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探讨

2021-03-30 01:33
甘肃林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洮河规划区电站

2016 年12 月30 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复,临洮洮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工作,规划区总面积811公顷,全长25.5 公里,其中湿地面积521.3 公顷,占总面积的64.3%。由于多年来采砂、侵占河道无序开发、乱倒垃圾等,致使洮河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湿地公园的试点建设,将保护洮河湿地资源列上重要议事日程,为保护与修复洮河湿地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撑。

一、规划区基本现状

湿地公园规划区涉及3 个乡镇的18 个村,边界与村庄、耕地犬牙交错,地类涉及滩涂地、林地、水淹耕地。2017 年洮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展试点建设以来,县林业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湿地公园规划区多次开展调查排摸,共排查出采砂企业7 家,养殖场4家,农家乐4 家。洮河沿线乱倒垃圾、引水式电站造成减水段河道干涸裸露、侵占河道耕种农作物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致使动植物栖息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洮河原有湿地生态系统严重萎缩退化。

二、保护与修复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临洮县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以恢复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采取自然修复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保护修复洮河湿地。

(一)整改环保问题,恢复自然河道。由于历史原因,侵占洮河自然河道开发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恢复洮河自然生态,临洮县2018 年启动开展洮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湿地公园规划区关停砂厂7家,搬迁养殖场和农家乐各4 家,所侵占河道退出后恢复还湿80 多公顷。

(二)筑堰蓄水,增加水域面积。洮河湿地公园规划区由于修建引水式电站造成减水河段较多,河床裸露,鱼类和水禽的栖息环境丧失。保护修复时,在不影响行洪和改变河道自然地貌的前提下,就地取材,用石笼修筑驼峰堰蓄水,修复河道自然生态。

(三)疏浚河道,打通水文联通。清除采砂场堆积的废料,在河道边界用废料形成一道自然型生态驳岸。在河心小岛上遗留的采砂区,按照地形开挖3~5 米宽的引水渠,沿渠系形成大小、深浅不同的库塘,贯通水文联通,为湿生植物恢复和鸟类栖息创造了条件。

(四)恢复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采砂区是退化湿地恢复的重点区域,对恢复到位的陆地区域覆盖40 厘米厚的土层,然后栽植山杏、山毛桃、沙棘、柽柳等乡土树种,树下播种紫花苜蓿、千屈菜、红豆草等草本植物,增加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洮河河道界限不清,部分地段河道缩窄,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碎片化。

2.全社会对湿地的生态功能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造成洮河湿地功能退化,面积缩减,存在人进鸟退问题。

3.湿地资源普查和保护方面的立法与湿地保护面临的紧迫形势不相适应,湿地保护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4.引水式电站造成河道径流量锐减,部分河道河床裸露,现行的最小下泄生态流量难以满足河道生态用水需求。

(二)建议

1.国家和省级层面要加快湿地保护立法进程,为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撑。

2.水务部门要给河流型湿地划定明确的河道界限,恢复原有河道,设立永久性界桩,同时提高沿河道各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标准。

3.厘清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职责,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多头管理、职能不清的现实问题。

4.从政府和社会层面明确湿地的社会公益属性,建立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让广大群众从湿地保护中享受不断释放的生态红利。

猜你喜欢
洮河规划区电站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车过洮河
歼敌
星火燎原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