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民窑瓷器装饰的表现形式

2021-03-31 01:49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2期
关键词:写实性画工民窑

黄 慧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 写实性表现形式

两宋时期的瓷器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随着政治格局的改变,经济、商业的繁荣发展,民窑在两宋时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由于政治相对稳定、重文政策的实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都得到了提高。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普通民众对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日用品瓷器有了一定的审美需求。两宋时期与辽、夏、金的战争时有发生,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宋人的精神需求发生了改变,由博大、开放、艳丽、豪华和丰满朝着含蓄、内敛、真实自然、典雅恬静的方向发展。这就开启了两宋时期瓷纹饰的写实性表现形式。在两宋时期,南北各地民窑瓷器都出现了大量以现实自然形态和世俗生活题材作为瓷器纹饰,如花、鸟、鱼、禽、山水和人物等,以现实生活为原形的写实性的表现形式便成为瓷纹饰的主题纹饰。

1.1 世俗类纹饰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出:“以愉悦帝王为目的、甚至皇帝也亲自参加创作的北宋宫廷画院,在享有极度闲暇和优越条件之下,把追求细节的忠实写实,发展到了顶峰。”[1]

在这种逼真写实的绘画思潮的影响下,自然、生动的写实性“生色花”纹饰便应运时局而产生,并且普通民众对富贵花牡丹情有独钟。因此,牡丹纹饰无论单枝、多枝、单色、彩色还是以绘画、雕、刻、划等各种手法来表现,都能尽显宋瓷画工对牡丹纹饰真实、细致的观察和体会。瓷工把牡丹的仰、俯、穿插、转折都表现得精纯而朴实、自然而生动。如宋的折枝牡丹花荷叶形枕,整个枕面以一枝牡丹为主,大朵花头由多层花瓣包裹着且相互掩映着层次分明,花蕊也分层次点缀在花心中,枝条细而挺地从左至右伸出,叶片三两成组的生于枝茎之上,呈半包围之势围于花头周边。把牡丹花真实生动、自然和谐地体现于整个枕面之上。

在当时大部分窑厂都位于大河流域附近,游鱼作为现实生活题材也充分体现了画工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求真实地再现游鱼的各种形态特征。例如,划花鱼藻纹叶形枕,2 条鲶鱼张鳍摆尾地自由穿梭水草之间,而且鲶鱼强而有力地在流动的水中寻找食物,没有因为水的流动而没有方向感。这充分体现了画工对游鱼细致入微的观察,更体现出写实性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题材也运用到了瓷器纹饰中。

1.2 民俗类纹饰

两宋时期有多名皇帝既是君王又是艺术家,如宋徽宗赵佶,虽然在政治上无作为,但是在艺术上引领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当然这也与他的特殊地位不无关系。他的喜好将影响整个艺术的发展,民间瓷器纹饰也受其影响。在绘画上宋徽宗要求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要更接近实物,从他下旨“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便能看出他对所描绘之物的写实性要求。而且宋徽宗赵佶为了细致观察,在皇宫内圈养了许多珍禽瑞兽,如徽宗所绘制的《六鹤图》便是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后所绘制的作品。其中,昂鸣鹤、回首鹤、附身鹤、独立鹤的形态便在民窑瓷器中得到了运用。虽然瓷工没有多少机会亲自观察当时的珍禽仙鹤,但是借鉴了皇帝所绘图式形态,这也可以表现出瓷器纹饰的写实性表现形式。

两宋时期,风靡全社会的蹴鞠活动和风俗习惯“七夕”节人们求子多福的寓意,反映农村和市民生活、儿童生活趣事专题画的流行,描述相关内容的有些绘画便直接成为瓷器纹饰的蓝本。这就使得蹴鞠、婴戏等图像都运用于瓷器纹饰中,也传递了两宋民窑瓷器纹饰的写实性表现形式。

在两宋时期,院画的影响力极大,不但使瓷纹饰的美学价值有所提高,纹饰上也更接近于院画工整细致的工笔线描的写实性技法和院画中成就较大的花鸟画图式,这些都为瓷器纹饰的写实性表现形式增添了亮色。例如,磁州窑以线描为主的童子垂钓枕、童子牧鸭枕、折枝的花鸟纹等,整体纹饰均工整细致、形象逼真,写实性的表现形式跃然于瓷上。

2 写意性表现形式

两宋时期尚文与科举制度并行,使得宋文人地位提升,具有相当高的话语权,文人士大夫的写意审美风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审美发展。文人画的兴起也为写意之风增添了一些神韵。宋人崇尚理学,这就使得宋人思想上更加深邃婉约。民窑瓷器纹饰的创作也没有像官窑一样被约束。这些都促进了瓷工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写意性表现形式。

2.1 题材

纹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两宋时期纹饰中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写意之风的山水纹饰,如豆形山水枕在纹饰中以墨线为主简单数笔便绘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空蒙旷远之意。铁锈花山水枕在构图上以行写神、虚实结合,追求空灵超脱的境界,这些充分体现了写意性的表现形式。同时,这幅作品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写意性,既天人合一,强调主观世界、个体内省的理念,把对心灵的震撼呈现于瓷纹饰中。写意性的需求是艺术者的内在精神需要,瓷器纹饰的画匠也是艺术者的一部分,因此瓷器纹饰的写意性便也是画工所追求的。

2.2 笔墨

宋瓷中无论采用何种技法绘制的纹饰,都或多或少借鉴了中国传统笔墨技法的写意性表现形式,笔法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例如,风花雪月瓶,虽然内容上柔弱浪漫,但是运笔上却随意洒脱、自由奔放,带有民间质朴大方的写意性。而且黑白两色的对比使得器物既稳重又不失活泼。还有青瓷牡丹萱草纹瓶,铁锈花的装饰手法简练而豪放,构图疏密相间而又生动,运用强烈的对比来表现写意性。类似这种以墨色为主的表现形式正是文人画中所追求墨色为雅的写意之风,因此黑白两色的民间瓷器纹饰同样具有写意性表现形式。瓷器纹饰中也把笔墨书的写意技法融入进瓷装饰中,尽可能达到“意深则味有余”,传递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如书画结合的花竹纹枕,在画面上方正中有一个花字,字下方好似对称的竹叶散开来半包着文字,这种以物寓意、借物寓志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精神领域的一种寄托,更是写意性的表现形式。这种既简又雅的形式在民窑瓷器中迅速发展起来。

2.3 消费者

民窑瓷器的消费者中不乏有学识渊博的文人士大夫,瓷工为了迎合他们的审美情趣,被用来借物言志的写意性花鸟纹饰便在瓷器纹饰中被大量运用。梅兰竹菊尤其受到了青睐,如磁州窑竹叶纹四耳瓷瓶,笔墨酣畅,以大写意形式把疏密有致的竹叶描绘出来,别具意境。磁州窑兰花纹大钵,造型笨拙,动感十足,寥寥数笔兰草就给大钵增色不少。磁州窑白釉点梅花褐彩双耳小茶叶罐中五瓣梅花用色明朗,釉色深浅变化,随意的点画更具有意境深远之美,造型小巧精致,整体生动简洁,有股自然清新之风。这些都体现了写意性的表现形式。

2.4 理学思想

朱熹曾说过:“某常谓衣冠,本以便身,古人亦未必一一有义,又是逐时增添,名物愈繁。若要可行,须是酌古之制,去其重复,使之简易,然后可。”[2]这种“简易”“致用”在民间瓷器纹饰中被灵活运用。在宋瓷纹饰上往往是简单流畅的线条,寥寥数笔,把生动自然活泼灵动的人物、花草树木的形象以写意性表现形式运用其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北宋白地黑花童子戏莲枕,在整个画面中2 个孩童互相对视并且他们手持莲蓬,把孩童天真无邪的心思与动态表现得自然和谐,同时与之自然成趣的飞碟相互协调映衬着。他们都在翠柳的绿茵下尽情嬉戏玩耍,整个画面自然天成、和谐统一。在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工没有精雕细琢每一个细节,而是以笔墨轻轻勾出大体轮廓与动态,却具有天然去雕饰的神韵,写意之风油然而生。

2.5 战争影响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皇室无能且无作为,对内欺压,对外摇尾乞怜。人们对政府的失望无所宣泄时,他们便把这种情绪以纹饰的形式宣泄于瓷上,表现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他们对所受之辱和所失去的土地具有一种强烈的反抗情绪,如画工所绘的鹰兔纹枕便可以感受到,纹饰内容中间绘有一只苍鹰俯冲向一只肥美的白兔欲要捕食的情景。这一题材纹饰在当时也是描绘较多的场景,肥美的白兔被寓意为宋,雄鹰被寓意为是外来侵略者,表现出人民大众对反抗侵略者激烈情绪的表露。这也充分体现了瓷器纹饰写意性的表现形式。

3 结语

在两宋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随着重文政策的施行、文化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文人阶层的壮大、市民阶层的出现以及书画的繁荣发展,瓷器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其中,民窑瓷器装饰在受到社会整体文化精神需求的改变、帝王的喜好、绘画思潮的改变和理学思想“简易”“致用”以及文人画兴盛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历史性变革的写实性与写意性2 种表现形式,也为后世的纹饰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开创性意义。

猜你喜欢
写实性画工民窑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THE WRITING ON THE WALLS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马皇后救人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赵建成水墨人物画的中西方元素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商周青铜器上的写实性动物纹饰
画鬼容易
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
民窑青花并非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