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21-03-31 00:26周学龙
居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监管监督

周学龙

(临沂诚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00)

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复杂,它需要较好的划分各个环节以及具体的项目内容,综合考虑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以确保工程整体建设质量为首要目标,从工程结构稳定性、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现场操作、施工物资等多方面着手,高效利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发现、预防、解决施工质量问题,将各分项目施工过程中伴随的风险因素降低,从而促使工程顺利进行。而为了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成效,需要健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以科学、合理的有效手段做好每道工序控制,实现每个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任务,进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和效益。

1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

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还需要有好的方法。然而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还不成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适合时代现状、适合当下建筑工程项目特点的针对性管理方案,在管理上不够推陈出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更新,很多时候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开展自身工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实际质量监督管理无法全面发挥效力。

1.2 政府监督管理混乱

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力较大,很多企业都想从中获取最大化利润,但由于政府部门监管力度较弱,执法形式不严谨,因而出现了很多不良竞争行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鱼目混杂,其工程建设实力和资质容易造假,招投标、检验程序、文件审批等环节存在滞后或者蒙混过关的乱象。而有时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又过多介入工程质量监管,导致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部门工作受限,对自身职责存在疑惑,或是过于依赖政府监管,造成工作懈怠。

1.3 管理主体权责不明

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单位众多,虽然工程各项目部采取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了控制,但由于都有各自的立场和任务,管理方式和理念也各不相同,因而各单位的各级主管部门会存在权责交叉和模糊的问题,在制定工作方案时不够详细全面,各层的管理人员缺乏沟通和合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无法全面协调整个现场的管理工作,存在无人监管、无人负责的现象,进而无法防控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矛盾和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

1.4 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在当前时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已越来越先进化,科技力量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促使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必须要进行升级。但很多建筑企业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者是能力,无法紧跟时代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网络监管平台没有成立,很多现代化信息技术还未能得到应用,因而建筑质量监管工作无法实现全面、高效、快捷的信息共享、反馈和传递,导致建筑质量监管人员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有效信息,给建筑质量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优化策略

2.1 创新质量监督管理方式

新时代,新风貌,因此要在吸取原有管理模式精髓的基础上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加强多样化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除了单一化的人工巡查和抽检方式,更要大力发展全员式、网络化式的监督管理,扩大专项检查范围,对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进行差异化管理,结合现场监督和控制的日常情况以及实际的工程质量情况适当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和频率,以便更好地识别和测评质量风险,对潜在的安全质量隐患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实现动态化、精细化质量监督管理;其次要根据工程规模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监督计划,并按照计划结合现场进度去调整和落实,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等对工程的质量监督造成干扰,例如因抢工期等出现质量问题。

2.2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政府部门应该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并加强维护和监管,提高建筑行业规范性,例如要打击贪污受贿行为,对建筑行业的相关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提高入行门槛,全力落实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施工单位拒绝发放营业执照,对没有实力的建设单位不为其发放建筑施工许可证,对没有通过开工审批的建筑工程项目严令禁止开工并追踪监管直到手续齐全、合规合法才批准动工,从源头上进行质量监管;其次要对设计、监理以及施工等流程予以严格检查,对施工设备、施工材料以及安全管理也应该进行例行检查,对查出的无证、越级、非法承包、非法分包、非法转包的问题,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违反工程施工标准的恶劣行为,必须要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按照相关法律标准进行严厉的处罚,为建筑工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质量监督管理成效。

2.3 明确监督管理权责

工程监督部门的主管是国家机构的基础建设职能单位,为了避免因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权责不清而消极执法影响建筑工程质量,需要健全并有效落实责任制度。其中首要的就是解决质量监督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结合建筑项目特点确定质量监督管理标准,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并加强对监督人员的法律教育及专业培训,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熟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提高监督人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知责履职的积极性。此外要将责任机制和分层管理模式予以融合,同时积极完善监督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部门进行检查,若出现问题时应严厉查办,保障都能够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发挥管理制度的实质性作用。

2.4 构建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体系

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具有信息收集和交流分享优势,能够使管理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全面准确的施工信息,从而不断提高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效率。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价值,信息化质量监督体系建立要结合工作实情合理应用计算机网络、自动化等技术,构建信息化平台,对原有的设备和管理软件系统进行更换和升级,逐步完善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监督方式,例如引入BIM技术,通过其模拟化、可视化功能让质量监管工作内容更加透明、清晰。此外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促使其能够掌握这套先进的管理系统,学会在实际工程中加以运用。

3 结 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而建筑工程施工内容较多,施工风险大,出现各种问题的可能性大,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又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就成为了较为关键的环节。虽然这项工作已经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因此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管理体系,掌握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后的管理措施来做好质量检查工作,追究质量问题相关责任人,确保全员都能照章办事,现场施工井然有序,安全防控到位,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监管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