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体会

2021-03-30 02:20张弟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肌电图供血神经

张弟霞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5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是继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糖尿病足后的又一常见并发症,具有极高的发病率[1]。从危害程度来讲,除导致患者肢体麻木疼痛外,还可累及运动神经可出现肌张力减退、肌无力、肌萎缩以及瘫痪等。常规体检作为本病的基本诊断方法,在检出符合率上有待进一步提升;而肌电图电生理检查作为本病的金标准,在患者的疾病诊断中,为患者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其预后病况评估等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2]。本研究为探讨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体会,特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资料库中选取2019年3月—11月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本次实验勘验对比对象,具体实况结果总结统计如下。

1 常规样本资料选择和方法方法认定

1.1 常规样本资料选择

采用医学样本勘验对比观测分析法,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资料库中选取2019年3月—11月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研究范畴的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和《2017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3];依照检测方法的不同,等分对照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列。其中参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7.0±1.8)岁;研究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7.0±1.5)岁。两组评定小组在其他临床资料,如年龄、糖尿病治疗时间、生活态度和方式、家族遗传史、生活环境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4]

纳入标准: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②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③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④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DPN:温度觉异常;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振动觉异常;踝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

排除标准: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1.3 方法认定

分别施以常规体检[常规检测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肌电图(应用GY10-Desktop-DTS型表面肌电图机检查)两种方法检测,随访观察诊断成果、供血不足事件发生率结果。

具体步骤为:在拟检查的相应体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将消毒的针电极插入肌肉,观察插针时、肌肉松弛时和肌肉作随意运动时的肌肉生物电活动。插针时,在肌电图示波屏出现一阵电位波动。肌肉松弛时,在肌电图示波屏出现一根基线,无电位活动。轻度肌肉收缩时,可出现双相或三相的电位,幅度为0.5~1mV,频率为5~20Hz。随着肌肉收缩力量的增大,频率增加。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流行病学统计程序Epidata 2.0版及EPINFO2000版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数据均用χ2检验,以(%)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成果和供血不足事件发生率发生情况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在诊断成果和供血不足事件发生率上数据对比分别为100%(26/26)和76.92%(20/26)、0%(0/26)和23.08%(6/26),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5,P=0.000,<0.05)。具体参见表格1所示。

表1 两组诊断成果和供血不足事件发生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对患者生存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神经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发现亚临床神经损害,在糖尿病早期,甚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明显变化,故有早期诊断价值[5]。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在诊断成果和供血不足事件发生率上数据对比分别为100%(26/26)和 76.92%(20/26)、0%(0/26) 和 23.08%(6/26),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5,P=0.000,<0.05)。文献资料数据进一步证实,肌电图可较准确地检测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超声检查啊下回声改变和血流减慢,在肌电图检查中可发现被膜和束膜;该诊断方法对提高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检出率,使患者在最佳实际接受治疗,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6]。79例T2DM患者中,NCV异常率为43.0%,神经异常总数163条,其中下肢神经异常率高于上肢神经(34.18%vs 25.94%,P<0.05),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异常率(37.55%vs 23.41%,P<0.01);神经肌电图是检测ADPN神经远、近端损害的重要方法,H反射是检测ADPN的敏感指标[7]。

综合本研究表1结果,整体上证实了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检测效果。从诊断机理来讲,在医学上,通过肌电图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通过肌电图测定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波幅,静息状态下有无自发电活动及肌肉大力收缩波型、波幅,是区别糖尿病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协助确定神经损伤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追踪疾病恢复过程及疗效的可靠依据。在糖尿病外周性神经异常诊断中,比之正常人,通过电刺激以达到疾病诊断效果。

肌电图检查是评价大神经纤维的重要检测方法,可有效评价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功能及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肠神经感觉功能。对反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存在情况及其分布、严重性。可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 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受累肢体表现,如F波异常、NCV减慢、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远端潜伏期延长等情况;在有髓鞘的大神经纤维的功能状态、周围神经传递电信号能力[深感觉障碍:振动觉减退(2/3患者)、位置觉减退;对称性腱反射改变:踝反射消失(多见)、膝反射消失或减退(1/2~1/4患者)、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层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发现慢性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神经损害,即可通过手术干预尽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从控制血糖出发,来达到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展,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液供应及氧供应,促使受损的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意义,表现在对患者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周围神经损伤情况,如周围神经损伤症状糖尿病患者中,腓总神经SCV异常率的诊断上。综合本研究和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对糖尿病患者及早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及其减少无症状DPN患者的误诊率,防止延误病情,提供治疗机会。

综上所述,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检测效果突出,比之常规体检更能提升诊断成效,且经早期治疗后,可显著降低供血不足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肌电图供血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辣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神经”病友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