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肺动脉造影与MR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2021-03-30 02:20邓旭嵘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造影

邓旭嵘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东莞 523750)

随着科技及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这也使得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1]。肺动脉栓塞指的是人体肺动脉被内源性栓子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而产生肺循环障碍,栓塞类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血栓栓塞,二是羊水栓塞,三是空气栓塞,这一疾病致死率高,需要及时且有效的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所以对于肺动脉栓塞患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1月—2020年7月择取我院8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以治疗顺序为依据予以分组,对照组40例中,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22~70岁,平均(33.12±5.85)岁,发病时间1~8 d,平均(4.52±0.52)d,30例伴随呼吸困难症状,25例伴随咳嗽症状,35例纤维蛋白原阳性,10例伴随胸痛症状。研究组40例中,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24~71岁,平均(33.20±5.77)岁,发病时间1~7 d,平均(4.66±0.49)d,31例伴随呼吸困难症状,24例伴随咳嗽症状,37例纤维蛋白原阳性,9例伴随胸痛症状。组间资料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纳入标准:出现肺动脉栓塞相关表现,未接受过治疗,对本次研究知晓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检查存在禁忌症,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对造影剂过敏,无法配合检查研究等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实施MR检查,通过GE1.5TMR扫描仪检查,并辅助应用心电门控技术,TE和TR分别设置为5 ms、24 ms,矩阵128×256,视野38×38 cm,层厚6 mm,翻转角30°,受检者选择常规体位,从肺动脉长轴开始扫描,之后对主肺动脉进行垂直扫描,向工作站传输数据,并进行后处理。研究组(40例)实施CT肺动脉造影检查,通过GE16排CT机检查,受检者选择仰卧位,从胸廓入口开始扫描,直至肋膈角处,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部静脉将造影剂(370 mg/50 ml)+氯化钠注射液(30 ml,0.9%)注入,注射速度控制在每秒3.5 ml,之后进行人工智能触发扫描,电压控制在120 kV,电流控制在200 mA,旋转时间控制在0.33 s,准直0.6 mm,螺距1.35~5.5 mm,触发点选为肺动脉干,阈值控制在90~100 HU,扫描时间控制在4~6 s,采集相关信息和数据,将0.5 mm有效层厚重组间隔,之后向工作站传输容积数据,通过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对照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统计两组阳性检出率;(2)影像学表现;(3)MR检查中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血流变化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7.0予以分析,其中包括两种资料信息,一种是计量,另一种为计数,前者按照()方式展示,并利用t值检验,后者则按照(n,%)方式展示,检验方式为χ2,以检验结果是否<0.05为准判定是否有意义,若<0.05则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

经手术病理检查显示,8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中,68例为阳性,12例为阴性。在MR检查中,61例检出为阳性,19例检出为阴性;在CT肺动脉造影检查中,63例检出为阳性,17例检出为阴性;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影像学表现对比

从影像学表现来看,CT肺动脉造影可见肺部完全充盈缺损以及肺部中心充盈缺损,同时栓塞肺窗纹理呈现出稀疏状态,且其分布同于肺叶纹理;MR检查可见肺动脉扩张,其中存在中等异常信号的栓子,动脉充盈缺损,呈不规则状态,肺动脉高压变化与室壁增厚、右心室扩大、左心房扩大相关。

2.3 两组MR检查中阳性与阴性血流变化对比

在MR检查中,阳性患者峰值时间比阴性患者高,肺实质信号强化变化率、肺动脉干血流平均速度、肺动脉干血流峰值、肺动脉干单位时间内流量均比阴性患者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MR检查中阳性与阴性血流变化对比()

表1 两组MR检查中阳性与阴性血流变化对比()

组别 例数 峰值时间(s)肺实质信号强化变化率(%)肺动脉干血流平均速度(cm/s)阳性 68 16.23±4.12 5.10±2.11 14.56±4.12阴性 12 9.30±1.45 7.34±2.89 17.61±4.20 t-5.738 3.199 2.358 P-0.000 0.002 0.021组别 例数 肺动脉干血流峰值(cm/s)肺动脉干单位时间内流量(ml/s)阳性 68 49.23±14.45 83.20±24.21阴性 12 67.34±13.10 127.41±44.56 t-4.054 5.044 P-0.000 0.000

3 讨论

临床中,肺动脉栓塞作为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同时也是生理病理综合征,以外源性或内源性肺动脉及分支栓塞导致肺循环障碍病症为主要表现,这一疾病临床谱相对较广,通常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心肺基础以及血管堵塞等相关症状,增加临床诊断难度。对于肺动脉栓塞患者来说,大部分患者发病1h之后,将会出现病情加重现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这一类疾病不仅临床症状及体征复杂,同时在病情加重时并无特异性特征,所以容易发生误诊以及漏诊问题,延误治疗时机,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对于此则应及时予以诊断,以便于为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保障,使患者死亡率降低[3]。针对这一疾病,临床通常采用影像学技术检查,但常规影像学检查缺乏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对实际诊断结果产生影响。现阶段,伴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CT肺动脉造影的应用愈加广泛,多排螺旋CT的更新也使整体诊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CT肺动脉造影可以将各级肺动脉及分支形态直观地显示出来,再综合各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支持。同时MR检查可以对肺动脉不流动血栓、血流予以鉴别诊断,可快速形成三维血管造影,对诊断肺动脉栓塞方面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检查中,CT肺动脉造影属于常用方式,其可以辅助诊断肺部疾病,还能够对肺动脉栓塞予以观察,经过快速大容积扫描,对病症位置进行确定,对其予以任意层重建,可以得到高质量图像信息,进而将胸部深静脉栓子清晰显示出来,可以对病症予以有效诊断,还可以对患者预后予以评估[4]。CT肺动脉造影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检测肺动脉及分支,对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间接征象进行了解,直接征象涉及到肺动脉血管管腔完全阻塞或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涉及到肺梗死、心包积液、马赛克征、胸腔积液等,这些征象具备特异性。但CT肺动脉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容易出现特异性误差,但伴随造影技术进步,提高了收集以及成像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诊断病情[5]。相比于CT肺动脉造影检查,MR检查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不会产生射线辐射伤害,同时在扫描中不涉及到对比剂的应用,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均比较高[6]。MR检查可以通过多个成像参数,获得丰富影像资料,从多个切面对病变予以观察。但这一技术检查时间长,同时磁体扫描膛相对狭窄,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从而降低检查依从性,另外在检查中还可能因患者移动而产生运动伪影等,使成像质量受到影响[7]。由此可见这两种检查方式各有利弊,且阳性检出率相当,临床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

4 结语

对于肺动脉栓塞患者来说,施CT肺动脉造影与MR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相当,均可以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检查方式,同时MR检查可以通过血流方面变化进行诊断,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肺动脉栓塞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