40.3±3.2)岁;患者的最长病程时间为5年,最短病程时间为0.5年,均值(2.0±0.5)年;纳入标准:(1)患者的病史资料齐全,且依从性较高;(2)临床表现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饱胀等上消化道症状,且患者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3];(3)患者及家属均对于此次研究内容表示认可并进行签字确认;(4)无精神类疾病、语言沟通障碍以及感冒、食物中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重度贫血等;(5)排除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患者以及自愿退出此次研究者[4]。以上患者的相关资料均经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进行监督核准,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许纳入研究。

1.2 方法

给予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均采用胃肠超声造影技术进行诊断,诊断前需要叮嘱患者进行8 h的禁水、禁食并做好相关禁忌症的排除工作。在确定诊断前15 min由医护人员给予患者进行冲服500 ml的造影剂。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 IU22)的探头调整为3.5~7.5 MHz,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身体贲门、食管下段的断面进行扫查,观察造影剂的通过情况,将探头放置患者剑突下略倾向于左后方位置进行连续的横、纵切面扫查[5];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对其身体胃底进行检查,将探头放置患者的左肋缘下进行横切与纵切扫查;指导患者取右侧卧位对其身体胃窦、胃角以及十二指肠等部位进行检查,将探头放置患者的右侧肋缘 、上腹部进行连续的移动倾斜检查[6];最后需要对患者以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其胃十二指肠部位进行检查,并仔细关注各个部位的结构、厚度 、病理改变情况及位置、形态、大小、回声和周围组织情况等[7]。

1.3 观察指标

由本院至少2名以上具有高年资的主任级专家对本次研究结果采用盲查的手段进行分析,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判定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的诊断性。其中,胃十二指肠疾病主要包括良性病变(胃溃疡、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症)和恶性病变(胃部恶性淋巴瘤、胃癌),诊断准确率=诊断准确例数/总例数×100%[8]。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和频数、百分率(%)表示,统计学显著性设定为P<0.05,非常显著为P<0.01。

2 结果

2.1 比较胃肠道超声造影对患者的良、恶性病变检出率

经临床病理诊断后,5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中主要包括:20例浅表性胃炎、8例十二指肠炎症、15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溃疡、1例胃部恶性淋巴瘤及4例胃癌;经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后胃溃疡、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症等良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0.00%、100.00%、93.33%、100.00%,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经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经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后胃部恶性淋巴瘤、胃癌等恶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00.00%和75.00%,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1 比较胃肠道超声造影对患者的良性病变检出率[n(%)]

表2 比较胃肠道超声造影对患者的恶性病变检出率[n(%)]

2.2 比较胃肠道超声造影对患者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58例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均被临床病理结果进行确诊,其中主要包括良性病变(胃溃疡、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症)和恶性病变(胃部恶性淋巴瘤、胃癌);而经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后患者良性病变中胃溃疡、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症分别包括9例、20例、14例和8例,恶性病变中胃部恶性淋巴瘤、胃癌分别包括1例和3例,总诊断准确患者为55例,诊断准确率为94.83%(χ2=3.080,P=0.079),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疾病是一种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胀满、阵发性腹痛等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消化道疾病,临床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检查技术给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整体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9]。传统的临床诊断中通常给予胃十二指肠疾病采用胃镜进行检查,但是该种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侵袭性,会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损伤,致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针对这一结论,相关文献中也给出了明显的数据[10],即:经胃镜诊断后的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约占据 0.017%~8.5%的患者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状。

本次研究中通过针对我院收治的5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采用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技术进行诊断,并以临床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其诊断结果显示:经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后患者良性病变中胃溃疡、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症分别包括9例、20例、14例和8例,恶性病变中胃部恶性淋巴瘤、胃癌分别包括1例和3例,总诊断准确患者为55例,诊断准确率为94.83%;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技术是一种在超声诊断中安全、便捷的环境下对检查方法的提升手段,其主要凭借超声诊断对于患者良恶性特征的判定以及肿瘤病灶向外腔生长情况的清晰展现,再联合口服造影剂的方式整体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的造影剂主要组成成分为:山药、藕粉、陈皮、薏仁等,均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以及使用方法简便等优点,拥有对患者腹部内脏器官相近的声衰减系数和声阻抗率,进入人体胃肠道以后可以明显提高胃肠壁与胃肠腔隙病理改变的对比度,增加临床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采用胃肠道超声造影诊断后的效果显著。既可以有效对患者的良恶性病变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又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浅表性胃肠道胃肠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