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对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折麻醉的影响

2021-03-30 02:20初鑫萍宁尚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筋膜体位股骨

初鑫萍,宁尚超

(1博兴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山东 滨州 256500)

(2博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山东 滨州 256500)

股骨近端骨折,在目前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病情,这种骨折类型较多,其中包含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骨折等多种类型,而以老年人群为主要的发病人群,随着近年来人们寿命的延长,绝经后出现的骨质疏松是绝经女性常见的一种老年病症[1]。肱骨近端骨折在目前临床上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其中以老年女性的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为性别特征[2]。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将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患者的手术麻醉配合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但在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前,需要由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的体位摆放,而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骨折疼痛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以及其他的不良反应[3],所以在临床研究中认为需要选择一种更为安全且有效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镇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使患者在接受后续的手术治疗时,整体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4]。本次研究中,将2019年6月—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代,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68名女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对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折麻醉时,选择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代,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68名女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4。实验组年龄在60~86岁之间,平均年龄(72.8±1.6)岁。对照组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73.3±1.8)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患者符合骨折复位手术指征;患者入组前三个月病情基本控制在理想水平;患者对治疗操作有良好依从性,能够接受本次实验。

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其他合并性疾病患者;排除患有其他类型骨折,并且会与研究骨折产生互相影响患者;排除具有用药禁忌指征、手术禁忌指征患者。

本次研究中患者一般资料由数据统计人员录入Excel表格进行对比,确认两组患者可比性良好(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需要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完整的上肢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由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动脉血压和心率等指标进行检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均不接受术前用药治疗。

实验组在基础麻醉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患侧髂筋膜阻滞患者保持平卧位患者的超声探头,放置于患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 cm左右,与患者的腹股沟韧带平行,并且向外缓慢对探头进行移动,直至获得最优的图像,在获得图像后,采用平面内技术进针,到达患者的髂筋膜间隙后,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患者的体内,用药剂量控制在2~3 ml。在通过探头确认液体沿髂筋膜间隙扩散后,为患者注射0.33%罗派卡因30 ml,在患者治疗后15 min开始为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所需体位摆放。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患者保持侧卧位,并且将患肢放在下方,选择L3~4为穿刺点,在穿刺成功后给予患者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 ml~2.0 ml进行注射,患者在注射完成后保持侧卧位5min,并且将麻醉平面调至T10以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体位摆放前,不对患者进行任何处理。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动脉血压以及心率进行记录记录,患者在手术开始时的血压状况,并由医务人员对两组进行对比。同时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值进行评价分析患者的疼痛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记录本次实验中产生的各项临床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选择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选择χ2进行检验,由统计学人员选择SPSS 21.0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确认结果与P值关系,若P<0.05则说明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状况对比

在实验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状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状况对比()

组别 例数 进入手术室 体位摆放后 手术后实验组 34 2.4±0.8 4.8±0.3 3.2±0.5对照组 34 2.3±0.9 8.1±0.6 7.2±0.3 t-0.8247 12.2628 8.2697 P-0.4326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的麻醉质量对比

除此之外,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在麻醉后的心率以及血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麻醉质量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麻醉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 HR(次/min) SBP(mmHg) DBP(mmHg)实验组 34 86.2±7.4 139.6±16.4 111.9±8.6对照组 34 95.6±4.2 169.5±12.5 135.5±7.6 t-8.8626 10.3265 9.9626 P-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在以往对老年人的股骨近端骨折进行治疗时[5],所选择的方式依旧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选择手术方案来对股骨近端骨折进行治疗,已经不在应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有效的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在手术完成后骨折状况就得到恢复,这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缩短患者的总治疗周期,降低各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6]。

髂筋膜间隙是人体的一个潜在间隙,髂筋膜下覆盖有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如果在应用过程中组织完全就能够达到髋部、患者的膝盖部位以及小腿中部,都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以往在对患者进行髂筋膜阻滞穿刺时采用盲穿的操作开展,具有较高的失败率,而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穿刺,能够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患者的穿刺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而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这种麻醉方案用药较少并且起效速度较快,患者的麻醉效果十分确切,同时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可能性较低,很少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将其应用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良好。但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进行穿刺时,患者需要保持侧卧位,而体位在摆放过程中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进一步引发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这种现象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可能会诱发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还有可能影响患者手术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体位摆放前,配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穿刺麻醉,一方面能够通过超声引导使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这种麻醉方式能够在对患者进行体位摆放前,做好患者的疼痛阻滞,能够快速恢复患者的病情,并且使患者的不良手术状况得到改善,有助于使患者后续手术更为顺利的开展。

在对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麻醉时,将超声引导下筋膜阻滞应用于麻醉操作前15min,能够有助于缓解患者在进行体位摆放时的疼痛感,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状态,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不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在临床上可用价值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筋膜体位股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