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型城市建设,助力“智慧江西”

2021-03-31 14:06袁兰兰刘宇云高金剑
广西城镇建设 2021年9期
关键词:江西省江西智慧

□ 袁兰兰 刘宇云 高金剑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也能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达到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目的。《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绿色、人文的新型城市[1]。要想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如今在新型智慧城市积极推进的基础上,“智慧江西”将会获得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发展。

1   新型智慧城市的概述

1.1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在IBM公司2008年首次提出“Smart Plant”理论后,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2]。

第一阶段(2008—2014年):分散无序的探索阶段,各个城市通过各自的理解进行初步实践。这一阶段上海、南京最早制定相关方针政策,国家层面也初步形成标准白皮书,有尝试性的实践但没有形成很大的影响。

第二阶段(2014—2015年):出台国家规范并成立工作组,协同指导地方建设智慧城市。这一阶段的时间虽然很短,却是建设智慧城市的“觉醒时代”。随着4G、“互联网+”、云计算等的兴起,腾讯、网易、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在城市云服务方面大有作为。

第三个阶段(2015—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理念转化为国策,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这一阶段只用了3年时间,却实现了AI技术的大突破。北京、杭州、苏州、雄安新区等一起进入“城市大脑”建设新时代。

第四个阶段(2017至今):地方政府与各企业开始合作进行新型智慧城市的开发建设,政策标准和科技实践遍地开花。城市的进步为数字经济和城镇化融合带来了新的动力。

1.2 新型智慧城市的中国内涵

新型智慧城市(Innovative Smarter City)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化表述[3],核心是“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我国的新型智慧城市概念更加注重以下四个特征。(1)中国化: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概念,但是国外的“智慧”更注重技术产品炫技,而我国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从“人”的切实需求出发。(2)融合化:打破数据信息壁垒,提升数据、技术、业务三者联动。(3)协同化:通过层级、地域、系统、部门及业务互联互通、纵横联动,打造实时全程的“敏态”智慧系统,实现城市治理的智慧化。(4)创新化: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重塑城市布局,改革创新举措和发展倒逼城市治理现代化。

1.3 新型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

新型智慧城市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新路径[4],能够为我国从理念上、规划上、政策上和发展上带来非常大的变化。我国的新型智慧城市本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人为本,惠民生。提升城市品质,让人享受智慧红利,感受信息透明、交通便利、环境宜居、服务均等、和谐幸福的生活。

二是泛在感知,云生活。“一机在手”即可感受人、物两者联动,智享高品质服务。

三是统筹推进,城特色。新型智慧城市是由我国首先提出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因此应该统筹地方特色,每一个城市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政企合作,齐奋进。智慧城市发展要靠多方参与,多方协作。政、企、民实现三方协作,合力激发主体活力,吸引社会资本。

2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2.1 广州:政府引导,产业驱动

我们国家有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这四大智慧城市群,其中广州的发展可以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典型。广州是千年商都,自身产业基础雄厚,能够很好地取自身长处形成信息产业驱动,打造产城融合的智慧谷、商贸一体化等产业集群。

2.2 山东:政府主导,企业助力

2020年11月,山东省在政府牵头的情况下成立胶东经济圈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联盟[5]。政府层面出台相关地方建设标准,邀请专家、企业参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当中。从基底到空中立体式实现胶东经济圈深度融合一体化的发展。

2.3 上海:政、企、民全面推进

上海建设智慧城市走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前列[6],2008年开始,地方政府就已经发布相关规划标准,引领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数字城市的建设当中。较完备的基建设施、雄厚的人财物力的推动让智慧上海建设加速发展。

3  “智慧江西”建设面临的机遇

3.1 11个国家试点智慧城市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共有340个试点[7],江西省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有11个。第一批:萍乡市、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第二批:新余市、樟树市、共青城市、上饶市婺源县;第三批:鹰潭市、吉安市、抚州市南丰县、南昌市东湖区、南昌市高新区。试点主体各不相同,差异性明显。建成优势项目如:2015年,南昌红谷滩城市公共平台入选国家专项试点;2019年,鹰潭市“物联”世界分别荣获全球和中国区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奖;新余市绿色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成为重点项目;等等。

3.2 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2020年4月,江西省成为全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8],文件中提到要重点打造南昌、赣州、九江和上饶四个城市,分别连接相邻城市大都市区形成区中园。可见江西正赶上好势头,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江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3.3 新基建创造新契机

江西是内陆欠发达大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分散不均的现状。统筹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能够为“智慧江西”的构筑夯实牢固地基。例如,江西省交通运输厅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智慧交通系统;江西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步伐,推动VR/AR、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建设。

4   “智慧江西”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新型智慧城市治理实践的深入,体制机制中的不健全问题凸显。江西也在不断实践的路上,正不断推进政府制度的优化、科技的进步以及人财物三者集成驱动“智慧江西”的建设。

4.1 智能化综合性应用不足

新型智慧城市是对新基建、新技术需求庞大的综合性巨型互联系统,就目前“智慧江西”建设现状来看,江西省的数字产业基建设施不完善,民生服务体系还不能实现一站到位。关键原因是智能化综合性应用不够完整,应用的人群存在受限制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江西省应该建设更加开放的新型基础设施,加速数据、技术、业务三联动。有效融合新基建与城市现代化,整合建立完善且简易的综合服务平台来满足民众的需求。

4.2 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江西省通过“赣服通”“一网通办”等“互联网+政务”的公共服务项目,为江西省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后疫情”时期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但是,现有的行政机关在公共服务方面还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没有真正从管理型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虽已获得初步成效,但真正实现智慧化还大有可为。

对此,下一步在政务上,应实现有效整合,深化智慧政务“一网通办”云平台建设,提升全省工信系统为企业和基层上下联动、内外融合、线上线下结合政务服务水平。医疗上,在同一个平台上构建智慧医疗相关的电子病历、线上线下融合看病服务信息数据库等,此外,亟待建立公共疫情防控服务体系。教育上,实现教育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和均等化,组织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交通上,借助VR、AI等虚拟感知影像技术,优化城市交通组织和能效调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智慧城市。

4.3 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不强

整体性治理理论要求整合部门、机构、层级之间的职能。目前江西省各地域之间、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断层现象,跨地域、跨领域、跨部门推进制度尚未形成,无法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未来,江西省应推进跨地域、跨领域、跨部门健全体制机制,制定技术标准及路径,规范管理方式,统一智慧化应用建设,构建以“城市大脑”为中枢的运行管理体系。

4.4 城市治理模式单一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囊括民政企等多个主体层次,江西省目前还是以政府为主导,这样做的优势是资源集中、统筹联动快速、对接实施准确,但是这种治理模式也有明显的劣势,即立项周期长、管理模式落后、推进意识滞后等。

要解决治理模式单一问题,江西省应该在未来努力实现资源集成,设立专项资金,政企民全面推进智慧江西建设。完善新基建,统筹公共服务各级应用体系建设,形成全域数据集合理论的城市综合治理新模式。

5   结语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重大战略规划,是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拉动内需的必经路径,不是政绩工程。想要实现“智慧江西”这个宏大愿景,要从以人为本与城市现代化更新相结合入手,全面把握新型智慧城市的多维内涵,探索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发展模式,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框架,从而为江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市治理现代化远景目标砥砺奋进,迈向更高水平的内生型双循环发展新进程。

猜你喜欢
江西省江西智慧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我爱江西奶奶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江西是个好地方
智慧决定成败